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忠华 《求知》2013,(7):11-14
差异使文化互动有了必要,同一使文化互动成为可能,正是差异和多元互动,构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促进文化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只有坚定不移地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不断为文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大发展,才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建党 8 0周年的历史表明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实践者。先进文化建设发展历程 ,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即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中的矛盾 ;必须准确把握文化斗争和发展规律 ;必须有正确的文化态度 ;必须克服认识及方法上的偏误等。  相似文献   

3.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正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0)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在内的全方位建设。其中,文化建设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没有文化上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现代化。因此,深入审视和探讨文化建设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理论引进我国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回眸走过的这段历程,前瞻今后的发展趋向,可以给人许多启示和感悟。笔者试从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关系的演变,分析和探讨企业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走势。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企业的文比建设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要学会认识我们企业的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这种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适应不适应?也许有人觉得可笑,我们天天在讲文化、建设文化,难道还不知道我们企业是一种什么文化?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记得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c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企业太熟悉,对自己企业中的管理方式,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东西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所以你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忽略了其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对企业发展真正起作用的原来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刁艳丽 《学理论》2010,(7):115-116
网络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收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它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主流网络媒体自身健康发展和扩大影响力的客观需要。要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构筑抵制不良网络文化侵蚀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9.
邱连波 《民主》2012,(5):17-1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袁方 《民主》2009,(6):6-8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兴盛都伴随着文化的强力发展。可以说,文化创新不仅关系纠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为企业的潜在资源。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价值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含量问题,对于建设企业文化,摆正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素质的关系,促进改革不断深化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我们只要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透过经济现象来分析,就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中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经由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作为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文化"本位的回归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有效维护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以实力的增强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高位态的提升,是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目的所在。强调文化产业在健全发展体系中增强文化意识,在回归"文化"本位中增强文明互鉴、文明通约的能力,旨在推动中华文化成长为全球的高势能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至今,在华的韩资企业已达到2万家。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资企业到中国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方面的问题。由于韩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劳动力的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内部的等级制度等,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不一定相吻合,由此必然会产生文化方面的矛盾。其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韩资企业劳资关系方面的冲突很可能是较突出的问题。而劳资冲突的核心基本上与工作条件状况,如工资、工作时间和福利等有关,再加上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劳资双方的误解和负面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正朝着高学历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接受学校教育(不管是全日制的、还是部分时间制的或业余的)。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学校教育是通过对文化的传承、选择和创造来完成的。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对物质文化的发展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但更主要的是通过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教育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正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一根本任务,体现和奠定了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浅议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总是立于时代前列 ,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因其先进性构成社会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力 ,具体、历史地推动着社会政治发展。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领导保证和不竭的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优势,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全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些论述,既阐明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文化效应,既来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其独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意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注入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效应。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当前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向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群众性的特征。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先进文化发展进程,必须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一切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当然,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各领域同步发展,而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提下的社会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努力建设高度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全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