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2008,(16)
正如阁下所知,博鳌亚洲论坛,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成立的世界一流论坛盛会。如今,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政府高官、商界精英、学术界领袖以及媒体代表沟通交流的高层次平台,这支巨大的亚洲麦克风  相似文献   

2.
来自博鳌的声音,正在亚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又是一年群贤聚,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政坛领袖、商界精英和知名专家学者陆续抵达风景如画的滨海小镇海南省博鳌,出席于4月11日至13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是在中国设立的惟一定期定址举办的非营利、非官方的国际会议组织。成立8年来,论坛以推进亚洲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但我们觉得衰退的风险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这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动态变化往往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先后出现同样的情况。当我们环顾世界,就可以看到在美国发生的情形,有些已经在其他国家非常迅猛地出现,房地产市场的收缩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世界经济趋势预测 1、实体经济基本面健康。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无明显变化 全球实体经济基本面健康的大局不曾改变。世界银行和IMF都持谨慎乐观态度。首先,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不曾动摇,美国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世界最高的,而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美国也是第一名。其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不减,2007年最新公布的增长率预测甚至达到11%。第三,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整体势头较好,发达经济体也未出现明显衰退。因此,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平稳较快发展仍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琮 《理论视野》2004,(6):16-18
当前世界正处在巨大的转变过程之中,这种大转变涉及世界的方方面面。其中,经济形势的变化起着基础性作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目前,世界经济已走出衰退,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根据过去的经验,预计这一增长期可持续到2010年以后,但最长不会超过2015年。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趋势的若干特点,特别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上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曾有较快增长,而且那一个增长周期持续较长,达10年之久。到2000年下半年世  相似文献   

7.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成为定局。这是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成功。这也意味着进入了建设经济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创新思维,从而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由跟随战略转向领先战略。二是参与全球化经济逐步由外围转向中心。三是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由开放提升为创新,从而在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认为,全球重心向发展经济转移;从地域上说已从欧洲转到美国,继而转向亚洲。2000年将标志着“亚洲时代”的开始,太平洋沿岸经济将成为世界中心,美日关系是这一中心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刘柳 《民主》2009,(5):18-19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成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全球经济整体衰退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自然也无法置身度外。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金融环境,国务院于2008年11月9日出台了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旨在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并行趋势。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推动下,中日两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新形势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应该如何重新定位?怎样促进中日经济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秀红 《求知》2002,(4):41-42
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的亚洲经济刚刚开始显露复苏迹象,就又遇到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不景气局面,这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市场的亚洲经济再次带来沉重打击。我国经济情况与其它亚洲国家不尽相同,主要靠刺激内需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人们普遍相信今后中国经济仍可保持这一势头。  相似文献   

12.
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环境看,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就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践证明,我国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有效的。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社会供求关系开始逆转,有效需求不足替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我国经济雪上加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艰巨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应对,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了国内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保  相似文献   

13.
孙兴杰 《党政论坛》2012,(10):21-21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亚洲的GDP总量超过欧洲,亚洲经济崛起已成为不争事实。近日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公布的《军事力量对比:2012》研究报告给出判断:亚洲军费开支将首度超过欧洲。这引发了媒体热议。不过,亚洲和平崛起,仍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对于正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上海来说,2010年的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又—个新机遇,也必将成为900万上海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又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姚蓓琴 《党政论坛》2012,(21):60-61
韩国经济腾飞始于60年代初期,之后几十年来,韩国经济一直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的势头,即使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也通过其经济战略调整度过难关。研究显示,在韩国现代化快速发展中,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立足现实并着眼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而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提出并坚持这样一条方针是正确的、有效的。我国之所以能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去年开始扭转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国内市场广阔,这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  相似文献   

17.
记者: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亚洲国家的经济是否比最初预期的更具活力呢?庄健:数字最有说服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将达到3.9%,高于今年3月“展望”中预测的3.4%。亚行对2010年增长率的预期也由6.0%上调至6.4%。东亚及南亚地区更强劲的增长支持了这一预期。  相似文献   

18.
尽管最近出现了埃博拉疫情,但这并不能阻止商人、工程师、外交官和青年志愿者涌向非洲。这块黑色的大陆曾经一度陷入了被抛弃的边缘,现在则是世界经济的热点。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非洲。  相似文献   

19.
吴亮 《瞭望》2008,(38)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面临的安全环境暗流汹涌,国际安全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这种安全威胁,已越来越不是战争等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而是更加多元化,换句话说,更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远的来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3年非典型肺炎流行都让人感受到非传统安全的成胁;近的来说,国内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持续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14):25-25
2010年是世界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的一年。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将是世界经济重整的十年。与此相应,世界文化格局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既成事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化态势下,各自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不仅是世界文化发展应有的价值理性,而且正在成为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