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农民心态及相关问题研究崔学礼当前中国农民的五种心态一、先富带后富的奉献心态。先富带后富的奉献心态是指以本地农民的利益为本,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带领本地群众致富后,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民发展经济的奉献精神。这种心态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先富共富"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社会主义若干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还体现了内容的广泛性与过程的动态性的统一;部分先富不仅有其确切的含义,还有着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先富共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两个大局"战略的实施是"先富共富"思想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4,(15)
<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长期较快增长。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从先富向共富转换的关键期,这意味着利益结构的变革将更加深入与持久,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稳步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先富,并引导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  相似文献   

5.
记得省党代会上采访曲木拉曲,这位淳朴、刚直的彝族汉子似乎并不满足于庆恒村由贫穷到富裕到"昭觉第一村"的成绩,而是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庆恒村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他自信而又自豪地说:"只要以支部富带动党员富,以党员富带动群众富,就能实现大凉山由贫穷到富裕的跨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代表老百姓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县域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福建省晋江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实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一些地区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是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与此同时中国广大县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则显得相当滞后。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有不少人把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并以此来质疑、抨击、否定改革开放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历史奇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而是个人的天赋条件、能力、劳动效率以及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的不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导致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判断邓小平的"先富后富"是否过时与失效,主要判别的依据是看这种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及历史条件是否存在,以及它是否能继续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要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基础仍然存在,那么无论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舆论出现什么状况,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就不会过时与失效,仍具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它地区、其它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先富”带动“共富”的思想。以后他又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因而,“先富”带动“共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政策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这一目标,从最早的"共同富裕"到"先富带后富",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把共同富裕提到一个战略高度.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和"先富带后富"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与过去曾经存在的一些极"左"认知和行为是什么关系?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对...  相似文献   

10.
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和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走向共同富裕的构想,逐步走出缩小先富地区同后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路子,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深圳的实践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部分地区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爱茹 《党的文献》2005,2(6):18-24
邓小平的"先富"、"共富"思想,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历史演变:1975-1978年,"大政策"的提出阶段;1979-1984年,根据改革初期的实践对"大政策"的进一步思考,提出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两极分化;1984-1992年,在经济改革全面铺开后对"大政策"思考的侧重点,是强调先富带后富,东西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90-1992年,提出对"大政策"具体走向的时间和方式的初步设想;1992-1993年,对"大政策"的最后思考,提出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观点可分为威胁论与机遇论两种,威胁论认为中国国强必霸,"一带一路"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是新型的殖民主义;而机遇论则认为该战略于世界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不仅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能因此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走出去"的战略,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主动放弃亚投行的否决权、保持基本路线的不变等做法已经证明了该倡议的出发点是和平的,它的实施是为了带动更多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关于生产力问题,邓小平认为,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进入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从而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邓小平分析和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交通能源先行、农业科教为重的战略重点,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途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的发展要求,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的发展方针等;关于利益关系问题,邓小平提出要以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正确处理先富、后富、共富的关系,要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对待现阶段先富现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主要有: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对待现阶段先富现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主要有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相似文献   

16.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改变中国十几亿人民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构想。现阶段,邓小平共同富裕的设想尚未变为现实,中国社会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唯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两极分化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先富带后富” ,“先沿海后内陆” ,“三步走”三个方面内容。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先富共富"论,是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设计的一个大政策,是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论,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4,(4)
从内涵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最根本的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发展导向和目标约束的作用,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看,应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当前的现状看,出现了"贫困人口减少"与"贫富差距扩大"两种趋势并存的格局,以及"先富带后富"和"先富汰后富"双重效应同时演进的状态,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已经刻不容缓。创造性地实践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孙海生 《求实》2005,2(8):58-5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对待"先富"与"共富"是一个重要课题.先富带后富,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