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社会转型相一致 ,现阶段正是我国道德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发生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社会精神生活整合程度比较低、道德文化现象大量结构性失调 ,人们普遍感到道德选择的困惑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 ,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 ,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杂糅渗透 ,异彩纷呈。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道德冲突中有效地进行自由选择 ,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是我们道德生活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因而 ,认真研究和探讨道德冲突及行为选择的问题 ,不仅是伦理学上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也是当前人们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亟…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咏华 《理论学刊》2004,23(5):68-72
道德生产力,是主体在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支付的道德力。道德力也是主体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含道德修养力、道德选择力、道德实践力、道德影响力和道德创新能力。道德生产力属于精神生产力和潜在的社会物质生产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生产力地位的提升,道德生产力作用将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应当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树立科学技术生产力和道德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信念,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道德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同情的纯粹道德性——叔本华的同情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其彦 《学习月刊》2012,(10):24-25
叔本华将出自于人类天然的同情心作为道德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康德理性道德模式中难以解释的道德行为动因问题.但康德对自然人性论的批判同时也给了叔本华一个重要启示:关于同情是唯一可能的道德动机的证明.除了将之作为一个终极现象以及在具体的事例中进行推证.还要能够确证同情自身的纯粹道德性。在《论道德的基础》一文中,叔本华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标准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戴茂堂 《理论学刊》2007,1(12):64-68
在道德与法律相关性问题的讨论中,流行一种法律优先理论。该理论主张法律是高于道德的更好的社会规范手段和制约机制,在当今道德滑坡日趋严重的情形下,应该走道德立法的道路,即将道德变成法律规则强制人们去遵守和执行,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法律化"。文章通过分析道德法律化的困境,提出了法律道德化以及走向道德自律的相反主张。  相似文献   

7.
王晓虹 《求实》2004,1(2):71-74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两翼。如果按人们自觉的程度来划分 ,道德与法律可以分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由高到低三个层次。道德自律是最高境界 ,道德他律和法律他律都必须转换为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 ,三个层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三种形式整合的实现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12)
提升道德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关系到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在当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领域都折射出道德力式微的景象。市场经济衍生利益优先思维惯性的影响,多元文化激荡造成的道德选择迷惘,社会管理滞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助推,是当前中国道德力式微的根源。利益调节、社会奖罚、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机制是当前中国道德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道德回报已有较多的研究,而涉及人群更加广泛、社会适用性更加普遍、更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意义的道德回应则受到的关注还不够,甚至有恶化的趋势,这足以引起人们对道德回应的高度关注,值得我们把道德回应当着一项工程来研究、经营.  相似文献   

11.
鄢圣华 《求实》2007,(8):33-35
在道德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就是要捍卫道德的底线,这个任务异常艰巨,因而应在政府角色的范围内提出适用于全体人民的务实的道德要求。政府可以采取象征性的政策行为号召人们向高尚人物学习,但不宜作为任务分派下去,不宜采用强制性的公共政策行为。政府的道德能力首先是从限制政府中产生出来的。政府主张的道德观要从民间百姓实际上普遍恪守的道德信条中吸取养份才能更加深刻地影响他们的生活,不然就会与他们的生活脱节,曲高而和寡。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的文化、道德的理论。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风尚,需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谐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它的精神内核是道德的和谐。只有把它落实于个体的内在德性之中,才能深入人心。要积极推进以优良道德为内核的和谐文化,通过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吸收借鉴世界优秀道德成果,实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并结合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来推进和谐文化,使其朝着和谐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虽然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 ,但与之相伴的竞争、风险和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反而使人们感受到更大的生存压力。随着这种压力引发的追求金钱欲望的日趋膨胀 ,道德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弱化了。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资源垄断和权力集中 ,为道德增添了统摄性的权威和效力 ,而市场经济的资源开放和权力分散 ,则加重了道德的柔弱性。尽管从告别泛道德主义的意义上这不失为一种进步 ,但它在实践中影响着人们对道德的求索和践履 ,则是必须加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道德动因问题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考察道德动因,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应进行创新,即超越道义论和功利论的单一化和独断论思维方式,从多个层次、多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快速多变,呈现出价值多元的客观现实,人的需要的多重性、复杂性造成了道德动因的多元化:个体的物质利益、感恩、补偿、自我完善、避免惩罚、同情、归属感等都是其重要方面.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应处理好道义和功利、理想和现实、规范和教育等各种关系,优化道德动力供给机制,发挥多层次道德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行政道德既有理论的规定性,也有实践的规定性。行政道德实践鲜明地体现了行政道德的实践精神,行政道德意识、关系只有外化为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行政道德建设中,行政道德实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自主自律性、外在约束性和标准先进性为特征,通过行政行为选择、行政道德评价、行政道德教育及内化,对其他道德要素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评价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道德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行为者的道德人格之优劣以及行为正当与否.道德评价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承认“是”能推出“应当”这一基础上的,道德评价合理性的意蕴直接涉及到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方式、评价表达等.因此,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合理地确定评价前提,科学地界定评价对象,遵循严谨而周密的评价步骤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道德因素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道德、公务员道德、领导干部道德是和谐政治中的三种重要的道德因素。如何正确认识这三种道德因素,发挥它们在和谐政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终极标准是由若干标准构成的道德标准体系:一个总标准和两个分标准。总标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的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分标准:(1)在人们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可以两全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所谓的帕累托标准: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2)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说到底,亦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介入科技的原则--兼评科技领域的道德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永超 《求实》2005,(6):36-39
道德对科技的介入是必须的,但表现在科技领域中过度的道德恐慌又是不可取的.当前,过度的道德恐慌引发了对科技的诸多不当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替代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导致道德干预超越了特定的界域.这既不利于科技的正常发展,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道德对科技的介入及道德对科技的匡正和仲裁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