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家泉 《台声》2007,(10):26-28
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岛内关于“台湾意识”的炒作愈演愈烈。尤其是“大选”靠近,新一届“立委”选举靠近,执政的民进党拿不出政绩,而且是弊案如山,民众怨声载道,这就更加需要靠炒作被异化的“意识形态”了。我个人深感这样炒作下去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2.
台湾“3·20大选”后,政局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形成严重对立,社会被撕裂,治安趋于恶化,社会风气日见败坏,民众生活痛苦指数不断提升。台湾学术界、舆论界纷纷质疑:台湾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街头抗争激烈社会对立严重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街头抗争事件就频繁发生。仅以2002年为例,台湾的街头抗争活动有上百起,较大的有台湾劳动人权协会发动劳工游行示威,反对官方、资本家联手压迫劳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号召数十个“在野政党”次级团体、反“台独”的民众,共同举行“5·19反台独、救台湾万人大游行”;“八二…  相似文献   

3.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4.
何标 《台声》2006,(12):17-18
主流民意是民众主体意向的综合表现,民进党执政6年来岛内社情民意变化迅速,有必要从较深层次,对台湾主流民意做贴近现实的概括和诠释。现从“要民主”、“要和平、”“反动乱”、“反军购”四个方面提出以下看法:台湾当局一贯把“直选最高领导人”吹嘘为台湾民主的重大成就,事实上,选什么“当家人”和决定“当家人”的去留更为重要。6年前,台湾选民抛弃在台执政50多年与民众积怨甚深的国民党,把希望寄托于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成为“台湾人出头天”的象征。事后证明,陈水扁在“爱台湾”的口头禅掩盖下,为自己、亲属和亲信大肆贪腐,比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5.
蔡玲 《台声》2019,(10)
<正>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施政荒腔走板,两岸关系恶化,岛内经济沉沦;相反,大陆惠台政策深得岛内民心,台当局的"恐吓牌"已经失效。民进党"执政"不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一味地玩政治,骗选票,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在下一场选举中用选票对他们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6.
郭大路 《台声》2024,(1):40-41
<正>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1月7日公布结果,“缺”字以第一高票获选。连日来,该话题在台湾社会引发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岛内舆论指出,“缺”字当选凸显了民进党执政不力的结果,完整反映出台湾民众的无奈心声。还有观点说,与台湾民众各种“缺”形成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的“什么都不缺”,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德”。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反黑金”曾是民进党攻击国民党的口号。2000年台湾“大选”时,很多选民正是在对国民党的贪腐不满的心态下,将票投给了打着“清廉”招牌的民进党候选人。然而五年下来,台湾民众却看到,执政后的民进党以惊人的速度走向了腐化。从前痛批“金权政治”的民进党快速地建构起庞大而复杂的政商关系网,大批“绿色金主”坐上了“资政”和“顾问”的宝座。  相似文献   

8.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在台湾岛内经常成为极具争议的人物,从2014年上演"关说案",到2016年被台湾劳工人士打倒在地,都话题十足,颇为外界诟病。由于柯建铭是民进党的重量级大佬,位高权重,因而虽然屡屡出格,却总能"化险为夷"。但台湾舆论认为,柯建铭若继续恃权自傲,罔顾岛内民意,未来恐终将被傲慢吞噬,被台湾民众无情地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1986年9月28日,酝酿20多年的"党外势力"在仓促间成立了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几经"政党转型",在世纪之交夺得岛内执政权,开始了其执政之路。但是,由于民进党的"台独"原罪,加之因操弄省籍、族群矛盾引发岛内民众反感,更重要的是涉入了贪腐的污水之中,在执政八年之后便黯然下台。总结回顾民进党20余年的兴衰史,我们可以粗略将其归结为"四成四败"。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3)
正引人注目的台湾大选国民党惨败,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马英九执政期间,岛内经济民生不进反退,民怨累积;国民党内部分裂,严重老化,无力回天。民进党虽然大胜,但很难说是民进党赢得了民心。观看本次台湾大选,强烈感觉到台湾民众求变心态多于支持民进党。国民党大败,决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的失败。表明看来,大选结果是民进党战胜了国民党。如果深入分析,执政的国民党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今次大选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岛内经济、民生、社会状况和年轻选民  相似文献   

13.
鲁力 《台声》2007,(11):31-31
执政7年来.民进党走着一条两岸对抗之路。岛内政治上.民进党把民主变成阴谋与族群分裂.打压媒体.封杀民众抗议.干预司法;在经济上.贪渎成风.治台无能.发展无策,使台湾经济日趋边缘化.失业加剧.自杀率高升。最新的一项民调显示,56%的民众认为.民进党把台湾掏空了!  相似文献   

14.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5.
玉德 《台声》2000,(9):7-8
台湾新领导人的所谓“全民政府”自5月20日运作以来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岛内民众中的威信下降。在内政上 ,受到了国民党、亲民党等在野势力的强力牵制 ,民进党内部对他不满的声音也在增大 ;在大陆政策上 ,继续回避、模糊、拒绝一个中国原则 ,使两岸紧张关系难以缓和 ;在对外关系上 ,全力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今后一个时期 ,台湾政局的发展依然难以平静 ,两岸关系的僵局仍将持续下去。现阶段岛内政局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台湾新领导人内忧四起 ,面临着施政危机。“5·20”之后 ,台湾新领导人尚未来得及品尝执政蜜月期的欢…  相似文献   

16.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21,(9):24-25
正今年5月,台湾本土新冠疫情再次爆发,短短3个月时间,感染人数增至1.6万,致死者超800名,民进党当局过去一年来的"防疫神话"不攻自破。9月初,岛内又爆发德尔塔变种病毒幼儿园群聚案,民众更陷入恐慌。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对岛内传统产业、基层民生带来巨大冲击,民进党当局的纾困措施进退失据、成效不佳,令岛内民众极度不满和失望之余,又一次看清了民进党当局施政孱弱无能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两岸政策策略性调整难掩“抗中保台”“倚美谋独”本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强打“抗中保台牌”效果不彰,未挽回其惨败结局,在野党提出的“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引发广泛共鸣,显示期盼两岸和平仍是台湾主流民意。近期,民进党及其当局策略性调整两岸政策,企图降低民众不满。一是通过“金马地区民众春节交通项目”,金门、马祖民众及大陆配偶春节期间可通过“小三通”返乡。二是蔡英文、陆委会数次称,基于“人道关怀立场”,愿协助大陆抗疫。  相似文献   

20.
1月11日,台湾完成2020年两项选举,民进党和蔡英文得以继续维持其在岛内的执政地位。对于这一结果,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是“绿色恐怖”对公平正义道德价值的颠覆。但民进党的一时侥幸改变不了国家必将统一的历史定势。一、选举结果:一朵非理性的“恶之花”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和蔡英文高票胜出的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