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第二届非正式会议已于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雨都”茂物降下帏幕。有关国家的舆论对这次会议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对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发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表示,与会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为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期目标而扩大经济合作,这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继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5次部长级会议于11月17日至19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之后,紧接着于11月19日至20日又在同一城市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领导人聚首一堂共商本地区经济合作大计,说明与会国家和地区重视亚太经济合作。亚太经济合作越来越引人关注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特别是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20年里,东亚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整体4.3%和发达国家3%的增长水平。亚太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投资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将保持强劲增  相似文献   

3.
堪培拉专电 亚太经济合作(简称“亚佩克”)部长级会议在经过九个月的筹备后终于于11月6日至7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议对全球及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未能就“亚佩克”应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合作体系,合作的方式和领域等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期两天的“亚佩克”部长级会议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联合声明和一份长达15页的“会议主席总结报告”。本届大会主席、澳大利来外长埃文斯强调说,  相似文献   

4.
鲍信 《瞭望》1993,(47)
吾兄: 这些天,有三件大事引人注目,一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二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三是江泽民主席赴美出席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领导人的聚会并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这三件  相似文献   

5.
应谦 《瞭望》1991,(47)
汉城专电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于11月12日至14日在汉城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世界及本地区经济趋势和问题、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等与会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汉城宣言》(亦称《汉城宣言》);同时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在今年年底以前结束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并达成一揽子协议。 这次会议是在世界经济环境多变、乌拉圭回合多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1,(26)
●第三届亚洲发展论坛1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开幕。会议将讨论亚太经济未来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新经济面临的威胁、市场竞争力、政府政策创新、技术革新、全球化对地区金融机构的挑战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本地区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亚太经合组织方式行之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今年11月在菲律宾的苏比克举行的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成果再次表明,亚太经合组织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从务虚进入务实阶段。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的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  相似文献   

8.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9日下午在日本大阪结束.发表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简称《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体现了可贵的合作精神.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贸易和投资市场日益扩大,亚太经济合作逐步从务虚进入务实阶段.1994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确定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远景,去年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措施以及经济与  相似文献   

9.
1995年11月19日,来自亚太地区1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日本大限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上通过了作为这次大阪会议最大焦点的争取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行动议程”,发表了“大阪宣言”。各成员还宣布了为实现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各自将要采取的首次行动措施,表明了为共创美好未来而行动的决心。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在大吸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并阐述了中国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的五点主张,还同时宣布,中国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降幅将不低于30%。会后,钱其深副总理兼外长宣…  相似文献   

10.
姚力 《瞭望》1989,(24)
东京专电 最近,日本政府决定了积极推进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设想的方针。通产省曾派出高级官员遍访东盟各国,在获得东盟各国积极合作的承诺后,通产省宣布,预定在今年秋季召开亚太各国经济和贸易部长会议,商讨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和投资问题。另外,前不久,日本通产大臣与访日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确认了各方对亚太经济合作设想的强烈关心和参加的愿望。同时还得到美国方面的积极表态。这些迹象表明,日本政府开始着手推进酝酿已久的亚太经济合作设想。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17)
亚太经社会会议在京召开 第48届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会议4月14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出席开幕式并致词。这届会议的主题是“亚太经济区域合作:前景、优先事项和政策选择”。李鹏总理在开幕式上发表  相似文献   

12.
十二月初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工商学院院长闵建蜀的办公室,请他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看法。 闵建蜀指出,面对亚太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应该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今年10月,我国将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届时亚太地区21个成员的领导人将会聚一堂,继续商讨应对新世纪亚太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以推动亚太地区成员共同发展。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的背景与往年有所不同,可以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的一次世纪会议。新经济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潮流之一,既给各成员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各成员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存在极大的差别,这样在利用新经济机遇方面便产生了新的问题,即由数字鸿沟引发地区收入…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将于9月3日至9日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胡锦涛自2003年以来再次对澳进行国事访问。4年前,胡锦涛主席访澳时发表《携手共创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共创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四项主张,揭开了中澳关系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进入快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4年来两国关系的新进展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5.
在TPP基本协议达成之际,美国积极推动构建以"TPP轨道"为代表的亚太经济合作路径,打破了原有的区域合作均衡,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改变。这客观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以"ASEAN+"模式为代表的"东亚轨道"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形成战略竞争,反映了未来一段时期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尽管TPP协议的基本达成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中美两国如何共同推进FTAAP建设将可能成为双方利益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堪培拉专电 从80年代末起,具有“西方传统、东方位置”的澳大利亚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并活跃在亚太政治舞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积极参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进程和倡导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澳开始了以“面向亚洲”为重点的对外政策。 1991年底,基廷出任总理。翌年,这位以果敢著  相似文献   

17.
夏桂年被外界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第一人”。1995年5月。他的这个构想发表在《开放潮》杂志第五期,当时他任福建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8.
胡飞跃 《党政论坛》2010,(14):19-19
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规划未来合作方向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签署和发表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等共同文件和相关合作备忘录,这次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提升伙伴关系、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地区合作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是当今世界仅有的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其自然资源储量不仅极其丰富,而且品种繁多,潜力巨大。中俄合作开发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两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国贸易额的扩大,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振兴,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1月24日到25日,朱镕基总 理将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 四次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次会议将就东亚发展的前景及加强东亚合作等问题做进一步交流和磋商,推进东亚地区在新世纪中的合作进程。“10+3”:非正式与正式机制相结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成员认识到只有加强自身合作,增强自身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危机的真正解决。1997年,在马来西亚倡议之下,东亚12个国家(1997至1998年为12个经济体,当时柬埔寨还不是东盟成员,东盟为9国,也即“9+3”会议)开始了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