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面、科学地评价周恩来,努力研究和继承周恩来的精神遗产○李琦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工作,是在周恩来逝世以后一步步开展起来的。21年来,周恩来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我回顾、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编辑出版了《...  相似文献   

2.
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窑洞,周恩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着长胡须。是因为没有时间刮吗?诚然,时间对于当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但周恩来留长须却另有原因。1927年,蒋介石在叛变革命时对周恩来说:“在黄埔时,我是校长,你是政治部主任。现在,我是总司令,你还是来当政治部主任吧!”周恩来立即说:“我劝你还是跟革命走吧!假如你把我抓住了杀我的头,我跟共产党走的意志还是不会变。你要靠国民党发家,如果我们把你抓住了,我就把胡子刮掉!”从那以后,周恩来一直留着长须。有人不知其缘由,…  相似文献   

3.
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切地回忆起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的情景。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4年6月。当时我正在延安鲁艺学习,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来的第二天,便和邓颖超同志一起来看望我们,并在校部东山小广场给我们讲话。他的讲话给我们鲁艺同学很大鼓舞。第二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6年6月在中原军区。当时,中国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我们359旅在王震同志率领下,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延安出发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雄。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又从广东北返打过长江,以…  相似文献   

4.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记;有些人活着时便被人忘记,甚至被人厌恶。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被人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我心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名字进入我的心里,最早是通过老农民的议论。1948年4月、5月,周恩来随中共中央机关曾到过我的家乡河北省阜平县,村里的农民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议论他。这些议论,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了根。  相似文献   

5.
人民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于2012年6月28日以94岁高龄在上海仙逝了。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张瑞芳在重庆人党后其单线联系人就是周恩来,之后风风雨雨几十年,张瑞芳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于笔者从事伟人周恩来的研究工作,在征集史料或是在有关纪念周恩来的活动中,都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张瑞芳这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看戏     
1964年,海政话剧团排演了一部反映非洲人民革命的话剧《赤道战鼓》。我陪同周恩来看了这出话剧。 第二天夜里,我正在家中休息,周恩来忽然打来电话:“我是周恩来,你查一下,《赤道战鼓》里有个情节,非洲黑人革命者学《毛选》,你看看是在斗争前学的呢,还是在斗争中学的?”  相似文献   

7.
1946年9月,周恩来曾在南京接受过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的一次专访。据后来公开发表的文章记述,周恩来在谈起家史时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 1964年8月2日下午,周恩来利用星期天召来在京亲属,和他们谈家史。在这篇由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记录,邓颖超亲笔阅改的《七伯谈家史》上,周恩来说,“我们和尔辉父亲是一个祖父,……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攀龙、号云门,字殿魁。”这是周恩来两次在重要场合讲他的祖父的名或字叫殿魁。 然而经学者考证,周恩来祖父的名字叫“起魁”而非殿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看戏     
闫静  范露 《学习导报》2012,(12):42-42
1964年,海政话剧团排演了一部反映非洲人民革命的话剧《赤道战鼓》。我陪同周恩来看了这出话剧。 第二天夜里,我正在家中休息,周恩来忽然打来电话:“我是周恩来,你查一下,《赤道战鼓》里有个情节,非洲黑人革命者学《毛选》,你看看是在斗争前学的呢,还是在斗争中学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恩来,多年来我把一篇篇怀念他的文章整理成集,精心保存纪念周恩来两大本文集、三大本图册。今天,我翻开这些纪念册,睹物思人,勾起对伟人的无限思念,忆起周恩来的伟大风范,我更加怀念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曾给我以悉心启迪和亲切教诲的周恩来。我把对往事的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9):29-30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的逝世使亿万中国人万分悲痛,也在国际上带来极大的震动。总部在纽约的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12.
秦九凤 《湘潮》2008,(5):6-9
转战陕北期间,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员。他对于转战陕北的回忆,大多是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7,(10):114-115
周恩来(1898-197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1921年加入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整风学习时曾写下一则《我的修养要则》,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学习导报》2012,(14):40-41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在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国家总管,居然还“神采奕奕”?这样宣传“上不合于国情,下不安于民心”。  相似文献   

15.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4):47-47
《大无大有周恩来》是我散文作品中分量较重的一篇,前后费时20年。1976年周总理去世.四人帮限制对他的悼念。国内既无碑又无纪念活动.甚至还不能发表纪念文章。直到1978年北京才在历史博物馆搞了第一个周恩来生平展。我当时在太原工作,专程到北京看展览.详细摘记后发表了一篇千字短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后来,关于周恩来的资料逐渐公布,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拉网阅读,包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生平.报刊上记录的他周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我同周恩来同志接触中的一些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它们在某些方面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是1941年9月,党组织从延安调我到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当时,周恩来同志任南方局书记,负责国共谈判、统一战线和国统区、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能到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延安,我多次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受到很大教育,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早有所闻。我想,到重庆后,他一定会问起延安的情况。为此,我就延安的学习、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17.
穆修  学忠 《世纪风采》2008,(4):46-46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和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于2008年2月22日在南京举行周恩来研究专著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隆重推出《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周恩来心系祖国统一》、《周恩来1946年在南京》等多项专题研究成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到会讲话,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主持首发式。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一提起周恩来的名字和风范,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为什么在周恩来身上具备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我想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四次比喻,从中不仅可以领略他的伟大风范,而且可以学习他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邓颖超往来书信四封(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一九五四年十一月)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来: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