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由于文化概念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关于文化在各个领域之间应用的理论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研究的一个潮流。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政党文化的研究也深受中国国内学者的青睐。在其中,有不少学者在关于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理论中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赵理富所认为的:"政党文化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或说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这也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比较主流的观点。然而,由于关于政党文化理论研究并不完善,中国国内学者在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理论中还存在着分歧点。笔者通过参照以往学者对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理论的观点,找出主要的分歧,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尝试回答关于政党制度、政党形象和政党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政党文化的核心要素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源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发展于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一直从属于统一战线理论,视野此较狭窄,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严格的学术规范.从总体上与丰富生动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运行实践比较,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在规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应从历史的纵向说明政党这种组织形式在中国近代出现后是如何逐步中国化的;从现实政治发展说明其结构特点和有机构成的各种要素;从改革开放50年来说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参政特点.  相似文献   

3.
柴宝勇 《探索》2011,(3):69-73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梁晓宇 《世纪桥》2021,(1):68-74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政党内涵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学科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定义反映了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概念丰富了世界政党内涵,构成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它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时代先进潮流发展的要求;是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和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正确认识学习型政党科学内涵、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和目标任务,明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方略,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比较欧美和东亚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的变迁,是认识政党制度的一个有效视角.宪政架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大众传媒状况构成了政党制度特色及其运作的基本的外部条件,而从以忠诚为价值取向的群众型政党向以忠诚和"问题"为纽带的全方位政党的转化是建立稳定而民主的政党制度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欧美和东亚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其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民主化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原因.无论欧美还是东亚,都要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以及发展阶段在各自的政党或政党制度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或者说在竞争性与合作性政党关系之间达成一种妥协,这是政党制度高效运作和提高自己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水平的一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员(政党组织)的政党认同、公民(选民)的政党认同、作为官员的党员(行政组织)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虽然中西方的政党认同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仁勇 《学习论坛》2010,26(3):19-2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包括学习型组织的时代要求,是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的有效举措。要正确认识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本质特征和目标任务,明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方略,探索完善基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政党转型及其适应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与研究.从理论上说,无论何种类型的政党,其组织形态的变迁是必然的.政党变迁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党对环境的适应性,即政党组织的弹性或灵活性.政党适应性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党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政党组织的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调整两个方面.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是政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理念变革的基本要求.在政党变革或政党适应性问题上,许多从事政党理论问题研究的学者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是社会参与的重要力量.政党的政治参与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方式,所以说,政党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政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意识形态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的政党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说乏善可陈,进展缓慢.在今天政治体制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和现实的思路,来研究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政党文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近十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政党文化的含义、构成、功能;政党文化的形成机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设途径等。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概念的泛化;缺乏理论基础;忽视文化主体的存在;论述空泛、缺乏逻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思学 《探索》2020,(1):121-130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其本质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政党治理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政党治理主体、政党治理机制和政党治理价值,分别回答了"谁治理、如何治理和治理为了谁"等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现代政党治理的理论框架,直接影响着政党的治理效能。政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党治党的内在规律,为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效能提供全新视角、理念指引和科学思维方法。新时代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从治理主体上讲,动员全党主体力量是首要前提;从治理机制上讲,完善管党治党机制是关键环节;从治理价值上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政党政治是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方式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政治的危机源于政党的危机,是由政党在产生和发展中的特殊规定性导致、并与特定社会互动而最终形成和显现出来.政党危机的原因是:政党理念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政党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与民主政治精神相违,难以得到大众支持;政党的结构一功能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政党缺乏必要的组织生存条件和运作资源;政党腐败而导致政治生命力耗竭.从政党政治危机的角度来看,当代世界政党政治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意义上,任何政党都面临着危机,因而任何形态的政党政治都同样面临危机;政党政治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仍将表现出不平衡性;由政治现实需要所致,政党政治仍是国家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必然得到推动和发展,而且会出现新的形式;由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带来的政党发展必然推动政党政治的发展;总体上而言,世界政党格局有明显的"右盛左衰"迹象;政党政治趋向多元化,其面临的主要议题随着国际局势和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是在扬弃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提出来的.知识经济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学习型社会,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首先应把自己建设为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时代发展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走出的五个误区和如何深化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毕晔  姬海新 《世纪桥》2011,(17):23-24
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实践很好的结合,更是对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不断批判、继承的结果。以人民为本是其体系的核心,公正与民主构成邓小平政党伦理思想的道德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政党伦理评价原则,这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无产阶级政党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是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是国家和社会的中介,它一头连着国家,另一头连着社会,有学者将政党功能界定为代表性功能和程序性功能。与过去相比,现代政党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政党在联系社会上的积极性变弱,而与国家的关联则日渐加强:简言之,其代表性功能日渐减弱,而程序性功能日渐强化。虽然政党的代表性功能有所弱化,但政党的执政功能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这也就意味着,政党的程序性功能不可替代,政党依然是现代政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行为体。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西方国家政党在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加深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意识形态模糊、政党组织萎缩、社会功能弱化和治国理政乏力等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加深主要是西方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组织力量竞争、现代媒体发展等外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围绕着冷战后西方国家政党危机,学术界形成了政党衰落和政党调适两种观点。政党危机与政党发展并存背景下,政党衰落论略显悲观,而政党调适论不仅客观与辩证,而且也为西方国家政党通过变革摆脱危机和推进世界政党政治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研究中一个新概念,具有不同于其它组织文化的内涵、功能和特点,它制约和影响着政党民主(特指政党内部民主)的存在、发展和实现程度.要创建新型政党文化,促进政党民主发展,就应从变革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建立政党内部民主制度及程序,培育民主精神等方面入手,形成以开放、民主、法治、网络状关系为特征的新型政党文化,以促进政党民主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党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构成政党文化的政党意识形态、政党制度规范和政党作风等要素既有时代印记,也有历史传承。历次中国共产党党章忠实地记录了其政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为我们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最原始和基本的文本素材。以党章为文本,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行考察,对于我们进一步准确把握、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文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路径是学习型政党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毛泽东的党建思想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路径的要素:重视建立共同愿景,并善于将其转化为阶段性目标;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党的自我超越并改善心智模式;倡导团队学习,实现党内知识共享;强调系统思考,用以提升党的领导能力。这些对当前深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