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类意义上的抽象的“自然的人”,也不是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潮所讲的非理性意义上的绝对孤立的、抽象的“个体的人”,而是唯物史观所讲的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它既作为相对的独立个体存在,又存在于特定的群体之中。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不是“个人利益至上”;以人为本不是西方的人本主义,二者对人的本质认识是 不同的;以人为本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是科学 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在创建和谐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原则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对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科学发展观最高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指导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或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应从属于历史观;反之,如果以历史观从属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人本主义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它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的理解的基础之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西方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沃土中,从唯心史观出发来界定人,主张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追求个体的幸福。虽然两者都强调人的重要性,然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哲学根基、历史观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廓分两者哲学界限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以人为本”的几点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和“以人为本”的相关要素;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推动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当今时代的使然,是对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基础为基点,以其概念分析、发展的维度为重点,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理论界限为区分点,来深刻理解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三层涵义,即"人"是人类、"人"是现实的个人、"人"是指人民群众。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涵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源远流长,融汇了东西文化之精华。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优秀遗产,又批判地汲取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积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奋斗的历程中,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中的人是抽象的和超阶级的人,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的人则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人。追求幸福、追求利益、追求权利是人性使然,但只有通过谋取权利才能谋取幸福和利益。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为本位,始终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是人民自己的事。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国家和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用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谋权利从而谋幸福、谋利益,是党的历史责任,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只有在共产党及其治下的公务员与人民之间的双向学习、双向教育和双向治理中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文主义教育。公安院校的学生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公共责任心,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化为公安院校学生的具体行为准则,在学生中树立为人民服务、公正执法的坚定信念,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民主和法治观念、公正和效率观念、理性与宽容精神,并在今后执法、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中践行这些观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都特别强调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主张以人为本 ,具有浓厚的非宗教、反神学的意味。不同的是两者的“人论”观不同 ,对人的本质的不同把握和对“为人”价值的不同取向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人文精神 :即“为道”的人文精神和“为学”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两者的比较 ,认为真正的人文精神则是两者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人本理念是饭店文化的重要基础,而传统的饭店文化管理则常忽视人的作用,重制度而轻文化。本文对基于人本理念的饭店文化管理的原则、运作内容及其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本思想在继承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大胆超越,不断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在对待传统民本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代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但有些同志受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太深 ,用传统民本思想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这必然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本文认为 ,传统因为民本思想和现代民主思想是根本对立的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 ,必须克服传统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死刑存废之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死刑废除论的起源、死刑存废争论的焦点等方面考察了国外死刑存废之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指出国外始终是以人道主义作为考察死刑存废问题的根基 ,并提出应当以人道主义的精神来审视死刑是存是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在于其正义性,激浊扬清,扬善惩恶,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保护;公安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还在于其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合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以及其平民性与亲和性。新世纪公安新闻传播强调人文精神,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人。进一步加大公平公正、诚信友爱的传播力度,使正义与和谐的理念成为全警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古来有之,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有之义。当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树立“人本”观念,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在人民警察执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突出立法、执法的人文关怀是法治建设的更高境界,是国家管理水平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标志。警察执法是国家执法的重要方面。警察要在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各种便民服务措施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变管理为服务,融服务于执法之中,切实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首倡人本主义是我国法治的创新,但是在具体法律规范中演绎人本主义思想时存在缺陷和漏洞。它对保护人身权利是不够的,也与保护人身权利的精神不相符合,这主要体现在该法的第21条。同样这一问题也存在于保护财产权方面,比如该法的第11条、第89条和第102条。另外,该法还存在表达人本主义法律思想的逻辑不统一问题。条件成熟情况下,应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表达人本主义思想存在缺陷的条款进行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