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磊 《法制博览》2010,(2):75-75
我时常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偶然看到魏晋人物的往事,这些人在何晏的带领下服食“五石散”,一个个衣服松松垮垮、神情散淡,感觉既荒诞又潇洒。随即又想起宋代传奇小说里赵合德给汉成帝吃的春药,那春药要在火里焙烧一百天,在水里泡十天才能吞食。据说,成帝吃了之后倍感精神,只是,某次他一口气吃了十颗,竟—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2.
用食物骂人     
食物不光可以吃,还可以骂人,这估计是只有中国人才爱玩的把戏吧?最常被用来骂人的是蛋,比如,坏蛋、王八蛋、滚蛋,蛋是滚圆的,而且,挺沉实的,坏蛋、王八蛋都读起来铿锵有力,好像装了一肚子坏水——想起打开蛋壳流下来的那些蛋黄蛋清,真的很形象;而滚蛋则很贴切,圆滚滚的,你不推它都留不住,滚到一边去了。  相似文献   

3.
王晓河 《法制博览》2011,(12):63-63
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孔圣人主张做人喜怒不形于色,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就是捂着。民间也有俗语“家丑不可外扬”,也是捂着。几千年下来,“捂”风难刹、“捂”习难除,就是大倡公开、民主的今天,捂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见诸报端的诸如矿难、事件、招工等,常有捂的痕迹和成分,引得网友大搞人肉搜索。捂,却也难捂住,添了些谈资报料,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05,(9):73-73
春天干燥,人易上火,会出现口疮、大便涩滞等症。火不去,则体内毒素残留多了,就会引起多种疾病。有益健康的菠菜羹,春天不妨多吃一点。  相似文献   

5.
烟灰缸规则     
梁晓声 《法制博览》2010,(20):32-34
文化在政治之上,原本是无须论的。中国之改革开放,终将验证这样一种规律——成也文化,败也文化;若功亏一篑而不可持续,教训也肯定归于文化。  相似文献   

6.
王涂鸦 《法制博览》2011,(10):52-52
我曾称杂文不是骂街的,其实这一观点早已被牛撇捺先生所推崇。我还狂言,说“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亦不失为杂文所追求的境界。结果呢,大家并没有明了我所谓的杂文。  相似文献   

7.
陶杰 《南风窗》2010,(8):97-97
<正>我国政府最近订立法例,禁止国人屠宰猫狗作为桌上珍肴。虽然以国家之大,地方管理之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力求与文明世界接轨,总是一件好事。我几个月前曾在本栏,公开反对国人吃猫狗的恶习,主张采纳西方标准,视猫狗为友,曾遭到一小撮愤青读者群起而攻,质问为什么要采用西方标准?今天,欣闻国家从善如流,间  相似文献   

8.
三毛 《法制博览》2009,(24):42-42
最近我在旧金山参加了一场朋友的聚餐,在场的都是以前高中或者大学的朋友,除了少数像我这种不务正业的家伙之外,大部分不是成了投资基金的经理、精算师,要不然就是大企业里的财务分析专家,多少都跟数目惊人的钱脱离不了关系,自然而然钱也变成整场饭局的主要话题。旧金山湾区哪里的房价涨了多少,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纪卓瑶 《法制博览》2010,(10):63-63
欧仁&#183;鲍狄埃如果活到现在,他那著名的词句恐怕会要改一下的——不是“要为真理而斗争”,而是“要为房子而斗争”了。因为现在房子的问题比真理的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谈论现在中国的社会现象,他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大多数社会现象归结为文化的结果。所谓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的载体和主要介质,离开文化,人类还剩下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蕴含着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它以追求社会和谐为旨归,意在培育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情怀。充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为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哲学智慧和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象棋的发明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09,(11):77-77
跑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虽说腐败,却有其厚实的社会基础。要不,为什么能够历代延续呢。而且历史上,有人曾不仅积极进行跑官实践,还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提出了很值得人们深思的观点的。这个人就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共生性是普遍有效的理论命题,具有无可辩驳性。上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都表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革已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用国际社会共生性命题取代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命题势在必然,可惜至今没有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发展更加充分地为确立国际社会共生性命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凭借这种发展势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哲学的智慧,科学认识国际社会共生性,是创立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需要,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也会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最新MSN签名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其实很少激发起真正的“匹夫”即一般平民百姓的爱国之心,倒是给那些读过几本书却仍然一介布衣的穷秀才们说大话提供了由头。这种人我见得多,他们即使还没有沦落到孔乙己那样“站着喝酒”的悲惨地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奠定了传统文化转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李硕儒  紫陌 《法制博览》2008,(14):13-13
即使在美国,大富大贵者也是少数。无家可归者虽屡有所见,可也依然是少数。这是个中产阶级大国,人们大多有汽车有保险有花园宅院有收入不菲的工作。他们衣食不愁,很少忧患。他们十分注重家庭,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富贾大亨,都强调要多同家人在一起多给家庭些时间。自然,他们指的家人绝不包括父母和祖父母,  相似文献   

19.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人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