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4.
最近五年来与过去几十年相比,中国的国防工业的生产率大大提高。90年代末实行的国防工业改革与以前年代所实行的不同,其规模相当大,对中国国防工业的产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防工业生产方面普遍的效率低下和缺乏创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国防工业公司已经改善了研发方法、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这些改进是逐步和  相似文献   

5.
几个月来,中国和日本围绕着西伯利亚的大型油田展开了一场外交大战。日本的石油消费完全依赖进口,正竭尽全力游说莫斯科,希望俄罗斯修建一条长达2300英里长的输油管,将西伯利亚石油运往日本海岸。另一方面,经济腾飞的中国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它将俄罗斯石油作为“能源安全”的关键,敦促俄罗斯修建一条1400英里的管道通向大庆。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9月20—21日在华盛顿举办以“中国和平崛起”为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今后将会逐渐超越日本,在亚洲地区扩张其影响力。但是除非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否则中国应该可以透过和平的方式崛起。布氏还指出,他相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其它国家发生一些摩擦。不过,北京将在2008年主办奥运会,2010年世界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独立报》中国外交方略的发展变化及特点三年前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外交问题研讨会上,一位中国专家强调,中国最关心的是周边问题,至于全球事务,则要看具体情况。北京希望以周边近邻为依托。在西方,外交重点是俄罗斯以及俄罗斯参与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东方,严格地说是在东南方向,重点是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一艘中国核潜艇误入日本领海。这是中国在亚洲显示其军事实力的最新迹象--也令它的邻国感到惴惴不安。早些时候,日本自卫队的战舰和飞机在冲绳附近海域围追堵截一艘在水下行驶的中国潜艇,令人想起了冷战白热化时期的深海大战。在提出外交抗议后,东京称这场争端已经通过私下道歉的方式得到解决。但海军专家认为,随着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扩大潜艇部队的规模、火力和活动范围,此类事件十有八九会变得更加频繁。为了在与谋求独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国军事现代化计划的驱动因素有两个主要的类型: “背景性的”和“直接的”。背景性的驱动因素包括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它们影响着中国对威胁的认识、战略观点和应急计划。直接的驱动因素包括对中国来说具有较大内部意义的一系列财政、政治和技术因素。中国的首要重点之一就是阻止台湾独立(随之而来的是“恢复”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对人民解放军来说,这转变成一项 (一旦下令就会)以强力阻止台湾独立的军事使命。正如《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大胆警告的那样:“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反对导弹防御的立场并不是新鲜事。北京于80年代对美国的导弹防御努力表示担忧,当时里根行政当局宣布了共战略防御计划(SDI),还有在90年代,当华盛顿决定把研究与开发努力的重点放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不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的时候,90年代美日两国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谈判使中国的一种担忧加重,即这样一种系统将在本地区部署。 大多数中国专家都拒绝接受一个概念,即导弹防御是一个防御系统。他们认为,导弹防御与出色的进攻能力相结合,具有成为战略进攻武器系统的潜力。中国专家还对美日两国推进针对朝鲜等有关国家的导弹防御的理由提出质疑。一些专家说,美日两国有关朝鲜弹道导弹威胁的描述故意夸大,以证明导弹防御是正当的。据报道,1999  相似文献   

11.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办不断增强,和平发展之势渐趋明显。这既是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吸引力、亲和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软实力不断成长和积累的过程。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认同,而且引起了东西方媒体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尽管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尤其是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中国在西方国家受众眼中的形象却有下降的趋势。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平衡的国际传播机制以及西方国家有意的诋毁与损害言论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此以外,这种状况的形成也与自我塑造的欠缺关联密切。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首先要厘清中国国家形象所表征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和了解西方受众的特点,与西方介质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培养既懂中国文化的内涵、又能融入当事国主流文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  相似文献   

13.
外刊论朝鲜核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10月9日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此举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方强烈要求朝鲜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中国从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赞同安理会作出有力而适度的反应,今后将继续加强磋商,密切配合,冷静应对,希望朝鲜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推动半岛局势向缓和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对于中国军队现代化问题一直存在着三种学术流派。第一种学派认为,对于中国领导人而言,中国军队现代化只不过是次等重要的事。这一学派认为,这个国家无法使其军队实现世界级标准的现代化,因此只是做做象征性努力而已。这一学派列举的证据之一是,中国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他们还认为,在不存在大规模迫在眉睫的外来威胁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在经过了成本一利润分析之后认为,用于国内稳定的资金是他们为实现保住政权这一最终目标而进行的最佳投资。这种观点很难在实际中得到认证。不仅是因为在改革年代的最后几年中中国的军费开支稳步增长,而且甚至连那些不那么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认识到,这个国家的军队正处在迅速且大规模的现代化过程中。这种学派误解了中国军队的作用以及安全在中国人头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稳步的军事现代化,正在改变亚洲的权力关系。如最近几周,北京已同新德里握手言和,接着又向台湾反对党示爱,还出现愤怒的反日情绪。现在到了美国对中国多加关注的时候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可能仍在亚洲占有统治地位,但不幸的是,美国的亚洲政策对布什政府来说,就象一个长期疏远的“继子”,由于多名深受尊重的亚洲问题专家相继离开政府,已被进一步边缘化。对目前中国在地区问题上作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华盛顿避免不必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观察》周刊能源让中美关系走向死胡同?“美国正在痛失影响中国长期能源安全政策的一个机遇--那就是施加政治压力让中海油在优尼科的竞购中出局。”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EricHagt)说,“美国这样做是在将中国推向非常动荡不安的地区,比如苏丹,安哥拉,或是压中国同俄罗斯、委内瑞拉、集权的中亚国家和伊朗发展更密切的关系,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合作同美国其他重要的安全政策目标相左。”“一个事实是,如果没有美国的保护,很难想象有持续很久的相对稳定的全球石油市场。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是否过多地控制国际石油市场?过多地保障石油通道安全,从而影响本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法系文化的组成之一就是中国军事法律文化。我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受到了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军事法律文化:兵农结合、国防法制观和义战实行奖励耕战制度、国防法制将慎战作为原则;法律由君主制定,不可更改;依法治军思想为制必先定、以治为胜;法制方针为兼容礼刑,当出现违背礼的行为就需要进行处罚等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文约2.6万字,由前言和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领导管理体制、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边防海防、国防科技工业、国防经费、国际安全合作等部分组成。这是中国政府1998年以来第五次发表国防白皮书,立刻引起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中国带着有所转变的核武器政策参加六方会谈 随着中国在2月25日主持召开六个月以来的新一轮朝鲜核问题会谈,北京新的年轻一代领导人将支持在研制大规模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都在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水域举行重大的军事演习。这些演习JL乎是同时进行的,这并非巧台减偶然。美国太平洋部队司令托马斯-法戈海军.上将当时正在对该地区进行例行访问。他访问jlE京时,r11国夕}长李肇星告诚他停止军事演习,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恰恰就是李肇星上周向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发出的警告。美国军事官员证实说,如果说举行“夏季脉动2004"军演完全是为了台湾和小闲火陆的利益,那就有点夸人其词了。奖国国防部一位高级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说这次演习是针对中国的,是不突之词。同样,说它不是针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