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俄罗斯走的是一条以政治为中心、政治改革优先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叶利钦是俄罗斯民族处于探索时期的总统,他的矛盾性实际表达了民族发展中的彷徨;从所持的立场和所选择的民族振兴道路来看,叶利钦是一个党派的总统;从所选择的改革方式和手段上看,叶利钦是一个"革命式"的总统;从领导和统治方式上看,叶利钦是一个大权独揽的总统.俄罗斯艰难的转轨进程表明俄罗斯的转轨道路是一条颠倒的发展道路,它是在不具备民主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先建立了民主制,再靠民主制去推动社会经济基础的建设.正是这种颠倒,决定了转轨道路的复杂性."民主式革命"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叶利钦时代社会转轨实践的矛盾性;对于落后的、需要在经济上赶超的国家来说,要建立超常的经济发展环境,相对集权是必要的.俄罗斯的实例证明,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民主制,连正常的经济发展环境也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间,俄罗斯走过的发展道路不断地引起国内与国际学界及政界的关注和争论,究竟怎样理解俄罗斯的转轨道路,叶利钦对国家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俄罗斯的政治制度转轨以及转轨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纷争怎样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普京出人意料地成为这个大国的领导,为什么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普京所构筑的"可控民主"政治制度是否是俄罗斯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结合下最适宜的选择?经过了普京的坚强整肃之后,俄罗斯何时能够重新崛起?中共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向梅同志的专著《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1990~2005)》①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按时间顺序,以重要政治事件发展为主线,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1999~2003年的不稳定不规则的经济增长之后,俄罗斯经济面临着转轨以来又一个"十字路口".面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步入十字路口的重要关口,俄罗斯各界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和方案.争论中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深化,资源经济的潜力已经发展到极致,发展创新经济成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必然选择.创新经济是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对传统的短视的资源经济的否定.创新经济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创新经济应成为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共同选择,应成为经济转轨新阶段的范式.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创新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关系,经济转轨国家未来创新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在文化归属、历史经历、经济基础和转轨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历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不同造就了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不同发展道路,影响着它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俄罗斯《独立报》公布了一篇民意调查的资料。资料表明,民众对叶利钦执政时期普遍评价不高,对社会危机的诸多问题反应比较强烈。在另一份调查资料中,从20世纪各个历史时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和叶利钦时期的肯定方面最少,否定方面则最多。这些民意调查资料,虽不能认为十分精确和全面,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民众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期望。在新世纪到来,普京上台伊始之际,俄罗斯民众的期望能否实现呢?  相似文献   

6.
"可控的民主"及其风险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可控的民主”是俄罗斯国家发展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模式是对民主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以对民主的操控为特点,并形成一套特殊的政治统治术,目的是要实现内在的相对集权与外在的民主形式之间的统一。“可控的民主”又是一种非常的刚性结构,其功能必定会朝着特定的方向猛烈释放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社会改造,而这恰恰也是它的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社会转型与法治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社会转型包含着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内容,既有直观层面的政治转轨、经济转型及全球化的冲击,也有更深层次的生活方式的转换和人们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蕴涵着俄罗斯对法治国家的实践诉求。在西化法治模式与俄罗斯固有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俄罗斯法治之路的特殊性日益显露出来。在法治国家的生成上,单纯的演化形式不能适应俄罗斯法治国家构建的紧迫性,单纯的建构模式不能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相融合。俄罗斯转型期的现实情势与历史传统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其法治国家建设应走一条演化与建构相互交融的实践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对苏联历史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2007年出版的历史书<俄罗斯现代史1917~2006年>是苏联解体后,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本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它对于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具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的评价,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西方认为这是普京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该书否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或日苏联模式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该书充分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和实现工业化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功绩,肯定了斯大林民族政策正确的一面,因而称"斯大林被视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但也没有回避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问题,如,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巨大的成就是通过极大压制民众所取得的.该书明确指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执政者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解体并没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能否重新崛起”虽然是现实的和前瞻的问题,但是答案却藏在俄罗斯历史的深处。本文尝试展开俄罗斯历史的视野,从俄罗斯文化对其民族性格和社会发展道路影响的视角,阐释俄罗斯民族发展呈现出“东方化一西方化一东方化”、“分一合一分”“钟摆性”的周期,以及这种周期与俄罗斯民族兴衰的联系。论文认为,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曲线来看,叶利钦/普京时代处于一个新的“西方化”的、“合”的兴衰周期的起点。当然,俄罗斯崛起的道路将崎岖曲折、荆棘丛生、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激进式转轨有深刻的“政府诉求”背景。政府是转轨的决策人和制度供给者,政府的行为动机和目标决定转轨的方式、途径。本文从“政府诉求”视角观察俄罗斯转轨,发现其转轨之初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有其客观必然性。“政府诉求”可以用来分析其他重大社会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