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9年10月22日着热气“出炉”,曾经一度在大众视野中消失的五谷道场方便面高调宣布回归市场。“100%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依旧,不同的是产品包装上多了中粮集团的标志,这标志着这起中国破产重整第一案的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件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2日,随着一碗近3米高的方便面冒着热气“出炉”,曾经一度在大众视野中消失的“五谷道场”方便面高调宣布回归市场。“100%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依旧,不同的是产品包装上多了中粮集团的标识,这标志着这起中国破产重整第一案的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件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
五谷道场,以“拒绝油炸、留住健康”而闻名全国,这个曾经单月产值高达6000万元的企业,从2004年设立到2006年家喻户晓,再到2008年申请破产,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其兴衰之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1、“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从完美到僵局 2009年2月19日法制网曾报道.北京“五谷道场”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取得了“一个近似完美的破产重整结果”。然而.仅仅不到2个月,  相似文献   

5.
世明 《法人》2008,(Z1)
一个引发了行业变革并一度创造了品牌营销界经典案例的新锐品牌,最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实在令人扼腕五谷道场方便面品牌2005年初面世,其投资方为河北中旺集团。2005年11月,一则由陈宝国代言的五谷道场广告——"拒绝油炸,留住健康"几乎一夜之间出现在电视、报纸、户外等媒体。一场关于方便面"油炸与非油炸"的争论急剧升温,从方便面企业到行业协会,所有矛头均指向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五谷道场。曾有业内人士把五谷道场的这种创新称为破坏性的创新——非油炸方便面打破了油炸的传统模式。两个月后,五谷道场将广告词改换成"非油炸更健康",而正是得益于这场破坏性的创新炒作,令五谷道场一夜成名,销量一度达到数亿元。  相似文献   

6.
刘静 《法制与经济》2010,(2):100-101
个人重整是一种再建型的个人破产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和个人破产和解程序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只有同时满足具体方案不需要获得所有债权人的同意和具体方案中包括将来清偿或财务的规划两个要件,才是典型的个人重整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取代了破产和解程序,并逐步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李韵石 《法人》2023,(4):79-80
<正>近年来,企业破产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对于一些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可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如何在破产重整案件中实现资产重组优化,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利益,被多方关注。2020年2月,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北大方正集团(下称“方正集团”)进入司法重整程序。截至破产前,方正集团拥有400余家公司,其中包括多家金融机构、上市公司。集团关联企业资产类型多样,债务结构复杂,债权人类型较多。为确保债权人利益,方正集团破产重整采取“出售式重整+服务类他益财产权信托”方案。  相似文献   

8.
破产重整制度有效运行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丽 《法学杂志》2016,(6):92-102
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需要我国《企业破产法》中重整制度的有效运行.为了解决破产重整“启动难…运行难”、防止重整计划“纸上画饼”,需要通过确立多元化的破产重整“营运价值”、完善破产重整启动条件、设立专业化破产法院(法庭)、建立执行转入破产机制以保证破产重整程序顺利启动;同时通过多元化企业重整模式选择、设立预重整程序以保证破产重整程序的有效运行;更为重要的是为保证重整计划的最终实现,必须合理选择重整营业机构、完善债务人信息披露义务、规范法院重整计划批准原则、完善对重整计划成败处置制度.  相似文献   

9.
贺丹 《政法论丛》2022,(2):152-160
破产重整优先规则对于实现破产重整程序中各利益相关者权益平衡至关重要.在具体案件的重整实践中,某些根据破产法规则排序在后位的利益相关者会得到比清偿顺位在先的利益相关者更为优先的权益安排.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特征,公共政策考量、重整价值估值难题与重整中的控制权争夺是产生这种突破的因素.法律应对此作出回应,增加优先权调整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个人重整是一种再建型的个人破产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和个人破产和解程序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只有同时满足具体方案不需要获得所有债权人的同意和具体方案中包括将来清偿或财务的规划两个要件,才是典型的个人重整程序。个人重整程序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取代了破产和解程序,并逐步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之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企业破产法》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新破产法增加了破产重整一章。“破产重整”是引自英美法系的一种破产保护制度,给那些濒临绝境的企业。提供了重整、拯救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着眼于破产还债公平清偿之单一功能的传统破产制度,由于破产和解制度与公司重整制度的置入而变革为多重功能的现代破产制度。现代破产制度以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利益作为其价值取向,开创了破产法律制度发展的新纪元。我国新《破产法》草案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新《破产法》有望于近期出台,其间关于公司重整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意义重大,本文拟对此加以必要的探讨,作为引玉之  相似文献   

13.
刘文宇 《行政与法》2005,(12):122-124
新《破产法》(草案)①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并对其专设一章,可见重整制度之重要。破产重整的立法精神是再建主义精神。笔者认为,要想使破产重整制度发挥其最大功效,实现立法者拯救企业的立法本意,最关键的是在利益制衡原则的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各方主体的角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破产重整制度中各主体的权限与职责做明确科学的规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本文基于破产重整的制衡原则,对破产重整中各方主体进行了角色定位,希望能构建起破产重整制度中各方主体间完善科学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解,促进破产重整制在我国度发挥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正绵 《法治研究》2010,(2):97-101
破产重整是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企业破产法》中新引进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源于英国,由美国立法发展至巅峰。该制度的确立旨在防止濒临危困的债务人进入破产清算,以积极挽救危困债务人使其摆脱困境为主要目的。破产重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重整计划草案的制作。而重整模式的选择是重整计划草案的核心,它关系到破产重整能否成功进行。本文从律师实务角度出发.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模式的种类及适用对象作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在维护债权人、出资人和职工的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也出现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一步的创新,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雅新公司重整成功的原因以及现行破产重整制度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要进一步明确重整申请的原因、限制重整程序的适用主体、限制债权人的申请权以及加强重整监督的力度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山东 重整优先,维护企业持续发展 与破产清算相比,破产重整成本相对较低,不仅可以使债权人得到更高比例的清偿,缓解债务人清偿债务的压力,还可以使企业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7.
韩长印 《法商研究》2013,(1):136-143
破产撤销权在破产重整程序中行使的主体归属、抵押担保权撤销后撤销利益是否保留以及到期债务清偿撤销中的抗辩事由等问题,是目前破产法理论界认识不一并在司法实务中难以操作的突出问题。在破产重整程序中破产撤销权的行使主体应归属于托管债务人,抵押担保权撤销后的撤销利益应采次序固定主义模式,对到期债务个别清偿中"债务人财产受益除外"这一抗辩规则应结合不同情势加以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期间,首要问题是解决资金,支付重整费用、人员开支和购买原材料维持生产经营。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估值和无担保财产,向破产重整公司提供资金面临比一般借款甚至担保借款更大的风险。对破产重整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制度随之创设,被称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破产重整计划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破产制度由清算主义为主向重整主义为主转变。破产理念也由债务人利益保护为中心向债务人与债权人利益平衡保护为中心迈进。重整计划是破产重整制度的核心,也是破产重整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重整计划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破产重整计划制度存有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2005,(3):3-15
本文结合我国破产立法中有关自然人破产、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重整、国企破产以及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问题进行了研讨;建议我国破产法应当对自然人的经营破产问题作出规定,破产法应当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申请破产的原因,对政策性破产应当作出必要的限制。劳动债权不能优先于担保物权而受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