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犯罪组织形式上的必然结果,有组织犯罪因其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有序运作,从而有可能实现犯罪要素的最优化配置,而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有组织犯罪同单个人犯罪及普通共同犯罪相比提高了犯罪效益。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可得出结论: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有组织犯罪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2.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各国政治、经济生活,带来日趋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采取了经济分析的理论乖方法,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共分为三个部分:1.基础论,即经济分析的前提,有组织犯罪是“经济人”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2.本体论,依次对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犯罪市场运用经济学的函数模型进行详细探讨;3.控制论,对有组织犯罪的预防、治理对策进行分析,通过提高有组织犯罪的预期惩罚成本,使消减犯罪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同时运用社会综合治理手段,争取获得控制犯罪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控制政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运用法经学有关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最大化的方法这些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对毒品犯罪的控制政策进行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有限刑罚的最大威慑力,实现控制毒品犯罪收益的最大化,达到有利于以最小的社会控制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严重问题,也是我国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必须正视的特殊犯罪现象。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有组织犯罪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国。中国加入WTO是社会转型的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寻求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出现的有组织犯罪滋长、蔓延,活动猖獗,向恶性化、高级形态演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在主观方面,腐败现象是引发有组织犯罪分子产生犯罪意以的重要因素;二在客观方面,党政机关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使国家和社会对有组织犯罪的控制能力减弱,甚至成为直接引起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刺激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有组织犯罪的治理问题,不能忽视铲除腐败现象这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警情通报制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基本的经济学原则,打击、防范犯罪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警情通报制度体现了公安工作中的经济学原则,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保障公民知情权、建立有效的犯罪预警机制、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有中国特色的黑社会组织犯罪,近年来,有逐渐蔓延和发展的趋势。针对这类犯罪的产生原因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过研究探讨,然而研究一种犯罪的产生原因, 不仅要从犯罪本身出发,还要从影响其生存发展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出发,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它是犯罪现象由低级的个体犯罪向高级的集体犯罪进化的产物。当前,我国的有组织犯罪正在自发地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进化,在全国各地均已发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这些犯罪组织直接危害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我国公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已经开始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稳定产生冲击。本文试从犯罪社会学的视角。对其发展趋势及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犯罪发生的市场层次不同,证券犯罪可分为证券发行市场犯罪和证券交易市场犯罪两类。在侦查过程中,应以惩治犯罪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安全运行三者并重为指导思想,以审查证券交易原始记录为突破口,公秘结合,注重协作,力求侦查效益最大化,有力打击证券犯罪。  相似文献   

10.
有组织犯罪是在一般刑事犯罪突出的基础上产生、蔓延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其原因极为复杂,对有组织犯罪进行防治的对策也必须双管齐下,综合治理.本文从打和防两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打击、防范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邪教犯罪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犯罪现象之一。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型犯罪,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罪恶本质与有组织犯罪形态相结合,因而社会危害性极大。邪教犯罪的主体是邪教主和邪教徒,他们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过程中,一系列理论问题引起关注,《刑法修正案(八)》惩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的修正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为了有效控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组织犯罪的滋生、发展过程,正确认识不同阶段有组织犯罪的特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有组织犯罪概念时,首先应分清犯罪学和刑法学两种学科意义上的不同涵义,前者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刑法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之界定应参照各国具体情况,立足于刑法规范,不必强求统一。但国际上应尽早规定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犯罪概念,这有其必要性,同时也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绝对数量大;其首犯、主犯多有暴力犯罪的前科,几乎全是边缘化人群;多以合法外衣掩饰其违法犯罪行为,以暴力、恐吓手段攫取暴利;呈现专业化、家族化的特征;多有保护伞。控制有组织犯罪依赖于立法专门化、一体化;切实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罚体系,重视并努力做好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工作;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化社会政策,减少边缘人口。  相似文献   

15.
聚众哄抢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其立法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该罪作为一种聚众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聚众者和积极参加者都构成犯罪。另一方面,聚众哄抢罪属于不纯正数额犯和开放性数额犯,对于数额较大和具有其他严重情节,二者居一,即可定罪。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本罪与抢夺罪、抢劫罪等罪的界限。对于多次实施聚众哄抢行为,但是每一次又都不构成犯罪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应以多次实施行为的总数额计算,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构成犯罪。聚众哄抢罪以结果定罪,所以在犯罪过程中不存在犯罪预备、中止形态。在立法上,对聚众哄抢罪还应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有组织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性的犯罪现象。目前最重要的是 明确判断和区分有组织犯罪的各种类型及特征,这是把握有组织犯罪问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相关的犯罪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才能设计和采取正确的对策。惩治有组织犯罪的关键是铲除有利于其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加强警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建设。同时,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一种犯罪形态。在中国社会的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最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它是中国社会控制体系更替和弱化,并受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和促长的结果,亦符合其自身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所遵循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应当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软控制、预控制和硬控制,完善社会控制体系,以有效地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8.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安全、稳固基层政权的重要决策,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在黑恶势力逐步从硬暴力转向软暴力、帮派转向公司、黑色产业转向白色产业以及寻"伞"到变"伞"的转型背景下,基于传统的组织犯罪理论,黑恶势力将给我国公民安全、经济发展、政治环境以及政权稳定带来连锁性威胁。当前,扫黑除恶需要坚守法治思维,维护现代法治基本原则,在此前提下创设新型法律制度,应对黑恶势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有组织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有组织犯罪,仅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其具有组织性、经济性、犯罪手段和活动领域多样化、政治腐蚀性等基本特征。加强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一方面要树立常态执法理念,加大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要完善具体的刑事司法制度设计,包括成立专门的防控机构、赋予特殊侦查手段、完善证人保护及污点证人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