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是国家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属于国家二级大法,它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最核心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由于民法内容非常庞杂,学习时有些概念容易混淆,本学习辅导将有些疑难问题简单作一介绍,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一、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民法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的范围非常广泛,民法并不调整所有的财产…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理解《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应弄清楚其中的四个问题: 1.什么是“调整”这里所说的“调整”,是法律用语,指法律对某种社会关系及当事人的地位加以规定,并确定这种社会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按法律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 2.什么是平等主体首先,是明确什么是主体。民法所称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是规定商品经济中,商品所有人之间进行交换时,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我国为了保证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于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的内容很广泛,其核心的规定有两点:  相似文献   

4.
一、民法的起源和本质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 ,是国家用来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同其他部门法一样 ,在起源问题上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即民法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民法具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性表现 ,同时又有其自身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具体条件。民法是流通领域的法制 ,它的起源同商品经济的起源相联系 ,是先有交易而后由交易发展成民法的。但是 ,这种交换不是从来就有的 ,人类学会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和为了交…  相似文献   

5.
宪法常识     
宪法同其他一般法的差别在于宪法是根本法,不是一般的法。第一、根本法的内容不同于其它一般的法。一般法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民法是调整公民和法人之间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刑法是关于刑事犯罪、对罪犯惩罚的法律,等等。而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全面,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第二、根本法是其它一般法的立法依据。由于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个体户、经济组织和法人的一体化作一简略探讨.从调整经济关系,执行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讲,经济法和民法都属于经济法.由于经济关系领域分宽广,根椐经济关系的可划分性,经济法和民法又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经济法与民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民法把调整公民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作为主要内容,经济法则把调整范围确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公民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调整一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的对象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民法只调整其中的特定部分,即财产所有关系和交换关系。财产  相似文献   

8.
再说民法典     
民法规范公民、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的基本法律,与刑法、行政法并列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法。民法草案初稿已于2002年12月23日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如何审议、通过民法草案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立法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过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付表决。那么民法草案从初次提交常委会审议到最后交付表决通过还将有一段时间。起草民法,从初次审议到草案的最终通过,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内新闻侵权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说明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生活的逐步民主化、法制化。当然在正常的采访和报道中,必须处理好行使新闻批评自由即舆论监督与保护公民、法人的人格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构成新闻侵权,酿成纠纷,形成诉讼,承担赔偿责任。一、新闻侵权的界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3条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有关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打民事官司,在法律上称民事诉讼,它是有一定规程的。民事诉讼法就是规定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它是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法律。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该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分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等。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财产和人身方面民事纠纷该怎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民法精神?有学者认为,民法精神是自然人人格平等,法律在调整本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时对双方实施同等保护,这也是民法的直接宗旨,民法各基本原则如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最终都派生于这一宗旨[1]。笔者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并概括为:民法精神是以"平等理念"为核心,包括意思自治等各项基本原则在内的综合体。在我国,随着"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观念的确  相似文献   

12.
平等民事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纠纷、人身关系纠纷 ,常常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 ,是否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 ,以及提供什么证据来支持 ,取决于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体系。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由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规定 ,除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外 ,民法和相关的特别法中也有规定。  相似文献   

13.
署名权转让的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卫东 《前沿》2008,(10):86-89
著作人身权能否转让受到学界的广泛探讨,随着对不可转让说的再认识,许多学者对其可转让性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学说观点,但是对署名权的转让大多持否定看法。本文认为署名权与民法人身权存在本质的区别性,署名权与主体人身具有可分离性,署名权转让是存在法理基础和现实要求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让。但是作为与人身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项著作人身权权能,应受到严格的限制,提出了转让的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4.
平等民事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纠纷、人身关系纠纷,常常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以及提供什么证据来支持,取决于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体系.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由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规定,除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外,民法和相关的特别法中也有规定.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民法学》运用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柏 《青年论坛》2003,(5):109-110
案例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从抽象到具体的双向思维过程。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中 ,是对现实生活中重复出现的交易活动的归纳和抽象。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拥有、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它与公民本人的人格紧密联系而不能分离。它直接关系该公民的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受到信赖和尊敬的程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民事权利的取得。因此,肖像权是重要的人身权,保护肖像权是保护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侵害肖像权是侵害人身权的常见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保护公  相似文献   

17.
周伟芳 《公安学刊》2002,4(4):18-21
民法是调整一国内部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是一国国内法的一个基本部门法。民法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蓬勃兴起 ,是有其深远的经济、社会渊源的。没有商品 (市场 )经济的兴起、发展———民法的经济渊源 ,没有市民阶层的产生、市民社会的形成———民法的社会渊源 ,就不可能产生民法 ,民法就会失去其存在、发展的基石。本文以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为支撑点 ,初步分析中国民法蓬勃兴起的社会基础 (原因 ) ,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法体系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中存在民事诉讼及民事诉讼中存在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互交叉问题常常会在在司法实践出现,对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能否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使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本文试通过对一起案件的分析探究处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保护财产所有权是各个法律部门、各级国家机关的共同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还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根据宪法规定的精神,又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从规定的内容看出,所保护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相似文献   

20.
法制现代化呼唤民法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现代化呼唤民法精神郝铁川,叶文昌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虽然仅仅是众多部门法中的一个,但在整个法制现代化中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有着几千年重刑(法)轻民(法)、公法优位主义传统的中国,许多人迄今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