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14日 应尼泊尔世界事务委员会和印度德里研究会邀请,徐建国秘书长率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尼泊尔和印度。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和印度都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员,又都是印度教国家,两国在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印度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尼泊尔也被称为90年代的新兴的民主国家。同时尼泊尔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两国在南亚集团中都相当活跃,印...  相似文献   

3.
刘中一 《南亚研究季刊》2012,(2):95-100,112
近年来,印度、越南和尼泊尔等国家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本文从印度、越南和尼泊尔等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教育等结构性因素入手,分析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在印度、越南和尼泊尔等国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各自国家为了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我随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了尼泊尔和印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算南亚六国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中中国和印度各自所占比例,发现:总体上,在南亚六国进口方面,印度对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中国则对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在出口方面,印度对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中国则对巴基斯坦有着较高的影响力。通过测度竞争态势指标,发现:在南亚六国进口方面,印度对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的影响力较高,而中国则对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影响力较高;在出口方面,印度对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影响力较高,而中国则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较高。最后,基于结论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尼泊尔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2,000多年来佛教一直在尼泊尔引入、输出、融和、斗争、盛衰延续。到80年代为止,尼泊尔佛教徒有867,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1%,是仅次于国教印度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它们分属北传大乘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两大系统,构成现代尼泊尔佛教的基本格局。一现代尼泊尔大乘佛教主要继承了藏传佛教、印度教和印度佛教融汇后建立的佛教密教,然后上述各种宗教再融和而形成的混合佛教。尼泊尔地处印度北部和西藏南部之间,历史上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决定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它是由本土和外来信仰及价值观经过复杂而奇妙的融合逐渐形成的。本文拟对尼泊尔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作一初步探讨。一尼泊尔目前流行的宗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四种。其中以印度教的影响最大,信徒最多。历次宪法都规定说明了印度教的国教性质,而尤以《2047尼泊尔王国宪法》的规定更加直接、明确——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据1991年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尼泊尔全国有印度教徒1652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5%;其次是佛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5.3%,有98万余人;再次是伊斯兰教徒,有50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7%。此  相似文献   

8.
印度对南亚邻国政策的调整和“古杰拉尔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调整其对南亚邻国的政策始于国大党的前拉奥政府末期,集中地表现在1996年2月同尼泊尔签订的综合开发马哈卡利河流域的条约上。[1]1996年6月,以新人民党为首的13党联合阵线政府上台,古杰拉尔出任高达政府的外长后加速了调整的步伐,集中地表现在是年12月同孟加拉国签订的恒河水分享条约上。上述两项条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印度对南亚邻国采取更加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在此情况下,印度同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间的双边关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1996年印度对外关系方面的两大成就。1997年3月,印度又同巴基斯坦恢复了中断三年多的外事…  相似文献   

9.
君主制时期,尼泊尔同印度的关系绕着“控制与反控制”展开。尼泊尔建立联邦民主共和国后,政治外交政策也显示出和以往不同的灵活性,主动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普拉昌达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政治观点,内帕尔政府从要求得到更多的经济发展自主权的角度,向印度的“控制”政策提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0.
中印关系被广泛认作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力量均势关系或是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作者从尼泊尔的角度阐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三边合作设想,探讨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变化趋势,认为这些变化趋势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向它们的邻居尼泊尔提供持续获益的机会。当代尼泊尔外交政策思路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尼泊尔努力在三边框架范围内扮演促成中印协作关系的催化剂角色,从而使尼泊尔自身的地理位置成为一种优势,并使尼泊尔自身获得体面的中等区域国家的地位。从理论上讲,这一想法可以使尼泊尔从冲突一线的前哨转变为国际枢纽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卡利河边界争端是当今尼泊尔与印度之间最尖锐的领土争端,是源自英国殖民印度次大陆期间科学帝国主义的遗产。1816年尼泊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签署《赛哥里条约》,割让卡利河以西的土地,形成与英属印度的卡利河边界。条约签订后,英国测量员韦伯就对卡利河做了基础测量,形成了卡利河位置的原始地图证据。然而,此后印度测量局通过制图术,不仅构建了地图上边界与卡利河脱钩的画法,还制造了地图上卡利河位置的争议。卡利河边界争端的案例显示,印度测量局等殖民地科学机构所谓的"科学"成果,本质是为殖民政治背书。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执政后的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执政的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从新生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对外政策,奉行更加务实的、灵活的大国平衡外交,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发展与印度、中国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以荻取大国经济和政治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南亚,政治、经济出现少有的好景象:政权过渡平稳;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合作加强;恐怖活动减弱。但这种安定繁荣的基础又还不稳固:尼泊尔内战硝烟又起;斯里兰卡和平进程持续僵局;地区的贫困和印巴脆弱的和平进程使区域合作处于较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一、江山多有易主,政权过渡平稳2004年是南亚的“大选年”。印度、斯里兰卡和阿富汗举行了大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更换了总理。无论是民选还是替换,各国政权过渡都比较平稳,政局没有出现大的动荡。(一)印度辛格政府走出“短命”厄运。5月的印度大选有两个出人意料:一是选前被普遍看好的印度…  相似文献   

14.
印度与邻国关系是直接影响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因素。近年来印度与邻国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印度从斯里兰卡撤军问题,印度和尼泊尔在贸易和过境问题上的争执,以及印巴关系。印度新政府对改善邻国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姿态,邻国也作出了良好的反应,但由于南亚地区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邻国对印度的疑虑不易完全消除,因此印度和邻国关系的改善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5.
1955年是尼泊尔外交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只有英、美、印、法四个建交国的情况下,尼泊尔国际交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自然地同尼泊尔北部的伟大邻邦--1949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此时也正处在外交关系的首个拓展期。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给尼泊尔代表团和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提供了一个开启探讨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话的良好机会。这一对话同年7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继续进行。1955年8月1日,尼泊尔王室首席顾问萨达尔·贡加·曼·辛格和中国驻印度大使…  相似文献   

16.
经济 篇“名印度独立以产的鲜丰义发展独立以来白把基欺魁经济 ‘‘.条与印度比较孟加拉国计参纽发夙华析尼泊尔近3华年餐济建设的庄要成就椒何题甘地夫人和印度经济作者梅之年」期页1牙85·1118 2431,上协上1二李德昌雷启淮曾响东42打,1以2..咫夕.兼录以英迪拉经济学印度经济电的黑镜饲题印度科用外国投资研究纽·留362吃2印度磅命衣礴祠肺舒电够角战后滩国象资本生义泊牲要表眺形式尼泊尔旅设筑亥的筹措·‘马尔代殊卫眯巴基祈澳的外国银行印度电李漪娜遴府角贼政倾算恢复护辞力的一年 、、—印度1984一85年度经济情况印度的参林孵纷料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和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由于地理条件的便利,和东西亚地区接触较早,因而在它们遗留下来的古代著作中,不乏有关东南亚地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一1986年11月16—17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七国在班加罗尔如期举行了“南亚联盟”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南亚联盟”七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不丹国王旺楚克,印度总理拉·甘地,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巴基斯坦总理居内久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出席了会议。上届会议主席,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和本届会议主席,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先后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艾尔沙德总统说,本届首脑会议将回顾和评价联盟开展的活动,并根据当  相似文献   

19.
《2047尼泊尔王国宪法》已于1990年11月9日正式颁布实施了。这部新宪法在1962年的尼泊尔宪法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宪法的诞生,尼泊尔结束了长达30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了多党议会制。在1962年至1990年的30余年间,尼泊尔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实行的是无党派评议会制度,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新宪法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尼泊尔是一个印度教君主国家,实行的是多党议会制,国王是尼泊尔国家和人民的象征,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20.
1955年是尼泊尔外交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只有英、美、印、法四个建交国的情况下,尼泊尔国际交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自然地同尼泊尔北部的伟大邻邦--1949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此时也正处在外交关系的首个拓展期.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给尼泊尔代表团和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提供了一个开启探讨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话的良好机会.这一对话同年7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继续进行.1955年8月1日,尼泊尔王室首席顾问萨达尔·贡加·曼·辛格和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阁下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书.袁仲贤阁下随后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驻尼泊尔王国首任大使.中国成为第5个与尼泊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尼泊尔是中国的第22个建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