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征稿启事     
《小康》2010,(7):117-117
由求是《小康》杂志精心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权威出版的《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蓝皮书,将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前沿理论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2.
蒋建明 《人民论坛》2012,(33):71-72
要全面建成"四个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我们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康。既不能以县域总体达标代替乡、村、组、户全部达标,也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其次,应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小康。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应体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有着186万人口的沭阳来说,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小康》2010,(6):67-67
由求是《小康》杂志精心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权威出版的《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蓝皮书,将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前沿理论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起,是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13,(1):6-7
专家点评"法治小康"为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法治小康"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物质比较丰富的社会,还应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张发钦 《前沿》2014,(7):8-10
全面小康内含文化小康、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文化尺度,其主要标准为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文化支撑,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支撑和文化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3)
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4万多定居大陆台胞当中,亦有少部分困难台胞家庭。自各级台联相继成立以来,帮贫扶困就成了台联组织义不容辞的一项经常性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月,我国832个贫困县清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是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小康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走向富足的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进入小康社会,残疾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020年的初冬,本刊记者走进江西省,这个"襟三江而带五湖"的省份早在2020年4月就已...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了“小康”一词的源出及“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之理解方式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量化标准 ;论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催生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和谐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社会和谐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的发展目标由实现小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县域是国家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县域小康的实现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具有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目前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基层民主建设薄弱、精神文化领域问题较多、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挑战。实现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小康使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孙连春 《前沿》2003,(2):14-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因为贫困人口的最大群体是在农村牧区 ,没有农牧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 ,根本是要靠加快发展经济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千方百计的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实现农牧业产业化是必然选择。要引导农牧民以市场为导向 ,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 ,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搞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分散…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热切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全面小康的核心在"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迟"的全面小康,又体现在涉及领域是全面的,覆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3.
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0年我国的人民生活就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江泽民同志系统描绘了21世纪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与改革的新形势将给民政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使民政事业的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文虎 《群众》2007,(1):22-23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号角,把“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确定为今后5年全省人民的奋斗目标,深得人心,令人振奋。为了使人们更为清晰地把握“全面达小康”的内涵和前景,李源潮同志在省党代会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不能代替”,即:我们所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直观感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峡移民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三峡移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提供了历史机遇 ,而三峡移民的小康也将极大地促进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要使三峡移民搬得出 ,稳得住 ,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必须把小康社会建设与三峡移民工作结合起来 ,统一规划 ,科学决策 ,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16.
洪银兴 《群众》2006,(6):15-16,51
从2005年底起,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将陆续达到江苏省委为“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昆山等地所达到的全面小康是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按照科学发展观总结昆山的发展模式,科学评价其全面小康水平,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也可对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榜样和示范。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指标导引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特别是各个地区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各个地区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方面的内容,都与公安机关的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担负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责任。一、公安机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江都地处苏中沿江,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之一,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紧扣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奋力赶超,坚定不移地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小康水平、小康状态、小康生活、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小康的中国等概念的论述,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省农调队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国家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标准,对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的复合系统。《农村全面小康标准》评价体系在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下,通过预选指标,运用鉴别力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18个评价指标,构成了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