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对左权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振清 《世纪桥》2001,(6):12-1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对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进一步阐述。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按照这一思想,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稿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对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搞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村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对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在《江泽民文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基本内容、建设方略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一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7.
蔡金枝 《理论导报》2007,(10):24-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8):F0003-F000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福祉,也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的落实。近年来,嘉定区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李书群 《实事求是》2007,195(2):76-78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新疆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文化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其次要发挥广大农民、牧民在新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 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 ,为什么这些年来一直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而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总是硬不起来?为什么端正社会风气有时会力不从心 ,致使某些消极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为什么有些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 ,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参与?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在空间上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时间上容易出现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现象?……如此等等。分析起来 ,这些问题的出现 ,既与某些领导者个…  相似文献   

11.
王铁静 《奋斗》2007,(2):30-31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要求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着眼于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新农村这一大局,着力于培育新型农民这一目标,着重于树立新风尚和创建新环境这两个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氛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生气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农村思想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力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村所面临的公共财政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农村乃至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卫 《共产党人》2011,(23):28-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  相似文献   

14.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中负有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新风、推进民主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人居环境管理缺失,社会公用事业投入不足,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社会服  相似文献   

16.
罗桂金 《党史博采》2008,(11):19-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搞好乡村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建议》还对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了规划设想。为了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战略部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推进,而法制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想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都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立足区情,进一步理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一要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合理制定规划;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健全工作机制;三要坚持社会参与,全民发动,形成共建合力。其次,应统筹兼顾,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强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项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宝亮 《新长征》2011,(3):48-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以广大的农民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