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商是个体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低情商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气质、性格、人际交往等催化其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品质,且对犯罪心理和动机具有激化作用。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情商高低直接影响其在犯罪现场的行为表现。剖析情商对犯罪心理的作用特点,有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犯罪心理的产生、形成及变化规律,为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犯罪状况是探求犯罪原因、制定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从犯罪数量、犯罪空间分布、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犯罪人与被害人情况六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我国制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知识产权犯罪对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组织犯罪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全球性瘟疫",我国刑事立法已予以确认.本文从侦查学角度精要论述了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有组织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犯罪手段方法等诸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5年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分析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惩戒犯罪的确定性政策、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中入学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慑效果,高中入学率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降低,惩戒犯罪的确定性、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是指针对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以及其他上下游关联犯罪。从纵向来看,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具有逐步扩张的趋势。目前,网络犯罪逐渐呈现出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犯罪过程链条化产业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低龄化、犯罪手段专业化等特征。网络犯罪的高发蔓延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司法实务中对该类案件的惩治和预防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微观层面,网络犯罪司法适用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并解决管辖权争议、证据取证难、罪名认定分歧多、共犯故意认定等棘手问题。在宏观层面,应当从法律规范完善、实践治理模式转变、民众观念引导提升三个层面,构建惩治和预防网络犯罪的多阶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客车盗窃犯罪是铁路运输领域最为常见的犯罪之一,与普通盗窃犯罪相比,客车盗窃犯罪具有点、线、面的动态性与关联性,在犯罪情境方面两者存在较显著的差异。铁路客盗犯罪的情境因素有:列车内部封闭致使犯罪机会增多;旅客侥幸心理降低了犯罪实施难度;铁路公安机关监管存有漏洞减少了实施犯罪的风险。相应地,在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对犯罪目标进行重点加固和做好出入口控制来增加犯罪难度;通过完善列车治安联勤工作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增加犯罪风险;通过督促旅客尽量不随身携带大量贵重物品和建立治安联防机制来减少犯罪收益;通过加强对犯罪人的疏导和提前干预以及阻止模仿来减少犯罪刺激;通过设定规则和加强提醒说明来消除犯罪借口。  相似文献   

7.
犯罪决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对犯罪决策进行经济分析。笔者认为,犯罪成本由物质性成本、非物质性成本及惩罚性成本构成。当预期刑罚成本高于预期犯罪效益,犯罪物质性成本、心理感受之和高于预期犯罪效益时,潜在犯罪人不选择犯罪;反之,则可能选择犯罪。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问題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切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人数占社会犯罪人数的比例是多少,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占整个社会犯罪人数的比例有多大,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在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中占多大比例,不同学历的在校学生犯罪呈现什么特点,在校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治理在校学生犯罪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哪些。为了弄清以上问题,笔者对云南省在校学生1983——1992十年间的在校学生刑事犯罪中的盗窃、抢劫、强奸、伤害、抢夺、流氓、杀人等七种主要类型的案件统计情况作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企图从中发现云南省在校学生犯罪的一般规律,希望能对从事法制工作的同志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黄丹丹 《学理论》2010,(7):95-9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它是与犯罪预备、未遂相并列的犯罪未完成形态。犯罪中止具有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彻底性等特征,有些学者也称之为条件。其中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但是对于自动性的认定标准,国内外却存在许多的学说,主要有主观说、限定主观说客观说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自动性认定标准的优缺点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司法实践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制贩假证犯罪日渐猖獗,具有犯罪主体的地域性和亲缘性明显、犯罪日益组织化、犯罪手段信息化、犯罪人员的反侦查能力较强等特点。制贩假证犯罪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存在市场需求、暴利驱使和犯罪成本低的原因外,还有政府相关部门对制贩假证违法犯罪的防控与打击不力等因素。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和防控制贩假证犯罪,应加强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阵地控制,同时运用前置性侦查模式,主动查控犯罪,并且综合各警种力量,整体联动,发挥合力。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的各种不法侵害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中同样可能发生。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上升态势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与犯罪侵害的目标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特征、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趋势 ,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并就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蔓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非犯罪化刑事政策逐渐成为一项指导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刑事政策.非犯罪化刑事政策主要适用于法益不明的犯罪和恶性轻微的犯罪.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适用途径包括全部非犯罪化和部分非犯罪化、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适用途径不同,其适用效果也会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涉税犯罪总体呈高发态势,涉税犯罪逐渐呈现出总量继续上升,犯罪主体、侵害领域及地域泛化的宏观趋势和虚开发票犯罪、骗取出口退税犯罪发案增多,逃税犯罪、制售假发票犯罪发案减少的微观趋势。公安机关应当经营警税大情报系统,提升侦查信息化水平;拓宽案件来源渠道,把握侦查主动;强化立案审查;将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形成证据锁链,从而加强打击涉税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金融犯罪的解释可从整体策略、规范解释、解释基础三个方面展开。金融犯罪解释的整体策略应注重金融犯罪立法与司法的协调,将金融犯罪的解释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将金融犯罪的解释与利益考量密切结合。金融犯罪的规范解释应采用刑法解释学的共识性理论,重点关注二次违法性、同质解释、严格解释等问题。金融犯罪的解释基础需要关注具体部门法的发展,注重基础理论在金融犯罪解释中的应用,掌握专业金融知识。  相似文献   

15.
陈晓晨 《团结》2006,(4):45-4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消极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以至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现象日渐凸显,并呈现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成员低龄化和犯罪手段高智化、成熟化等特点,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贪污贿赂犯罪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种犯罪现象,因犯罪人数众多,隐蔽性强,查处起来困难很大, 从而使犯罪黑数也越来越大。本文阐述了犯罪黑数的概念、特点,产生贪污贿赂犯罪黑数的原因及防治对 策,以期达到为司法机关提供治理依据,预防该类犯罪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侵犯著作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 ,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等问题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恐怖活动犯罪特别是宣扬恐怖主义罪和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在司法认定中面临过度犯罪化和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难以统一的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缺乏犯罪目的的考察,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上将恐怖活动犯罪设定为目的犯。参考不作为犯的分类,可以将恐怖活动犯罪分为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和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恐怖主义性质的政治、意识形态目的主要影响纯正的恐怖活动犯罪中的短缩的二行为犯即间接目的犯的认定。认定恐怖活动犯罪中的目的可以采取司法推定的方法,恐怖活动犯罪作为目的犯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犯罪,同时也要在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方面对恐怖活动犯罪进行具体考量。  相似文献   

20.
回顾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的历程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研究不仅仅推动了青少年犯罪学与犯罪学的产生,还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公众重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促成矫正主义青少年犯罪观的形成、促进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推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的诞生、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30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也存在着学科独立性的缺失、研究对象界定的悖论、实证研究方法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槽的缺失、青少年犯罪研究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分裂等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