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土地信托法律制度来源于英国中世纪的用益制度,当代英国的信托是中世纪用益制度的"直系后代",这是西方学者的一致看法。而西方学者对英国土地信托法的前身——用益制度的来源则有三种主要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罗马法相似的制度或理念,包括罗马法用益权、市民法所有权与裁判官所有权的分离、遗产信托等;第二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日耳曼法上的萨利克受托人制度;第三种观点认为用益制度来源于伊斯兰法瓦克夫制度。对以上观点进行考察论证可以得出结论:用益制度来源于日耳曼法的观点最为可信,但是这并不能排除罗马法和伊斯兰法对英国用益和信托历史发展的影响。由于土地信托法在英美财产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从比较法的角度,在中国农地法律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英国土地信托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配置追求的目标,效率是实现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功能的内在动力。公平的价值准则和效率的价值判断共同适用于对土地用益物权配置的评判,缺失了公平,土地法律制度就会迷失方向;缺少了效率,土地法律制度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公平与效率之间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存在矛盾,为此,应当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1,(1):29-29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但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也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自成一体,被称为中华法系,是世界古代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从形成到解体延续数千年,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日常对话中常使用的俗语均来自古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颁布,是理清我国社会财产权归属的重要里程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项用益物权,在我国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为用益物权,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有利于加强权利效力,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应该在30年以上,而且允许不限次续包。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据法定的方式和程序流转。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夏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西夏立法的发展阶段、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特点三个方面对西夏立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西夏法律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物权法》,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即村民小组、行政村或乡集体范围内成员共同拥有土地的制度。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按用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而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无不是以集体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为前提,针对这三种用益的土地,在使用权的分配方式和转让形式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汪军民 《理论月刊》2006,(12):135-138
在古代社会,无论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追求土地合理有效利用是土地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离开了对土地的利用,就失去了土地存在的意义。因此,土地所有权的本质,不在于抽象之“所有,”而在于具体的“利用”。如何发挥物的效用,充分利用物的价值是任何国家权利设置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土地制度的价值标准。在土地利用问题上,罗马法中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与日耳曼法强调以利用为中心的土地制度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周猛 《湖湘论坛》2015,28(2):56-61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土地所有权分割作为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和变迁的重要基础,是土地政治和经济问题关系的"粘合剂"。"农地两级所有权"有利于我国农村土地政治经济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律文化视角透视了 中华法系的兴衰和西方法系的发展, 并加以比较分析,对判例法制度在西 方法系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 思考;并结合中国的历史、现实和世界 背景,探讨了判例法制度在中国实行 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政治对军事的控制是一切民主国家的最后底线,绝不可能存在背离政治现实的军事法。在政治现实视野中,战争威胁始终存在,军事法作为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必须以战争准备和战争胜利为第一要义。由战争影响的军事现实是军事法的社会基础,在不同社会背景的比较中,军事法的价值选择体现了极强的政治功利。  相似文献   

12.
论军事程序法在军队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程序是世界各国法治实践的共同趋势。依法治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程序法治军,加强军队法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程序法。首先,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军队法制建设的前提,军事程序法则是构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军事行政执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严格遵循军事程序法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再次,军事司法是军队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军事程序法是实现军事诉讼过程公平和诉讼结果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当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带来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这场变革不仅要求我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 ,实现国防现代化 ,而且要求加快我军的政治工作改革 ,以实现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改革的举措之一 ,就是把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时代脉搏 ,努力推进军队政治工作法制建设的进程。面对军队政治工作内容的“传统性” ,军队政治工作方法的“柔弱性” ,军队政治工作行为的易“偏向性” ,需要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充分运用现代的治军措施———法律的特有的功能 ,以推进我军政治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强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法理依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手段,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国家运用和展示军事力量、达成经济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多复杂敏感的法律关系,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彰显我军遂行相关任务的合法性、正义性,向世人展示正义之师形象,是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支持、掌握行动主动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孟宪龄 《桂海论丛》2003,19(3):26-29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对领导制度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对党的领导制度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对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具有深远的历史、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权"是依法执政的理论基础.要做到依法执政,需要制定规范政党活动和政党执政的法律规范.在政党法律规范中,应确定政党权力有限制度、政党权力程序制度,政党权力责任制度.要保证政党制度的落实,离不开违宪审查机制的作用.比较世界上三种违宪审查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我国应选择或借鉴宪法法院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5,31(3):117-123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隔绝传统的蒙藏联系,“壮中国之藩篱”。汉藏茶马贸易的原有功能发生变异,纯粹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军事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必须以国家安全为保障,以高质量、高效能的军事力量为支撑。处于全球化浪潮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多重冲击。这种冲击对我国军事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也为军事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唐皇凤 《桂海论丛》2012,28(2):58-6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实现制度正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现代社会,缺乏制衡的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往往成为威胁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压迫性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下,有效制衡国家权力与规训资本权力既是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也是转型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制度正义的实现,仰赖于一个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的存在,并在一个开放的民主宪政制度框架中,通过各种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平等博弈、公共协商和理性妥协而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 ,增强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是我国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主题。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 ,与政治制度发展息息相关。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 ,对政治制度发展具有动态的双重效应。因此 ,只有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才能推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