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贫式增长是对穷人有利的经济增长,它关注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福利变动。越南和孟加拉国家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差异很大,但是都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益贫式增长。越南和孟加拉国的益贫式增长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减贫过程中,应实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政策,通过大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以改善市场准入,降低交易成本,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农业和非农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应对危机的能力等措施促使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增长过程中并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实现快速的贫困下降。  相似文献   

2.
非洲国家贫困的普遍性、区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政府在掌控国家公共资源的支配特性,决定了政府在国家减贫中应发挥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通过行政手段和执政资源,将减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执政党的施政纲领及执政目标之一,奠定国家减贫的制度基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信贷资金等经济手段,加大减贫的资金投入,构筑减贫的物质经济基础;通过土地改革、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手段,给穷人提供更多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加穷人的收入;实施专项减贫计划,实行有针对性的减贫.而政府在减贫中也有诸多局限性.为保证非洲国家政府在减贫中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穷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洲的脱贫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贫困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羁绊,减轻贫困是21世纪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非洲贫困集中表现为农村贫困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劳动者质量等生产要素以及政局动荡和历史原因分别是造成非洲长期贫困的结构性因素、现实因素和历史因素.非洲国家把消除贫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紧迫、最基本的任务,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和减轻贫困的基本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谱写振兴非洲大陆的新篇章.但非洲国家的脱贫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注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已从单纯强调"增长",转而重视"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益贫式增长"关注增长、贫困和不平等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97年英国的国际发展白皮书、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报告以及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亚洲开发银行较早给出相关定义,认为"如果增长是吸收劳动(labor absorbing),并伴随着有助于降低不平等、为穷人增加收入和创造就业的政策,特别是,如果增长有助于妇女以及其他传统上被排除在增长及其成果分享之外的群体,则这种增长就是益贫式的"①.  相似文献   

5.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自2014年以来,非洲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从之前年均增长5%下降到3%左右。但是,非洲经济仍有不少亮点:增速仅次于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在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非洲国家;1/3的非洲国家在包容性增长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数字经济在非洲一些国家兴起。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债务负担加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非洲国家纷纷倡导经济多元化、积极推进非洲一体化,并加强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非洲崛起的势头没有也不会改变,未来有可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经济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非洲政局趋向稳定,经济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开始中速增长,整体看有了明显的起色,2005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今年和明年可能会更高。但是,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洲贫困化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 ,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 ,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 ,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宗德 《西亚非洲》2004,17(1):46-52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 ,非洲正走向经济增长新时期。非洲经济振兴面临的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非洲国家面临沉重的外债、国际援助减少以及难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非洲经济发展资金的筹集存在困难 ,不能适应非洲振兴的需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非洲的投资市场将不断扩大。近几年 ,我国对非洲投资增长较快 ,但投资规模较工业发达国家仍然很小。非洲经济振兴需要大量外资 ,随着非洲经济增长以及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将为我国企业提供愈来愈多的投资机会 ,前景看好。我国对非洲的投资应选择一些领域作为优先的投资方向 ,可考虑以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信息产业、建筑业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集中力量开拓对非洲投资的领域 ,且应注意解决好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非合作与非洲脱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帮助非洲脱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合作的重要目标。中国脱贫的经验可供非洲参考和借鉴。中非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经济基础,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帮助非洲脱贫亦可发挥主体作用。中非在人才培养、科技和医疗方面的合作也都有利于帮助非洲脱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成立表明,中国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中非合作的不断发展和加强,将对帮助非洲脱贫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戴严 《亚非纵横》2010,(5):21-26
爆发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非洲国家造成全方位的冲击。西方国家从非洲进口、对非洲投资、贷款、援助及赴非游客减少,原材料价格下降,从而使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受到全方位的冲击。非洲国家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千方百计化解危机。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不会减少对非洲的援助,中方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的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1.
非洲:全球化还是西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全球化对非洲的冲击更明显。对非洲而言 ,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在非洲的全球化进程中 ,西方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所掌握的国际机构利用“援助”力压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诸方面作出符合西方意愿的“改革”。在政治方面 ,西方的压与诱是促使非洲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外部原因 ,然而 ,一旦非洲国家实行了政治民主化 ,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援助 ,在非洲 ,西方式的政治变革常常是不受欢迎的。在经济方面 ,由于西方国家规定的改革模式收效不佳 ,也招致非洲国家反对。非洲的全球化反对者寄希望于联合国的帮助及非洲区域政治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印度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作用与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此实现印度国民财富增长(即产出增加)的相对特殊范式或途径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分析印度经济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或各种要素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印度经济增长的特殊类型或模式,寻求印度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性,并以此反映印度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属性,为近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经验启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非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加大了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的风险,而且凸显了非洲经济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弊端,加剧了非洲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脆弱性。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非洲各国正在积极应对。它们在动员国内和区域力量进行自救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南南合作,减少负面影响。中非经贸合作的环境有所恶化。但非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经验的青睐,对发展政策与重点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拓展对非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非洲国家政局明显趋向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经济恢复性发展得以提速。主要是由于非盟《非洲新伙伴计划》的推动、原材料产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提升以及一些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初见成效,特别是非洲联盟的作用显著增强,为非洲政治经济的持久稳定和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9-11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了第37届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与会各国首脑审议并采纳了非洲国家自己制定的“新非洲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出台对于加强非洲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振兴非洲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非洲行动计划”的产生 “新非洲行动计划”是由南非总统姆贝基、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和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共同起草的“千年非洲复兴计划”与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制定的“欧米茄计划”综合而成,被外界称为“非洲复兴的一幅蓝图”。 (一)“千年非洲复兴计划”。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非洲国家对自身贫困不断加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的非洲,政治联合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保持中低速增长,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外交更趋活跃务实,非洲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围绕石油、资源、反恐和联合国改革等问题,西方大国对非争夺方兴未艾.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更加牢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能源政治的深化与发展促使韩国将目光转向非洲。对于韩国而言,非洲不仅是韩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出口对象与资源来源地区,更是不可或缺的国际政治资源。从外交实际来看,韩国对非洲外交的发展相对迟缓,贸易与投资也极不均衡。基于这一现实,韩国对非洲外交更着眼于长远考虑,注重底层渗透与文化影响。在对非洲战略上,韩国借大国之力,采取搭便车、夹缝外交与据点、捆绑等策略,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时,由于缺乏国际政治实力,韩国对非洲外交面临经济、外交与实施等困境。韩国式对非洲外交对于中国审视未来对非洲的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考察世界上贫困成因理论的发展轨迹,以及反贫困战略模式与实践的研判,可以看出大多数非洲国家在诊断贫困、选择减贫模式,及制定和实施减贫战略方面,深受各个历史时期主流贫困理论思想的影响.从结构调整方案到由国际组织主导、或由非洲国家完全自主制定的国家减贫战略,体现了非洲国家对贫困的认知与理解不断深入,综合反贫困战略,由此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当前减轻贫困的战略选择.对于非洲国家的反贫困实践而言,结合本国实际,研究总结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加速经济发展和反贫困理论、对策,是非洲国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原料出口价格疲软,国内经济政策失误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等。现在非洲各国以及国际社会正在采取缓解措施。对于这些国家八十年代后半期的发展前景,普遍估计不甚乐观。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损害非洲经济的发展从1994年下半年起,非洲国家随着政局趋向稳定,经济也就步入恢复和发展的轨道。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持续3年稳定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即使1997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增长幅度仍为3·7%。撒哈拉以南47个国家中有30多个国家1997年增长率超过了3%。非洲外债总额比1996年减少了90亿美元。非洲国家外汇储备达到577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好现象。非洲经济形势的好转是非洲复兴的主要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