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福奎 《求贤》2007,(2):32-33
人人都想成为被上司赏识的人,都想成为上司“身边”的人。殊不知,上司身边的人和被上司重用的人职场风险也最大。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有时是职场里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学会正确与上司相处,直接关系着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个人的成长进步,特别是在上司身边工作,更需要学会一点与上司相处的学问和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地 《党建文汇》2014,(7):28-28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嫖娼获保不是孤例。在一些地方.公务员嫖娟被抓后南单位悄悄“领人”的,一直是潜规则,消息传出而化为坊间传闻的不知凡几。其实“保下”嫖娼公务员的,追根溯源未必是上司。在“保”的潜规则背后,是“保”的思维定势。在去年一次地方人大会议上,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甄瑞潮强调:  相似文献   

3.
薛福连 《实践》2009,(1):55-56
善于“捧”人者,古之所谓弄臣,就是官员身边的“趋附小人”,他们“因其喜怒而吮舔之,以财而趋奉之,以色动之,以戏悦之”,一句话,怎么让上司高兴,就怎么来。  相似文献   

4.
刘澜 《当代贵州》2013,(29):65-65
经理人常常忘记,他们所要管理的"他人"中,也许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上司.他们等着上司来管理自己,而不是主动去管理上司.事实上,不要让上司管理你,而要让他被你管理.但是,你还不能让他有"被管理"的感觉.过于天真的经理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行,过于世故的经理人认为只要拍好马屁就灵,这些都是对管理上司的误读.管理上司,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9,(10):117-117
馈送上司。清代官场有下属向上司馈送钱财礼物的规矩。逢年过节及上司有喜庆事如贺寿、迎娶、生子等,做下属的都要馈送钱财礼物。直接的上司,几乎每月都要孝敬。此外还有一些临时的殷勤,如送时鲜土特产等。年节喜庆时的馈送都有一定的“尺寸”,要按上司的官位确定数目。《官场现形记》写州县衙门馈送上司的规矩:“向来州、县衙门,凡遇过年、过节,以及督、抚、藩、臬、道、府六重上司或有喜庆等事,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普通员工到负责人岗位,曾向上司做过无数次口头汇报,自己也常聆听部属的报告,渐渐悟出口头汇报因方式方法不同而利弊得失各异,值得悉心选择和优化,现简括为下列“四不如”。巧言不如直道。有的下属为了让上司对自己的汇报感兴趣,或表现出自己调查研究和语言表...  相似文献   

7.
官的来处     
孙巍 《前线》2012,(2):55-5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典吏卜世仁,总结了一套做官经验:“做官的第一秘诀就是巴结。人家巴结不到的,你巴结得到……马上就可以高升。”历史上,依靠巴结上司而获得官位或升官的,可谓数不胜数。南宋的赵师怿,为了让上司高兴而学狗叫。明朝的王佑,为了升官而拜大太监王振为干爹。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5):82-82
海南省海口市地税局龙华分局局长陈小涛在长达15年时间里,收了上百次的贿赂款。在其自述中,这位局长甚至与其上司公然交流、分享收受钱财的“经验”:“我说趁着局里管理混乱,我们边收税边发财,耶位上司则说应是边发财边收税。”  相似文献   

9.
江西一村支书包养情人而导致囊中羞涩,豪赌挥霍后更是入不敷出,为了弥补赌债、“风流债”的亏空,他挪用村民修路捐资款,诈骗上司、银行以及周围朋友近百万元钱财。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袁绍有个谋臣叫田来,袁绍要出兵讨曹,他偏说不可,最后竟因不“会说话”而身首异处。古往今来,许多胸怀奇才、立身高洁的人,就因不会“说话”而壮志难酬。相反,一些无才无德,但“会”说话的人却八面受宠,飞黄腾达。那些会说话的入是如何说话呢?不外乎有这样几条标准:一是说好听的话。对上司的决策、行动、爱好等等,不论如何,你都要说好,不能说半个不牢。如那回丰,表主公说出兵,你干吗不说好,不旁征博引地证明袁主公决策的英明伟大,曹操那小于简直不堪一击,却偏偏要说会打败仗,这不是明摆着要找死吗!当然,对上司…  相似文献   

11.
好赌者     
《新长征》2005,(16)
一位下士调动工作,报到时带来了原上司带给新上司的一张字条:“此人好赌,如能戒,则是好士兵。”新上司立即问那下士:“你赌什么?”“什么都赌。比方说,我敢赌您右臂下有颗胎痣。如果没有,我就输给您一周的薪金。”“好!”新上司立即脱掉上衣,证明自己并无胎痣,随后接过了下士的一周薪金。事后,他洋洋自得地告诉下士的原上司:“你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一把手,有的干得潇洒,而有的却累得要死。比其绩效来,一般为前者显著,后者低下。为什么?因为前者比后者超脱。集众多一把手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对下属要做到信任、授权和支持。这就是本文所讲的“六字经”。 信任。能够想上司之所想,急上司之所急,帮助上司之所需的部属,很容易获得上司的信任。同时,上司也相信而且敢于托付这样的部属。问题是对另外五种部署产生信任就不那么容易了,即;和自己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官吏道德评估的主体是君主和上司。是否为王室效忠成为评判官吏德行的第一标准。与此相适应,各级官吏为了自身利益总是提拔效忠于自己的人。如东汉有权推举者是累世公卿家族,征召人才则由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和地方长官把持。被推举者为了官位利禄不惜卑躬屈膝,曲意逢迎或肆意贿赂。隋唐之后实行科举考试制略微好些,但应考官竟成了考生的“恩师”,考中者要对“恩师”效忠。历朝历代官吏的升降都是由上司决定,在下者必须绝对服从上司,处处表现出对上司的忠贞不二,这样形成一个只对上负责不对民众负责的习气。同时也使营私、…  相似文献   

14.
王强  王政玺 《奋斗》2007,(8):56-56
朋友小A从参加工作起一直非常敬业.工作踏实,积极上进,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正处级,可以说工作和事业都是一帆风顺。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前途无量,未来一片光明。可近来他忽然情绪低落,原因是他的上司因受贿被曝光,并被免职。周围朋友皆不解:上司有过与你何干?他说,该上司对他很器重,多年来待他不薄,关爱有加。他一直以为该上司是理想最坚定、为人最正派、工作也最有能力、处事最有品格的领导,是干部队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活在世上,就注定必然和人打交道,包括与异性交往相处。与异性交往是一门艺术,颇有讲究。无论是在普通职场,还是在党政部门,都必须遵循与异性交往的基本规律,以恰切为度,处好关系。一、与异性上司交往相处的三个定位与上司相处是一门艺术,而与异性上司交往更有讲究。与异性上司关系处理得当,工作环境往往比较宽松,也容易争取“上面”的重视和理解,容易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但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让“男”与“女”的身份更加鲜明,在性别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男与女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异性上司的交往中注意“男女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精神贿赂”、“语言贿赂”的文章屡见报端,综观这些文章的观点,都是把板子打在了“行贿者”身上,批评他们对领导是如何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这些行贿者固然可恶,但作为精神贿赂的对象,我们的领导难道就没有责任? 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一些溜须拍马者正是抓住了领导的好恶,千方百计地琢磨,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领导想听什么,就说什么;什么能讨领导欢心,就讲什么。一切以领导者“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原则,极尽吹捧之能事。上司随口说几句话,他们说是“重要指示”;上司随便涂鸦几笔,他们说是墨宝;上司脸上有麻点,他们说那是酒窝;上司最近痔疮发作,他们说有“痔”者事竟成;上司违法乱纪,  相似文献   

17.
提到管理,人们都习惯于将其视为上级对下属的发号施令。然而,在实践中,管理并不见得永远只是由上而下的单行道。有时候,上司也需要被管理。每一个中层干部、职员,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作为下属,习惯于将自己处在被动的地位上。或遇到不好的领导、上司时,只想跳槽、调离等消极方法。这是一种固化思维的表现。下属在接受上级的硬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对上级进行不同方式的“软管理”,纠正来自上级的错误行为和做法。对于其手中握着你升迁加薪、甚至整个身家性命大权的上司,成功地进行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  相似文献   

18.
不知疲倦的“工蜂”──关于日本人敬业精神的话题张焕利田中健次是10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松下公司任职的。现在他已是一个部门的主管。提起10年前的事,他至今仍忘不了到公司的第一天,上司对他们新来的大学生的训话。他清楚地记得,上司勉励他们要努力奋斗,敬业爱业...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不会下棋,但听说过几句棋谱,“马走日字象走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即是。 由棋谱使我想到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虽然不尽像下棋那样,但也有相似的情况。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里有上司和部属,部属里有副职和其他人员组成,这颇有点像相棋里的“将士相”和“车马炮”。上司像“将”“帅”一样是统管全局的,部属像“车马炮”一样,各有职责,各把一方。问题的关键就在部属的各把一方上。如果部属都能一心保“帅”,又善于领会“将”、“帅”的意图,各走各的路,不仅把好自己这一方,而且也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一看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20.
上梁与下梁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古代政治家孟子也指出:“君主喜欢什么,手下人对此的喜欢就更加厉害。”为官者的德行好比风,而部下好比草,风向哪里吹,草就向哪里倒,君明则臣直。部下主要是看上司的行为示范,如上司的身不正、行不直,话说得再好也没有人信他那一套。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每次冲锋陷阵,他总是在最前列,部下很为他担忧。他却回答说:“如果我不亲冒矢石,那么将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能迅速扫平江东,奠定巩固的后方,不能说与其以身作则没有关系。隋炀帝虽文辞精美,道德仁义满嘴,却坏事干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