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展示21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中国以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本文探析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判定苏联社会主义的性质、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等问题,进而揭示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借鉴意义.共产主义是一种取代所有对抗性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自由支配时间和实现按需分配来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正在走向自由王国,其前提是将人从全面异化中解放出来.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突变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初期理想模式的过渡性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在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借鉴了苏联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及教训,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2.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展示21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中国以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本文探析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判定苏联社会主义的性质、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等问题,进而揭示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借鉴意义.共产主义是一种取代所有对抗性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自由支配时间和实现按需分配来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正在走向自由王国,其前提是将人从全面异化中解放出来.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突变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初期理想模式的过渡性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在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借鉴了苏联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及教训,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家与企业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形成、沿革及变化规律,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一)苏联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以十月革命胜利到1965年改革为第一时期,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处于国民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大规模解密了苏联时期的档案,引发世人关注。档案解密工作持续至今,总体来说是依法进行的,但是存在立法前的空档期和执法不严等问题。虽然档案解密过程中存在纰漏,但海量档案的解密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方面,苏联(俄罗斯)国内由于档案解禁,历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景象;另一方面,解禁档案推动了海外“苏联学”研究。在众多的一般性档案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非苏共中央档案莫属。除了本国档案和对外交往的文献资料,苏联档案中还包含一部分特殊档案,如“特别档案馆”藏有德意志第三帝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和德国占领当局在欧洲没收的文件。近年来,俄罗斯还解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和海军档案文件、苏联驻东德军事管理机关的活动档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军事档案馆以及外交部资料库独有的“机密”历史文件。中国学界对苏联档案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档案的利用和解读还不够,此项工作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与南非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发轫的苏联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关系。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苏联向非国大提供了重要的道义和物质上的援助,尤其是武器装备的援助。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与非国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苏联的同盟军战略和非国大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良性的互动,为南非的民主改革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但对苏联在新南非创建中的作用不宜高估。事实上,苏联与非国大的关系在80年代末趋冷,直接影响到此后的俄南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主义还是国家民族主义--苏联与东欧关系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是决定苏东关系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矛盾、对立、斗争,又相互联系渗透、互动.在社会主义阵营时期的苏东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国际主义因素愈来愈淡,国家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浓.但仍不能因此而全盘否认它们相互关系中共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际主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国家民族主义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双重的,因此,苏东同盟的建立,不能完全归结为苏联和斯大林、苏东同盟的瓦解,也不能完全归因于苏联与戈尔巴乔夫.东欧因素也起了作用,尽管苏联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7.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苏联与朝鲜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庄宇 《俄罗斯研究》2019,(1):177-192,封3
苏联时期的剧院,是党政机关推行国民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导的苏联剧院,国家对剧本的内容有着严格的管理。从战后时期的政治思想高压到解冻思潮的开端,这期间,苏联剧院排演的戏剧也有着结构性的变化。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出台,代表着苏联官方文化解冻的全面开始。这一年,列宁格勒喜剧院排演的西方话剧《电话谋杀案》引发了苏联国内各方关注,苏联媒体就该剧所呈现的西方意识形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苏共中央意识到文化政策导向的重要性,最终以党内新的文化政策的出台,确定了解冻的内在边界。  相似文献   

12.
13.
二战结束后,苏联发布了1945年11月20日与1946年1月20日两个恢复中国俄侨国籍令,以彻底解决中国俄侨问题.苏联恢复俄侨国籍的多重目的及其在解决俄侨问题上的一系列不正当做法,直接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国民党自身利益的重大威胁与损害.为此,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外交上尽量予苏联以合作和便利的同时,进行了暗中的抵制与反击.然而,弱势的国际地位和"恐苏助共"的致命伤,使其抵制与反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作用不大.苏联恢复中国俄侨国籍的目的基本达到.中、苏双方围绕以苏联恢复俄侨国籍为中心的中国俄侨问题而展开的交涉和斗争,是该时期双方关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追求正义与和平的人民的胜利,苏联在战争中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苏军不仅抵抗并消灭了四分之三的法西斯军队,而且直接参与解放了11个欧洲国家共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13亿人口,100多万苏军官兵为中东欧人民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战后六十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不会也不应忘记苏联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中所作出的贡献。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苏军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是分不开的,在研究战后国际政治时,不能忘记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作者认为主要有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停滞、教条主义严重、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扭曲等。这些对于当今中国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而“三个代表”则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对安全的追求,对于形成斯大林在战前、二战中以及战后不同时期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政治看,这种政策不仅是动员苏联人民应对斯大林所认为的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同西方的对抗的手段,而且也是巩固他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地位和权力的一个手段。斯大林是苏联在战后关键问题上,诸如东欧的前途、德国问题以及对日占领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的决策者。斯大林努力主导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沿着苏联西部边界建立一个安全地带。斯大林认为,这一目标同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并不矛盾。斯大林希望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可以被英美所承认,以换取苏联承认西方在欧洲其他地区的影响。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担心同英美的合作可能面临失败。然而,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最终还是被西方认为是挑战西方,从而产生了与他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对自身安全与意识形态的追求,一方面同西方所坚持的所谓"民主、自决"原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苏联的目标同美国日益扩张的在全球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使欧洲逐步分裂成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在同西方盟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斯大林在较少重要性的问题上,如的里雅斯特问题、其卫星国的赔偿问题以及托管地等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也愿意作出妥协。而在主要问题上,斯大林则毫不妥协。苏联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对土耳其、伊朗的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苏联的主要理由,成为导致冷战爆发的重要事件。就这样,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战时的盟友,领导着各自的阵营,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二次大战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政治斗争的内容和性质,揭示了战后苏联政治斗争的特点及其成因,并且对战后苏联政治斗争中显现出来的改革趋向及其命运作出分析,从而得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有效地推进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郭春生 《俄罗斯研究》2003,(2):29-35,76
随着苏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阶层.但在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影响了他们的政治立场,使他们与苏联党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矛盾.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公开性与民主化的影响下,这种隔阂与矛盾突然间爆发出来,使知识分子成为苏联剧变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东方寻找苏俄的朋友和支持力量,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俄共(布)目光东移,对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寄托了越来越大的希望,对中国革命新动向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怀有极大的兴趣,先后多次派人以各种身份来到中国,了解革命的情况,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为了加快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