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指出我国仲裁法中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相对简单;法院独占财产保全的审查权、决定权和实施权,背离了国际做法;缺乏仲裁前的财产保全规定,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繁琐,这些都是我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文中在借鉴国外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4,(11):94-95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地不断发展,企业涉及的国际经济纠纷日益增多,涉外商事仲裁中立、灵活、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外各界的关注,越来越成为解决涉外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之一。就目前来说,各国进行的涉外仲裁案件绝大多数涉及合同的履行问题。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能够确保仲裁活动进展,在维护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涉外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申请财产保全时间作出财产保全决定的主体这类问题的描述,为进一步健全我国涉外商事仲裁中的财产保全制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发展,提交涉外仲裁机构仲裁的案件大幅度地增加,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也相应增加。涉外仲裁的实践表明,现行关于涉外仲裁之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诸如仲裁当事人可否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时是否需要通过仲裁委员会提交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关系到涉外仲裁之财产保全案件的主体,因此,实施中遇到一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仲裁之财产保全制度。一、涉外仲裁之财产保全的特点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裁决不能…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执行仲裁裁决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未对仲裁财产保全的级别管辖作出相应规定,造成仲裁财产保全法院和仲裁裁决执行法院级别管辖不一致。实践中,对此存在不同意见。将仲裁财产保全统一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能使仲裁财产保全与仲裁裁决执行相衔接,亦符合司法解释的目的,既有利于规范仲裁财产保全措施实施,也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执行仲裁裁决,更有利于避免仲裁财产保全与仲裁裁决执行级别管辖不一致而造成实践中执法混乱和财产保全措施因轮候查封落空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正辉 《法制与经济》2013,(10):42-43,45
财产保全制度在保障判决的顺利执行、保证民事裁判的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财产保全限制他人的财产权利,一旦保全错误,极易导致一方当事人损失。因此,财产保全制度不但给予申请人以权益保障的机会,也限制了保全申请的条件,并赋予被申请人可以在申请人申请保全错误时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文章拟对申请财产保全错误进行类型化分析,从财产保全制度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利益保护和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对因保全申请错误而造成被申请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财产保全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强制性措施在任何国家通常都极受重视,其决定机关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仲裁财产保全只能由人民法院决定的做法目前在理论与实践中均面临尴尬,亟待解决与完善。本文通过对法院、仲裁庭和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财产保全的法律分析,结合国外相关制度的操作,提出了重构我国仲裁财产保全决定主体的设想,以期契合仲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空判"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不健全,以证据保全代替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对象范围过小,难以保障判决的可执行性;财产保全措施不健全,难以防范损害判决可执行性的行为。为了保障刑事判决财产内容的可执行性,同时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应当严格区分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与证据保全制度,适当扩大财产保全对象,将相关人员的合法财产与行为纳入保全对象范围;增加行为保全、提供担保、扣押权利证书、诉讼中间出售等保全措施;对刑事诉讼财产保全程序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的瑕疵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仲裁财产保全制度,立法太模糊、不配套、相矛盾,导致难操作、高成本、无独立性,与国际仲裁脱轨,严重阻滞了中国仲裁的发展。本文以国际仲裁立法为坐标作参照,以仲裁实践为印证,评析不足并提出若干修订建议,以期仲裁在中国的兴盛。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仲裁是劳资纠纷解决的前置程序,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部门裁决案件期间隐藏、转移、变卖财产,导致仲裁裁决及其人民法院判决变成一纸空文.在劳动仲裁过程引入诉前财产保全机制,将有效规制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行为,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其功能定位应是保障民事权利的实现。因此,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应当统一适用条件,以避免当事人重复起诉;在贯彻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的同时,还应当保障财产保全的功能不落空;通过建立与完善协助执行制度以充分保障财产保全功能的实现。完善的民事保全制度应当包括财产保全制度和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保全制度,将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改造为民事保全制度,增加行为保全制度,并取消先予执行制度,将其内容并入保全的范围,进而建立合理有序的临时性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介绍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内容和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存在的欠缺,结合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若干构想。具体说,就是以当事人主义完善财产保全制度、完善保全对象、完善保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在财产保全制度中,当财产保全被认定为有错误或基于其它原因,法院而解除对财产的保全时,是否也应当同时解除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呢?对此问题,现行法律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严重影响了财产保全制度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两种途径:一是行使法官的释明义务,二是赋予申请人以催告权。  相似文献   

14.
曾勇 《法制与社会》2011,(23):105-10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矛盾、社会诚信普遍不高、案多人少的人民法院执行难等,导致在诉讼中财产保全的采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了"没有抵押、没有保全不打官司"的说法。以本院民二庭2009年收案为例,该庭截止目前共收案630件,其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有95件,占收案数的15%。从数字上看,财产保全案件达到相当大的比例,因财产保全引起的矛盾和争议时有发生。本文拟从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中的不足入手作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卜千 《法制与社会》2012,(32):117-118
我国现有的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法律规定,对诉讼财产保全解除的条件、时限、程序等规定过于笼统,实践中难以操作。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和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财产保全解除的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使得案外第三人担保既符合保全理论,又实现了诉讼担保的制度价值,以期有所突破,便于对今后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执行难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目前的规定可操作性并不强,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无法实现财产保全设立的目的。财产保全首先是为了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这决定了保全裁定的作出和执行必须迅速及时,以及解除保全决定的作出必须有相应的审查标准;而财产保全作为程序性制度,必须符合程序公正原则,财产保全错误会对被申请人以及第三人的利益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害,因此建议设立听证制,完善复议制,从而与事后赔偿机制共同构成完整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7.
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为了保存证明侵权的有关证据,在有关证据显然有被销毁危险的情况下,如果认为适当,司法当局应有权在开庭前依照一方当事人的请求,采取临时措施。为了与Trips协议的规定相一致,我国专利法通过司法解释,著作权法和商标法通过法律的修改新增了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中以及诉前的财产保全制度。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中也新增了诉前财产保全的规定,但诉前财产保全并不是诉前证据保全。为了与Trips协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执行难问题炙出,很多当事人都选择财产保全。财产保全的行使也确实对被保全人起到制约和威慑作用,不仅为以后裁判的执行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甚至使一部分被保全人在财产有效保全下自动履行。财产保全的功效让当事人选择财产保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财产保全制度是为保障民事私权的实现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原告取得的胜诉判决后能够顺利的得到实行。因为援用民事诉讼程序的债权人不能很快取得胜诉判决,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也许会处分他的财产,债务人的财产也可能被其他债权人扣押。因此各国针对这种情况都规定了判决前的财产保全程序,本文就立足我国现实的保全程序,比较研究国外的财产保全程序,并提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一项临时性救济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申请人的利益,但却没有为被申请人和案外人提供充分的陈述和申辩的程序,缺少相应的救济制度规定。本文借鉴发达国家财产保全救济程序和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诉前财产保全救济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