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叶 《人事天地》2008,(1):15-16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堇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安详地闭上双眼,去了。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推开哲学的大门时,许多人急于看到的是自己略为熟悉或颇为喜爱的柏拉图,可是因此而忽略那位终其一生以自己的言行履行着正义的先哲,那位德尔菲神谕启示下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实在是让笔者不忍为之的事。因此,今天,就让我们先耐下性子,从这位哲学的殉道者开始;让我们穿上宽大的袍子,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雅典,回到苏格拉底时代。我们可以设想自己是学生克里托,或崇拜者阿尔西比亚德斯,或者是些非亲近的其他人,总之,让我们徘徊在这位伟人的身旁,陪他走完那段光辉的岁月,并且我们将从他生命的终结来开始今后的哲学之旅。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处死,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已经无法亲历苏格拉底最后申辩时的场景,但是在读了《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斐多篇》等篇之后,仍然为苏格拉底的滔滔雄辩所倾倒,为其从容不迫的风采所神往,为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的如此死去而扼腕叹息。本文是作者试图通过读柏拉图的一些作品而把握苏格拉底的思想时记下的读书笔记以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并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研究中对苏格拉底的思想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一、苏格拉底受审以及判刑的原因。从《苏格…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则重点关注伦理、道德、人性和神性方面。“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是其德性论全部理论的概括。而对苏格拉底德性论的探讨历来都是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中国哲学界对于苏格拉底的“德性”(arete,美德)和孔子的“仁”的比较更是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界长久的讨论热点。然而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的演变,各种角度和立场的解读仍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道德哲学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苏格拉底实现哲学转向的原因,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内涵是"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两个哲学命题,他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对德性的认识.我们研究苏格拉底不应该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注意到他的研究方法与道德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阶段,渐渐显现了其内在的价值转向。与此同时,哲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出现了新变化,哲学研究的视角出现了新转变。在内在理路上,苏格拉底人学转向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阶段,渐渐显现了其内在的价值转向。与此同时,哲学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出现了新变化,哲学研究的视角出现了新转变。在内在理路上,苏格拉底人学转向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对法律有着崇高的信仰,他坚信法律是神圣的,因而在国家法律信仰面前选择了死亡,这种信仰,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法律高度信任的情感.苏格拉底认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这是他所不能违背的.在他看来,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守法和正义是同一回事;因而都神圣不可侵犯.他宁愿接受死亡,也不愿出卖自己的人格去干一件有渎正义的蠢事.他崇高的法律信仰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内主流法理学界将“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视为“恶法亦法”命题的萌芽或苏格拉底对“法律信仰”的殉道,这两种解释实际都将“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理解为苏格拉底对“形式正义”的遵守。通过对“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的再考察,可发现苏格拉底认为的“普遍的守法义务”并非基于“形式正义”,而是基于平等公民的民主政治。这一政治前提对于守法义务的成立是必要而非充分的。对“恶法亦法”命题的误解和对主体视角的忽视所造成的“问题误置”,国内主流法理学界误解了“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的理论内涵,进而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10.
在对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统一形成必然性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阐述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张、道德哲学等与其人格的相互渗透、交融、统一,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哲学人格化和人格哲学化的过程.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的统一给我们以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之一。但是,对于什么是美德,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智者的美德观——自然与习俗的分野;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死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对待死,也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与人性,如何成就人道.死在苏格拉底那儿,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种文化.从法律、道德和灵魂学说三个层次来看苏格拉底殉道的理由,可以说,他是为了法律的公正、道德的理想和灵魂的不朽而死,从而见出苏格拉底的伟大人格魅力及当时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直接继承了荷马传统的灵魂概念,并透过毕达哥拉斯派及其他一些宗教流派,吸收了东方具有神秘色彩的灵魂说,创立了世俗化的灵魂-肉体二元论,为古希腊的人性塑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最大的思想贡献在于提出"善的理念",这一思想把天道和人道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人性之善上升到世界万物最高本体的地位;另一方面,又用道德本体赋予了世界万物以秩序性和目的性,从而克服了古希腊命运观的盲目性和逻各斯的外部自然性。但舍斯托夫认为苏格拉底哲学中存在着两种混淆和偷换:以人性善恶混淆和偷换自然好坏;用完善的理念混淆和偷换现实的理念。这样用抽象理念代替真实生活,使哲学成为说教。进而舍斯托夫认为,存在着苏格拉底的双重形象,即历史学家记述的苏格拉底与真实的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以人的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由此开启了人生哲学之路,为哲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著作家们关于苏格拉底活动和思想的记录性材料,是最真实可靠的;对材料进行研究的最可靠方法是按照古代著作家们所理解的原则和方式来阅读和理解;神在什么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的问题,促使了苏格拉底由崇尚自然到追问人生意义的转向;在认识自己灵魂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自然哲学家们探索自然整体性质的新途径;首要的道德责任是照料好自己的灵魂,使它尽可能的善;首要的智慧就是通过对话的辩证法认识善的知识;创建了以自然为基础和以理性为核心的灵魂秩序这种理性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个性的闪光,更多的来自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沉淀,对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迥异,但在其教育思想中却有很多"智者所见略同"的相似之处。研究分析这些相似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在提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时代,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是上层建筑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经济基础,也即我国法理学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清楚的告诉我们,我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问题。当前的法理学应该在意识形态领域支持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复兴!因此我们应该支持实证主义法学派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通往法治驿站的道路上,整个社会期待值得信赖的司法.独立的司法秩序与司法的独立判断是根本基础.当代中国司法场域,法律为什么不能被信仰,司法场域为什么必须拒绝民主,道德评断为什么能够在司法场域发力并促使司法机关作出改判等三个命题值得人们深思.从苏格拉底之死到李昌奎案件所透视的法律接受者的命运值得当代中国司法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频繁跳槽,固然有公务员自身内在的因素,但也与一些机关部门、单位长期形成的人浮于事、作风飘浮等不正之风有关。一些机关部门、单位,一张报纸、一台电脑、一杯清茶,一晃一天、一呆一年的悠闲、休闲、清闲状态,往往会使一些年轻人坐不住,而想着离开、跳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