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并《关于庄蹻起义的讨沦》诸文,恢复了劳动人民起义领袖庄蹻的英雄形象,批判了汉高诱臆测的庄蹻先“将”后“盗”的阶级调和论,和唐杨倞贩卖的先“盗”后“将”的投降哲学,批得有理。并以庄蹻“开滇”的重要史实,论证了云南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个庄蹻,还是有两个庄蹻?若有两个庄蹻,“开滇”的又是那一个?诸文各自剖析有据。论证有条。我赞成有两庄蹻,而“开滇”者是“将”而不是“盗”。若庄蹻只一,则先“盗”后“王”,这宁有理乎! . 一、为“盗”庄蹻是奴隶起义领袖,而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中国的农民大起义,是“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这是毛主席的科学论断。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刚刚形成,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较之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优  相似文献   

2.
庄蹻及其事迹自来为我国史学上的一个聚讼问题。马曜同志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写成《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细读一过,觉得在主要论点上,持之有故,论得有理,应该赞同。过去,对庄蹻问题之所以聚讼,关键在于庄蹻为一人抑为两人。主张有两庄蹻者主  相似文献   

3.
马曜同志: 大著《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拜读一过,论点剖释明晰,有理有据,极为钦佩。在完全赞成您的结论的前提下,也想提几点不同的补充意见,供您参考: (1)关于庄蹻既是“将军”又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这个矛盾怎么解释。过去有“两庄蹻”说,一庄蹻而先“将”后“盗”说或先“盗”后“将”说,当然都不足信。我同意你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马曜同志: 承嘱对大著《庄蹻》一文提意见,总的看来,论证周详,很有新见。有两点,我认为比较重要,提供参考: (一)这文认为庄蹻为楚将,不见战国诸子,乃出于司马迁的臆造,并认为《荀子·议兵》所说庄蹻“善用兵”,也指他“起而为乱”,这点似乎可以讨论。荀子对答赵孝  相似文献   

5.
《思想战线》第一期刊载马曜同志论《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提出了不少重要问题,如指出楚国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一个“穿草鞋的农民”,论述了这次起义的重大历史功绩等,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论证入滇的庄蹻就是领导楚国农民起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庄蹻王滇,是我国史学上长期有争论的老问题。《史记·西南夷列传》最先提到此事后还不到三百年,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不同看法。继后,范蔚宗《后汉书》和常琚《华阳国志》与《汉纪》的说法又有不同,如果再和《史记》原文比较,出入更大。此后文献记载众说纷纭,有庄蹻为一人和二人说者;有庄蹻先盗后将或先将后盗说者。究竟那一  相似文献   

7.
庄蹻起义,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继柳下跖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刊第一期发表了马曜同志《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后,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赞同该文恢复了农民起义领袖庄蹻的英雄形象。在此共同认识下,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期发表几篇有不同看法的来稿,开展讨论。我们相信,通过严肃认真的讨论,将会促进我们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使历史科学更好地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相似文献   

8.
《思想战线》曾经开展关于庄蹻起义的讨论(见该刊一九七五年第一、五、六期)。马曜同志的《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首倡开滇的庄蹻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农民起义领袖,引起了省内外的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楚将庄(足乔)不可能开滇毛主席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了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由封建割据走向封建统一的趋势。当时的七国,谁都不想被别人吃掉,但都想  相似文献   

9.
马曜同志的《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蹟》一文里,提出“云南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战国时期席卷全国的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产物,庄蹻起义和开滇是这个时期伟大的历史事件”,是很正确的。云南局部和祖国全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只有从全国的历史发展来了解云南的历史动态,才能把实质问题讲清  相似文献   

10.
读了方国瑜同志的《从秦楚争霸看庄蹻开滇》一文,(《思想战线》第五期)有一点说得很对:“只有从全国的历史发展来了解云南的历史动态,才能把实质问题讲清楚,庄蹻开滇也不例外。”我也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方国瑜同志商榷。方国瑜同志说:“战国时期……楚国变法失败,继续执行儒家路线,怀王、顷襄王时国势衰弱,在强秦威胁下,由进攻转为防御,力图自保。”这个论断概括了从吴起变法到秦将白起攻占楚都一百Ο三年中秦、楚国力消长形势,是很正确的。但是,方国瑜同  相似文献   

11.
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四川丽水地区盛产黄金,成为楚国西向移民的巨大动力。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在楚雄和荥经两地先后设立两个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黄金的开采和东运。同时,楚国就有金饼和金钣两种金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楚国黄金之多,在世界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岷山庄王是楚王在荥经的代理人。如自战国时代开始,迄于秦灭巴蜀之时,这个小朝廷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公元前476—316年)。岷山庄王和滇王庄蹻皆以庄为氏,庄蹻就应是岷山庄王的后裔;秦灭巴蜀,庄蹻乃南迁于滇池之上。这一段历史,都是前史所不载的珍闻。现在从地下发掘所得的丛残遗迹遗物,结合史笈上的零缣片纸,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多民族的统一安定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时,总是以伟大的奴隶、农民战争为先导。柳下跖在春秋末年发动的奴隶大起义,开辟了战国前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成为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步骤。庄蹻在战国后期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和秦国“势不两立”的楚国奴隶主复辟势力,促进了全国大统一形势的发展,有利于秦始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楚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主要体现在启 濮、对巴地的侵逼、对蜀地的经营、对夜朗的占领和庄蹻入 滇等诸多行动上;楚国在经营西南地区的过程中,采用了诸 多不同方式,如战争、移民、监管、直接管理和变服从俗等; 这些经营方式的有效运用,对西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 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 合,开通了楚滇通道从而加强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还在客 观上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3,(9):20-21
时间从2400年前一路走来。从楚国大将庄蹻"修池立国"到元朝赛典赤筑坝修河,从明朝沐英和傅友德平南建城再到近代昆明的百花齐放,构成昆明的千年古韵。曾经,我们的祖先赋予了昆明龟蛇相融的形态。一路走来,昆明渐渐成为千城一面的"水泥森林"。曾经,昆明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山水之城,"大三山一水"与"小三山一水"交相辉映。一路走来,"中心摊大饼"的造城实践一步步吞噬传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屈原赋所载史实,多有为齐鲁三晋所不传者,余已各为文论之。其地理知识亦至丰富,多与《山海经》相调适,而于西土所记尤多,《天问》言黑水、玄趾、三危及石林四事,余疑皆在西南地域之中,若指为春秋以来中土已与印度交通,固自有据(云南近年考古中所发现之文物,多与中原文化相一致,远至新石器时代已然)。近之则庄蹻暴楚,至于王滇,亦在怀襄之世,则归自滇南者,必大有人,故屈子得知有黑水、三危、石林之地也。愿与世人治西南史地者一商之。一、黑水《天问》“黑水、玄趾、三危安在”?王逸注“玄趾、三危皆山名也,在西方。黑  相似文献   

16.
斗鸡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斗鸡文化历史悠久特征显著.通过对此地区斗鸡活动及当地养鸡和参与斗鸡的人员进行调查,在实地系统观察的基础上,以当地的斗鸡文化为分析对象,结合博弈人类学、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对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加深了对斗鸡活动的文化特点、内涵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揭示了隐藏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云贵高原各民族生息在互有差异的生态格局中,长期的生产实践,使他们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生计方式.虽然各民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互有区别,但都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随着中央王朝统治的深入,各民族传统生计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由此也诱发了相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深入研究云贵高原各民族生计方式的变迁,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云贵高原的生态退变以及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生地,处于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19.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滇文化中出现的大量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即是其向南辐射的结果,从中可见草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08,(14):F0004-F0004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生地,处于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