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禽流感 (Avian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该病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鸡、火鸡、鸭、鹅均可感染。禽类感染后 ,可表现为亚临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下降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1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1 临床症状 禽流感的潜伏期为几小时到几日不等 ,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高低、感染强度、传播途径和易感禽的种类有关。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 ,一般没有特征症状 ,通常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消瘦 ,母鸡产蛋量下降 ,咳嗽 ,喷嚏 ,呼吸罗音 ,甚至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 (AI)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 ,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火鸡、鸭、鸡、鹅等家禽、水禽及鸟类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 (AIV )主要侵害家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高致病力的毒株引起家禽大量死亡 ,温和型的毒株对家禽的致死率虽不高 ,但呈现隐性感染 ,影响家禽的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AIV具有众多血清亚型 ,各血清型毒株之间缺乏交叉免疫。AIV抗原容易发生变异 ,给研制疫苗进行预防增加了难度。AIV的变异性极强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经常由于抗原漂移或变换 ,发生基因…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及其研究动态薛景山(拱北动植物检疫局珠海519020)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几乎所有野生及家养禽类都可感染。当鸡感染高致病性AIV时,常被称为鸡瘟(FowlPlaque,第一届...  相似文献   

4.
禽流行性感冒 (avianinfluenza ,AI)简称禽流感 ,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被国际兽疫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 (AIV)可感染几乎所有野生禽及家禽 ,且和其他动物的流感有紧密联系 ,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 。AI的暴发和流行 ,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世界各国对AI的早期诊断和防治都很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血清学试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AI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监测以及病原学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禽流行感冒是一种高度接触感染的急性到慢性传染病,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最近从鸡、火鸡、雉鸡珠鸡及其他禽类分离的毒株分别属于H_7、H_1、H_6及H_8型。 (一)病源学 禽流行感冒病毒(AIV)分类于正粘病毒科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单股RNA,呈螺旋形衣壳对称,毒外有囊膜,毒粒直径80~120纳米。基因组分成8个片段。 1.病毒血清型: 根据病毒的核蛋白(RNP)而将流感病毒分成A、B、C3个型。A型来自人、鸟、马、猪及海豹,许多亚型;B型及C型仅发生于人,各仅一个亚型。 2.按AIV囊膜上表面抗原的不同,进行血清学分型: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河南省某鸡场疑似禽腺病毒血清4型发病鸡群的感染情况和病毒特征,本试验对发病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并研究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采集发病鸡群鸡肝,处理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尿囊液禽腺病毒血清4型PCR鉴定和hexon基因序列分析,尿囊液经过浓缩定量和梯度稀释,接种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计算ELD_(50),同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在鸡胚肝和尿囊液中的载量。结果显示,在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大小93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为98.2%~99.8%。感染病毒的鸡胚的胚体矮小、发育不良,肝肿大、质脆,呈黄色或棕黄色,胸肌、腿肌明显出血,病毒载量和鸡胚病变与接种剂量有关。该毒株的ELD_(50)为1.36×10~7copies/L,相同时间内病毒在肝中的载量高于尿囊液。本试验为进一步开展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 (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 ,IBDV)是引起鸡传染性腔上囊病 (IBD)的病原。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除直接引起易感鸡发病及死亡外 ,更重要的是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 ,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使鸡群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 ,并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从而给世界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IBDV属于双链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成员[1] ,有 2个血清型 (1型及 2型 ) ,但只有血清 1型病毒有致病性 ,同时血清 1型在毒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可分为古典强毒株、弱毒株、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超强毒株的抗原…  相似文献   

8.
五、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禽流感) 这种禽病为由流感病毒A引起的禽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感染率高而传播快,症状从轻微到丧失繁殖和产蛋效能,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主要流行于欧洲及美洲。 病原 为粘朊病毒属的禽A型流感病毒,具单股RNA,含有一个直径约9毫微米的螺旋形衣壳,外包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特征性的突起。具囊膜的病毒粒子的直径为 80~120毫微米。浮密度为1.19~1.25克/毫升,沉降系数7~42s。病毒的核糖蛋白在宿主细胞核内装配然后移行到细胞浆内装配囊膜,并通过细胞膜出芽而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对乙酸及氯仿敏感,甲醛可破坏病毒的活性。加热56℃须经30~50分钟才能灭活。已发现有17个亚型(根据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及血凝素)。  相似文献   

9.
2017年初在中国出现的H7N9流感病毒变异株表现出对禽高致病性的特征,根据高致病性H7N9流感病毒(HP-H7N9)的HA基因序列,设计1组HP-H7N9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在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HP-H7N9的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制作了标准曲线。结果显示,本方法只对HP-H7N9特异性扩增,而对低致病性H7N9病毒(LP-H7N9)、H7N3流感病毒(H7N3)、H3N2流感病毒(H3N2)、H5N1禽流感病毒(H5N1)、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新城疫病毒(NDV)、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病原未见扩增。该方法最低能够检测到35.45 copies的阳性质粒,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本方法的建立将为HP-H7N9的诊断、监测和防控提供快速、特异、敏感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对宿主的致病特征,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对A、B和C发病鸡群进行ALV感染亚群鉴定,同时根据病理形态观察资料,分析了不同亚群ALV的致瘤型。结果表明,A鸡群感染ALV-A,发生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病变组织中成淋巴细胞恶性增生;B鸡群混合感染了ALV-A和ALV-J,发生血管瘤型禽白血病,肝血疱区域红细胞恶性增生,皮肤血疱区域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观察到成淋巴细胞或成髓细胞增生;C鸡群感染ALV-J,发生髓细胞瘤型禽白血病,成髓细胞恶性增生。序列分析表明,引起淋巴细胞性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A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63;引起髓细胞瘤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J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