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人口转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以及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使得日本一直面临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和老龄化地区差异扩大问题。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叠加使得这一趋势持续扩大和强化,加深了人口因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实施地方振兴战略、实施过疏地域活性化措施和完善国民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等。中国刚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将成为现阶段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从鼓励生育、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地区差距等角度开展政策储备。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口减少及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使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安全问题。日本人口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为日本人口减少及少子老龄化趋势严重、生产年龄人口及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过疏地区及限界村落急剧增加。日本人口安全问题已对日本国家财政及国民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国内政局受“银发民主主义”影响趋于保守,自卫队兵员及国防安全受到影响,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削弱。日本正在通过“老龄社会对策”及“少子化社会对策”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人口综合素质,保障日本人口安全。同时,还力求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举措,如社会保障与税收一体化改革、构建地域综合照护体系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地域共生社会,缓解人口安全问题及其对未来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持续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加速了农村社会的分化,加之日益加剧的人口稀疏化、老年化,乡村大有衰落之势。在社会治理领域,农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包括村霸在内的黑恶势力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各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复杂多样,乡村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多来,围绕社会治理,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大政方针,为乡村有效治理指明了方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在“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的总框架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结合的乡村社区治理体系,落实县乡村联动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横向上要建立健全权责清晰、体制顺畅、多元互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纵向上要建立健全指挥有方、服务到位、上下联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臧术美 《德国研究》2011,(3):37-43,79
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大部分国民还是生活在农村。但在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年轻的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职业、接受更好的教育离开了农村,最终导致“离乡向都型”人口大转移,带来了农村人口持续下降和高龄化的严峻问题。韩国农村人口的过少化和高龄化,不仅因生活设施及配  相似文献   

6.
印尼传统家庭的变化及其影响洪耀星“家庭日趋缩小,乃为世界各国之趋势,文明国家之普遍现象,而在各国城市之人口中尤为显著。”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尼的传统家庭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就印尼传统家庭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作一简要的论述。一、传统家庭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必然选择。本文旨在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困境困难和实施路径。数据正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并与农业农村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智慧化,催生了全新的农业生产业态,助力农民收入提高收入水平和“新农民”回流入村。数字化乡村政务服务使得资源的城乡分布更加均衡和普惠。数字赋能还提高了乡村生态监管效用,为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数字环境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性能和网络全村覆盖率尚待提高。数字化乡村发展仍然存在技术短板、数据孤岛化、城乡数字鸿沟、农村数字化人才匮乏和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要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平衡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精准匹配、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中央针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先后提出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三大政策范式。从政策逻辑上讲,农业强国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国家表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球表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表征。现阶段,农业强国的政策范式并未超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建设农业强国的底层逻辑在于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相对性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均衡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盘支撑在于深化农政改革,尽快拿出市场建制、城乡布局、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最小一揽子”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作为“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其农业曾在 60 - 70年代取得过较快的发展。自 70年代初期起 ,政府在土地改革、垄断经营、保护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出现了失误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活力 ,从而使其走向衰落。本文对引起菲律宾农业衰落的原因加以分析探讨 ,并论述近年来政府为振兴农业所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农办科〔202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引导涉农职业院校面向乡村振兴需求培养人才,及时宣传推介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中涌现出的名课名师典范,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工作,按程序确定徐迪娟《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等100组为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不仅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亮点,而且迅速向海外扩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视和精心规划,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机制的转型,使之不但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效,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莉 《东南亚研究》2006,(2):42-45,51
20世纪末,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日本政府在立法施政、行政指导和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下半年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上半年.从全年来看经济表现不错,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1985-2004年贸易数据的研究发现:过去20年来,东亚区域内贸易快速增长,而区域外贸易及对美国的贸易比重已低于区域内贸易;同时,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结构、流向、模式和相互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东京会议看日本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11~12日,以日本-东盟东京特别首脑会议的召开为标志,双边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上确立了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安全上日本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政治上确认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本文分析了这一趋势的成因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缅甸的政治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政府与昂山素季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缅甸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新政府与民主反对派之间的互动为谈判解决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创造了较好的内部条件;而新政府内部之间的互动则意味着缅甸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内部权力资源的分配斗争。莱比塘铜矿事件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2012年缅甸政治势力各方相互角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印尼亚齐问题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齐问题上,目前政府与国会、军方的意见趋于一致,即国会和军方支持政府解决亚齐问题的一揽子计划,包括采取有限的安全行动.随着局势的发展,最终可能以联邦制办法解决亚齐问题.  相似文献   

18.
HALL  JOHN 《African affairs》1952,51(203):124-134
This lecture was given at a joint meeting on the 29th November,with Lord Hailey in the chair. Sir John Hall is the retiringGovernor.  相似文献   

19.
李一平 《当代亚太》2005,(12):11-14
马来西亚"巫统"一党独大下的多党联盟政治体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领导地位.数十年的政治稳定,成为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重要特色,而谋求多元族群政治仍将是未来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可能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五月暴乱”后印尼华人开始觉醒 ,为争取华族的平等权利投身到社会政治活动中去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苏哈托下台后的印尼政府逐步撤消过去歧视华人的政策 ,印尼华人社会掀起学习华文的热潮 ,中国和印尼教育部推动着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