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仁法 《政法学刊》2006,23(4):98-101
概念的基本逻辑类别是外延大于等于一的实概念和外延等于零的虚概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存在或存在状况是不确定的(外延或为一或为零),那么这个概念就是“悬概念”。悬概念具有动态性、探索性和根据性的特征,从逻辑上区分可将其分为肯定性悬概念和不肯定性悬概念两个基本种类。树立悬概念意识,在公、检、法、司的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犯罪概念理论经历了从形式的概念到实质的概念,又从实质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再从统一的概念到形式与实质相分裂的概念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成为刑法学的一大困惑。在这个问题上,外国刑法学最终走向了不可知论,而中国刑法学则滑向了形而上学唯物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中外刑法学都只是孤立、片面、静止地研究犯罪概念,不了解概念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犯罪概念是由先于刑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刑法的任务不在于解决犯罪概念问题,而在于运用已先于自己而存在的犯罪概念来作出判断。刑事司法的任务是在刑法判断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推理。犯罪概念的形成、运用犯罪概念所进行的刑法判断、以及运用犯罪概念和刑法判断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推理,是犯罪概念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作为一个概念它是统一的,不存在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之分,也不存在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3.
传统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能否准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理解和使用概念中的三个问题即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客体中统一物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上的物概念一直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在突破了物必有体说之后,出现了统一物的概念缺位的新课题,必须寻找到新的共性,否则物概念将面临解体的危险。物概念在20世纪之前主要受到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在20世纪以来则更多受到社会观念、商业活动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客体分为物和权利两大类,物是具有自然属性的物权客体,其范围具有开放性,应当进行类型化;权利是仅具有法律属性的物权客体,具有法律拟制性,其范围具有限定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中的"政治权利"的概念直接来源于政治用语。对政治概念不加区分地法律化,引起概念逻辑的混乱,并导致了对权利的肆意破坏。因此,应当抛弃传统的"政治权利"概念,而提出"宪法化、法律化的政治权利"概念,即参政权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齐绍平  何晖 《行政与法》2005,(11):25-27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受发展观念的影响与指导,一种新发展观念与理论的提出,势必对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根据决策有限性理论,科学发展观对公共决策的价值观念、决策体制、评价标准等将在理念与实践层次上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概念是我们认识行政法的基础,是构建我国行政法体系的前提条件。然而关于行政法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仍无定论。而综观各种行政法概念,皆存有众多缺陷,究其原因,即对概念本身并不掌握,致使对行政法概念的认识总是不能周延把握。而本文即试从概念本身入手,导引出对行政法概念的新的认识,希冀对行政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吕晶 《行政与法》2006,(1):68-71
管理观念的更新历来为杰出的管理思想家所重视,而且把它看作是管理人才与管理人员的重要区别。管理观念在“管理”中占居首席位置,管理观念的落后将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落后。更新管理观念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阻碍,主要来自于文化的惯性、制度的惯性、利益的惯性、权威的惯性四个方面的阻碍,因而更新管理观念实际上是不同思想观念的正面较量。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在人本主义、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理念具有内生的一致性。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内涵必然随之丰富和发展,必然更加注重人本理念,实现发展与效益理念的更新,以及安全和公平理念内涵的重构,由此达到经济法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具体制度的建构。经济回应性特征要求在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对政府运行进行制约,规制政策变动和权力运行,推动政府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北庚 《河北法学》2004,22(7):13-15
政府采购概念的厘清是政府采购理论研究深入展开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础,以改传统的难能满足概念普适性要求的规范定义方法,通过理论抽象分析出构筑政府采购概念的核心要素,进而科学界定其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公民概念之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寻公民概念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分析普遍意义的公民概念 ,对于我们当今领略宪法意义上的公民之精神极为必要。从古希腊与城邦一体的公民、古罗马时期公民的政治身份与民事身份的剥离、中世纪臣民意识的泛滥、市民阶层的悄然兴起 ,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公民概念的个人理念凸现以及现代国家之公民概念外延法定、内涵趋于泛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公民概念始终以政治权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王海军 《法学家》2022,(1):1-14
我国的“法律监督”概念,乃是在借鉴和理解苏联的检察机关定位、监督职能和“检察监督”概念之基础上形成的。苏联法中的“检察监督”,是在维护法制统一的目标下,以一般监督为核心,以垂直领导为组织保障所形成的概念。基于对“检察监督”的认知,“法律监督”在中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法学概念被提出,并初步完成概念转型。“法律监督”入法成为法律概念后,在中国法的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最终获得宪法上的内涵并具有了中国化的理念和制度内涵。在强化诉讼监督及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四大检察”新格局下,“法律监督”在职能维度成为一个具有宪制基础并拥有广泛监督职能的专门制度,是党领导下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法律监督”概念的核心内涵已经定型,但职权配置方面依然处在动态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行为的上位概念,"非强制行政行为"从提出到广泛引用一直缺乏学理论证。实质上这一概念本身的存在意义及其科学性是存有质疑的,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背景之下其更加显露。相反,"非正式行政行为"则在语义上更具科学性、内容上更具全面性和功能上更具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概念——以民法典体系构成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概念是民法典体系构成的基本细胞。法律概念具有规范性、抽象性、确定性中带有较大程度的模糊性、含义的专门性、价值性的特点。法律概念在体系构成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发展成为法律类型,同时也需要法律原则的平衡与统率。  相似文献   

16.
刘远 《法学论坛》2007,22(4):61-65
刑事违法性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的基础概念,传统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性概念.刑事违法性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的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实质的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法律标准,而不应当是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尽管前者与后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徐祥民 《现代法学》2000,22(2):122-125
春秋人尚未对刑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严格的界定,当时实际运用的刑罚概念有三种,即:(1)狭义刑罚,(2)广义刑罚,(3)“治民”之刑,可称中义刑罚。  相似文献   

18.
何挺 《现代法学》2011,33(1):173-181
解决纠纷是司法制度的原初和首要功能。纠纷解决观是一种以承认纠纷的客观存在和不可回避为前提,将解决纠纷视为重要任务以防范纠纷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观念。纠纷解决观尚未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其在刑事司法中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纠纷解决观的引入与刑事诉讼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目的并不矛盾。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应在纠纷解决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学界有关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公民法治观念的科学测量、理论概括与学理解释等方面尚存不足,对于公民法治观念的现状特征、变化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本文认为,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要特别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设计,建构科学测量法治观念的指标体系,优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20.
张宗亮 《政法学刊》2005,22(3):27-30
当前形势下,实现侦查观念的创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侦查实践的辩证本性是实现侦查观念创新的动力机制,侦查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侦查直觉思维构成了侦查观念创新的思维机制,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侦查观念创新的内在约束机制,而侦查工作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犯罪的发展变化以及刑事执法要求的不断提高则构成侦查观念创新的外部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