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稿约     
今年以来,本刊辟出“犯罪学茶楼”专栏,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担纲楼主。艺军教授曾撰文道出了本专栏之主旨:  相似文献   

2.
稿约     
今年以来,本刊辟出“犯罪学茶楼”专栏,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担纲楼主。艺军教授曾撰文道出了本专栏之主旨:  相似文献   

3.
开栏絮语     
“海外犯罪学家”专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现在和大家见面了。根据姚建龙教授的嘱托,本专栏的宗旨是提供一个海外犯罪学学者发表论文的平台,活跃中国犯罪学的科研,促进犯罪学的健康发展。我个人的宗旨是,珍惜这个平台,把国外的好东西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语境中,同时激发海外犯罪学家对母语对祖国的热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这个平台,为祖国犯罪学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吴宗宪教授是中国犯罪学的翻译大家,其译作等身,占据中国犯罪学翻译作品的半壁江山,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位犯罪学学者。我完全同意吴教授的说法,"如何确立criminal justice一词的汉语译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期寄语     
前日,与华政姚博士建龙一晤,拟在《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中辟出犯罪学专栏。为区别于“法学家茶座”,则谓之:犯罪学茶楼。茶楼之主持人拟由参与撰稿诸君分别担纲,轮流充任楼主。遵循互联网之规则,楼主实为发帖人,其职不论科处司局,仅为诸位茶客引出本次话题。受建龙君之邀,本人暂做专栏开篇之楼主,发出首帖,为《犯罪学茶楼》即将开张致辞。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法大学郭翔教授荣获美国犯罪学学会今年颁发的“国际杰出学者奖”。应美国犯罪学学会的特别邀请,郭翔教授于1995年11月13日至19日赴波士顿参加了美国犯罪学学会召开的第47届年会并出席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犯罪?这对一般公众来说"不成问题",而对于犯罪学和犯罪学家来说,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难题——有多少个犯罪学家就有多少种犯罪定义。这是因为公众所看到的是身边的"坏行为"或者最多是地域广大但发生在当下的"坏行为",而犯罪学家看到的却是跨越时空的"非行"。在犯罪学家看来,公众对犯罪的认识是"很成问题的",而事实上,公众"成问题"的见解对犯罪的影响却远大于犯罪学家的"真知灼见"。犯罪学家只有先影响了公众,至少是政府官员的关于犯罪的观念,才能对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的美国犯罪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教授、塞林犯罪学与刑法研究中心主任马文·E·沃尔夫岗于1998年4月12日去世,享年74岁。  相似文献   

9.
应欧洲新犯罪学协会主席伏尔克·迪特曼教援和德国蒂宾根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犯罪学协会名誉主席汉斯·尤尔根·卡尔纳教授的盛情邀请,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以会长邬兴华为团长的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家代表团,从10月3日至16日,赴瑞士与德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国际犯罪问题座谈会。与会期间,代表团会见了德国著名犯罪学家、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前所长亨特·凯泽教授、德国著名犯罪学家、国际被害人学会会长汉斯·约阿杀姆·斯奈德教授,以及瑞士犯罪学学会会长等学者。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我高兴地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博士撰写的《西方犯罪学史》(第二版)。这部著作首先让我体验到一种厚重感:皇皇四卷本的著作,无疑是犯罪学研究领域内少见的的学术巨著;180余万字、1500多页的篇幅,堪称鸿篇巨制。继续阅读全书内容后,我深感这是一部长期钻研和精心撰写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探讨深入、述评得当、资料翔实、论述准确,对我国犯罪学研究贡献良多的重要犯罪学著作。如果把这部著作的出版看成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事件和作者对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应该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是以犯罪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犯罪学关注的是犯罪人,刑法学关注的是犯罪人的行为。两者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或是"陌路人"?在中国社会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由于对犯罪的关注过多和过重地集中在通过刑法进行严惩和打压,但是我国社会目前阶段的犯罪依然处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生状态"。因此,如何认识犯罪的生存和产生的原因,如何实现对犯罪的全面预防和遏制,如何扭转重严惩轻预防的刑事政策,其更大社会责任的观念提升将历史地降临在犯罪学身上。犯罪学和刑法学如何实现相互联动和互补共进,将是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警务》(Global policing)一书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学院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教授本·鲍林(Ben Bowling)和加拿大约克大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教授詹姆士·谢普蒂基(James Sheptycki)于2012年撰写,由赛奇(Sage)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于2014年由华东政法大学倪铁副教授翻译、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对肖剑鸣教授的《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①一文,本刊主编人员请我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对肖教授的这篇文章的确也感兴趣,也就答应了。首先要说的,肖教授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教授。对其该文言,肖教授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犯罪学的问题存在,亦是世界犯罪学的问题存在。是极具重要性的问题。第二,肖教授的文章所涉的理论,其中涉及到名实学理论。我亦想从名实理论出发来着重谈一点学科研究建设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犯罪学从20世纪80年代重新起步后,又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犯罪学理应茁壮成长。然而,受制于"三级学科"的框框,犯罪学在新世纪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提出犯罪学所面临的五个方面的缺憾,并探讨这些缺憾给犯罪学家带来的困扰和走出困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社会对犯罪学的期待正日益功利化。犯罪学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传统罪因研究正日益受到社会功利化追逐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前,社会需要更具实际功效的犯罪学知识和技能。对原因的研究显然难以回应社会期待。被犯罪学者们追随了百年的学科根基开始动摇。来自于学界自身的质疑日益显现。如王牧教授指出,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应当是研究整体犯罪现象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犯罪学基础理论高峰论坛”。皮艺军教授提交的论文为《犯罪学VS刑法学》,本文系戴宜生先生对皮教授论文的回应。据悉,皮教授论文的题目已经改为《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解析》,拟刊于陈兴良教授主编之《刑事法评论》。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召开第15届年会6月10日上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绵阳隆重开幕。来自国内科研院校、法院、检察院、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原校长、日本著名法学家西原春夫一行以及西南科技大学师生代表近60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上,主持人江礼华宣读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雷洁琼教授、中国法学会、学会高级学术顾问周密教授的贺信。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王牧在讲话中说,这次研讨会是一次国际学术界交流的大…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要案会诊——第五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是继2007年的“犯罪学基础理论”、“社会敌意事件”、“社会冲突与治安防控”等四届犯罪学论坛之后,中国犯罪学界首次以个案和要案为切入点、注重实证分析、打破学科限制的学术盛会。论坛由张荆教授和皮艺军教授主持,分为6个单元,分别围绕陕西药家鑫杀人案、云南马加爵杀人案、洛阳李浩“性奴”案、湖北邓玉娇案、湖南张君案等个案,以及报复社会型犯罪、官员腐败犯罪、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嫖宿幼女案等类案,从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不同领域,对案件进行了独到、深刻、多视角的剖析,并通过着力探索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普遍性规律,回应了现实社会对中国犯罪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注:奔津门赴“海河论坛”之约前突获“犯罪学茶楼”楼主皮艺军教授约稿并叙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编姚建龙君催稿,于是匆匆翻阅了几份载有当今“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领军主帅王牧会长的文章,顿生与王牧君共品犯罪学“茶素”之念。无奈行色匆匆,只好招来亲授弟子翁连金趋舍下共品其味,并叙其将鄙见与共识形成如下浅识,可视为离开犯罪学科坛十年、  相似文献   

20.
华东政法学院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于2005年11月3日召开了刑事源流研讨会。会议由徐建教授主持,与会刑法学、犯罪学专家围绕“刑事源流”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夏吉先教授首先做了发言,指出其新著《刑事源流论》并非刑事源流史学著作,而是在刑事学科领域内的一种学科理念主张,整体刑法学、刑事一体化、刑事源流论所用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其基本思想是相同的。他从社会的变迁中感悟到犯罪问题动态研究的重要性;从刑法学上的“因果论”研究感悟犯罪学上的“源流论”研究的重要性;从刑法学与犯罪学谁先谁后之争,感悟到刑事一体化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