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姐妹情谊”是一种女性疏离父权社会、背叛异性恋秩序、在同性情缘中寻求支持与满足的性别僭越行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姐妹情谊”叙事经过了异性恋机制中的精神“方舟”、欲望化的嫘斯宾情结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姐妹情谊”并非女性主义乌托邦,它的建构或解构既昭示了一条反抗男权文化的女性同盟之路,也体现了这一过程的曲折与艰难。  相似文献   

2.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孙吉胜  薛丽 《外交评论》2023,(6):23-53+16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目标、愿景等日渐清晰具体,中国“一带一路”叙事内涵不断丰富,体系日臻完善。“一带一路”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标识,并成功融入世界叙事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叙事在国际舆论场上不时面临叙事竞争,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在不断强化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通过再情境化、角色重塑、情节重置等手法,与中国展开全面系统的叙事之争,以建构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认知,阻碍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合作进程,为提出“一带一路”的竞争性替代方案提供话语支撑。面对复杂多维的叙事竞争,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叙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升叙事黏性和传播效果,利用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供的契机和后续影响,及时有效化解关于“一带一路”的各种不实论调,构建好“一带一路”叙事,做好国际传播,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使“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民族史叙事结构中包含区域史、族别史和中华民族史等几个部分。从叙事演变脉络来看,随着中华民族由“自在”“自觉”走向“自信”,中国民族史叙事也在发生转向。目前的中国民族史叙事以20世纪的“区域—族别”、关系论与整体论叙事为基础,三者在方法论上验证了“小历史”与“大历史”的相互补充、弥合和一体化进程。中华民族社会史是当代中华民族史叙事的新方向。可以通过“地理—人文”“话语—制度”“语言—符号”与“生活—实践”叙事等几种内容得以呈现,成为“小历史”与“大历史”双向联动、多线转化、相互弥合的实践机制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五四纪念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悠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建构五四革命话语体系,以适配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四叙事侧重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号召其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以更为务实的机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推动青年建功立业,健康成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力求回归本源,唤起初心,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考察,回答了在中国轻视女性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五四”女青年走上社会大舞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至今已整70年了。理论界对“五四”究竟该不该、能不能和怎么样超越,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作出了不同理解。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七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意见认为,超越“五四”是对“五四”的最好纪念。所谓超越不是否定,而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五四”革命精神继续完成“五四”未竟的事  相似文献   

8.
处于新文学发轫期的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常常以反抗封建礼教为其目的,从女性生活视角出发,写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庐隐的《海滨故人》就是其中写作女性生活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少女学生群体为描写对象,形成由不同个性的女性人物组成的一种集体型叙述声音特色.在这些叙述者、人物叙述声音中,呈现了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这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自从《简爱》创世以来,夏洛蒂·勃朗使便成了评论家所场举起的一个人物,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属于未来的作家”.笔者认为夏洛蒂·勃朗将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其关键的原因在于她所创作的《简爱》为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敢于反抗压迫,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并且以一个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体现了一种以女性为核心的主体意识,从而开启了女权主义文学思想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和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叙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创新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大叙事”在共时与历时的过程中呈现出联动、融汇及统一的趋势,话语叙事发生转变。中国式现代化转向建构话语叙事体系,以强化“理论解释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文明,凸显“民族性”重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向世界,突破“民族国家”范畴,以中国理念诠释人类文明的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女性文学又成了热门话题.在“五四”前夕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受了妇女解放思潮的鼓舞,这个话题就热过一阵.南社作家谢无量于1916年10月刊行了《中国妇女文学史》,以后的十几年间又陆续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壁的《中国女性文学生活》(后增补重编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册)问世.作为作家论,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则迄未间断(“文革”时期除外),只不过不象那时候如此集中以致于成为“潮”罢了.近几年又成了“潮”.“女性文学”,又仅成了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特定概念,而且构成了特定研究区域,诸多学人正兴味盎然地在这一区域中进行着开发,而且引起了国外汉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研究者的兴趣无疑来之于新的价值发现,新的对象世界的呈现任何时候都是新的学术命题提出的前提.非常有趣,与前后两次关于“女性文学”的研究热点相对应,“五四”时期和历史新时期两次出现过引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新文学发端的十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的世俗化潮流极大影响了包括女性文学在内的当代文学写作.女性文学写作对女性重要角色--母亲身份的质疑与反思,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彰显出女性写作的独特意义.对母亲欲望化情感的书写和母女情感的去魅是女性文学写作的两种重要叙事策略,由此实现了母亲形象的世俗化还原,动摇、冲击着男权话语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研究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而五四形象的确立和五四话语的重构就是在不断的纪念、研究和回忆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从总体上说,对五四运动历史诠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研究三种"五四"话语系统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都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了72年,但“五四”精神却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灵魂。在今天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就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必须同妄图颠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尤其要抵制和反对他们的和平演变阴谋和伎俩。  相似文献   

15.
以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为发端,以“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有七八十个年头了。从二三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问题论争,到四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从六十年代“兴无灭资”,“反修防修”的”无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20世纪文学批评史的整体格局中,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以一种异质的姿态话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互补”对峙。他对文学的独特认识,对道德完善的要求,尤其对传统的重视,有超越历史时代的价值。他身上浸淫着西方文化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从传统型不断向现代型位移又始终秉承传统文化,历史、久离的故土、许多已逝的人物、还有风物、器物、美食无不触动他的追忆情怀。而“雅舍”里不涉政治、阶级、时代,都是身边的事物,篇篇几乎都抓住“人性”七寸,睿智,幽默,隽永,深厚,耐读,让我们在轻松诙谐中体味到一种久违的安宁。  相似文献   

17.
徐坤的小说善于运用其独特的智性叙事策略,以戏谑的手法揭示新的历史时空下男性"精英"文化的败落,解构男权文化,试图构建新的话语秩序.在其小说<含情脉脉水悠悠>中,作者利用女性弱势地位和非"精英"的大众视角,以俗克雅,以弱胜强地揭示了后工业时代"知识"分子固守自己的"精英"地位,无力挽救逐渐被边缘化的历史处境的尴尬状况,以主体性的姿态向男性"主流"话语挑战,建构了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在20世纪成为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方式.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观察、分析、批评我国的许多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一方面,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展示了女性的被支配地位和缺乏主体性的处境,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艺术自身的发展,许多表明女性立场、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不仅成为形式上的中心,更成为话语体系的重要角色,女性正试图回归主体性.只有当女性话语真正崛起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话语平等.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从中可见五四时期女性社会生活角色的早期现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悲剧的体验与书写——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生命本体的特殊性、本质性以及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认识,它是由女性自己拿起笔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向社会向文化向人性发言——“我手写我心”所高标独立的.在我国,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斗争也由此正式启动.一批现代女作家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勇敢地冲出了封建父权意识的幽暗历史隧洞,昂首登上了现代文坛.她们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