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声》2010,(4):44-44
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一提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独具风格,思想深邃,作品经典,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这样的人,被尊称为“大师”。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几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地标性建筑,从高雄85大楼、郑州裕达国贸大楼,到台北101、北京盘古大观……他就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这次,大师带来了他最新的作品——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相似文献   

2.
境界     
林玉椿 《传承》2008,(5):55-55
在一座小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每天清晨,两位弟子都要到六里外的溪边挑水。时间长了,小弟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挑水时,师兄总是让自己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3.
生活滋味     
林玉椿 《传承》2008,(3):52-52
山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其中,大弟子是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这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精心炒了几个菜。然后,师徒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饭一开桌,大弟子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先是抱怨下山的道路崎岖难行,然后抱怨由于天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接着抱怨化缘时常遭别人白眼,再就是抱怨庙里的香火比不得其他大庙的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4.
金秋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国画宗师黄君壁画展”。黄君璧先生1948年去台湾后,在台湾和海外举办过无数次画展,这是50年来他的画展第一次在祖国大陆举办。展出的近百幅黄君璧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画作,令专业和非专业的观众们流连忘返。 这位在台湾与张大千、溥心畬并称为“中国画坛三杰”的大师,一生耕耘,桃李满天下。此次画展,就是他的弟子张福英女士促成的。在黄君璧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本刊特发表他的另一位弟子刘平衡先生的有关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丁宇 《两岸关系》2011,(8):23-24
有这样一位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却转投绘画大师张大千门下,不做将军甘做画家,他就是张大千嫡传弟子,著名画家杨铭仪。传奇经历杨铭仪先生曾就读于台湾凤山黄埔军校25期。他出于对绘画的爱好,业余时间坚持练字、作画,这让杨铭仪显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6.
严利人 《两岸关系》2007,(11):60-61
明清时期,福建漳浦石榴镇攀龙村大批先民渡台垦荒。后裔繁盛。目前,台湾攀龙林氏裔孙有2万多人,洪氏裔孙1万多人。占台湾人口总数千分之一以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的祖地也在这里。去年以来,林丰正先生两次到攀龙村省亲谒祖,表达浓浓的故乡情。藏在深山人末识的攀龙村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7.
我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这里认识了四位台湾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台湾金融界、文化产业界、教育界、政府部门,并且是这些领域中的高管和主要负责人。自去年入学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彼此从陌生到现在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四位台湾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处处呈现出他们可敬与可爱之处。  相似文献   

8.
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 2008年4月10日下午,李克强会见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同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两位政坛“年轻人”轻松见面。  相似文献   

9.
肖巩 《今日上海》2008,(9):40-42
今年7月17日,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程先生的四位弟子汪大文、毛国伦、陈明和曹晓明共同携手,于7月16日至7月26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举办了“2008桃李情——缅怀恩师程十发画展”。此次画展向喜爱和景仰大师的观众呈上程十发先生与其弟子共同创作的多幅绘画作品,画展上,程十发先生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也一并向观众展示。  相似文献   

10.
亲人喜相逢     
老船友重逢东山县是福建省最南端的一个海岛。有一次,东山县一只机帆船和一艘台湾钓鱼船在台湾「浅西」渔场相遇。东山渔民得知台湾渔民正愁没有鱼饵的情况后,便立即挑选了两筐鲜鱼给他们送去,还拿出烟、茶招待台湾渔民兄弟。攀谈间,老渔民黄北看到一位说话带东山腔的台湾渔民,觉得十分面熟,没等他开口询问,对方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东山人,以前在家乡同何头船老板走船……」黄北一听,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的老船友!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了你。」对方很快也认出了他:「你就是黄北哥!」两位当年风雨同舟的好伙伴就这样重逢了。这位台湾渔民紧拉住黄北的手,询问了亲人的近况和家乡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23,(7):56-57
<正>在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台胞(台企)服务专窗,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笔挺西装、说着流利闽南语的年轻人,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台胞解答疑惑、办理业务。他叫李京机,是一位“90后”台青。自2016年被台湾母公司外派到福州工作,李京机从此开启了“登陆缘”。“外派两年时间,我结识到很多位大陆的朋友和在福州工作的台湾小伙伴,我发现自己很想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有位顶尖柔道大师在临终前嘱咐弟子,"最后时刻"一定要给自己系上一根白带。在柔道段位中,白带是初学者的标志。1974年1月23日,竺可桢在病房中听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是年,他已84岁。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坐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逝世。一个在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有至尊地位的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说自己"知道得太少了",还在补充新知识,令人敬叹。两位大师,都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上。所谓初学  相似文献   

13.
阎崑 《台声》2002,(8):24-26
“台湾知名企业家辽东半岛观光周”在大连落下帷幕了。从6月26日至30日,笔者随同采访,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据说是辽宁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与台湾企业界的交流活动。正如国台办经济局局长何世忠所说,无论是对主办者还是对参加者,这都是一次发现之旅,审美之旅,成功之旅。一6月26日上午9时,沈阳的辽宁大厦,历时5天的“台湾知名企业家辽东半岛观光周”在这里拉开帷幕。参加此次活动的有260多位台湾客商,台湾工业总会、台湾工商建研会、台湾青创会、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台湾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台湾辽宁同乡会等岛内有影…  相似文献   

14.
艾启平 《台声》2004,(11):43-43
在内陆大城市武汉,街头的台湾店铺鳞次栉比,台商投资区内的公司、财团正一天天增多。台商在这里已四处可见,台湾已成为该市第三大境外资金来源地。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2月5日,星云大师圆寂。从新闻中得知后,我马上拿出一串念珠,两本书。念珠是星云大师亲手所赠,书有星云大师的亲笔签字。往事历历,静夜回顾,告别星云大师。2009年世界佛教论坛在台北举办前夕,我正在台湾驻点采访,从台北赴高雄佛光山采访星云大师。那次面对面的采访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星云大师不以高僧大德的威仪示人,而是真僧只说家常话,面带微笑,语调平和,几句对话后,让我感觉是在和一位扬州口音的长辈聊天。那场采访星云大师没有惊天动地语,也没有深奥说教,但却是我采访生涯中最难忘的,因为每次回味都有所得。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福建漳浦石榴镇攀龙村大批先民渡台垦荒,后裔繁盛。目前,台湾攀龙林氏裔孙有2万多人,洪氏裔孙1万多人,占台湾人口总数千分之一以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的祖地也在这里,去年以来,林丰正先生两次到攀龙村省亲谒祖,表达浓浓的故乡情。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攀龙村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17.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6):72-72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举行台湾星云大师等100多位佛教人士参加论坛,台湾工商界川渝经贸考察团来蓉考察,全国台联组团到商丘市梁园区考察,  相似文献   

18.
终于,关槐秀在63岁这一年,和女儿关欣一起踏上了台湾岛,与阔别半个世纪的亲人团聚了!而一直挂在口上的台湾岛,多少年在梦中浮现的台湾岛,终于在脚下、在眼前、在种种可以触摸、感觉中,成为令人激动的现实。种种感受来得那样强烈,使关槐秀母女长久地沉浸在兴奋之中。在台湾的亲人中,关槐秀当然特别期望见到哥哥关振华,但渴望见到姑姑和姑夫——这两位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老人,更是相当迫切的!她怎么能不这样渴望见到二老呢?姑姑关玉兰、姑夫郭恒,在台湾可以说是德高望重的两位老教育工作者。还是在北京的时候,就听说他们二者在…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台声》2013,(5):60-61
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秀朗桥下的“景美看守所”,花木扶疏,屋舍俨然,虽然现在的名字叫做“台湾人权景美园区”,但走进去还是有一种阴森可怖、寒意浸人的感觉,因为戒严时期,这里曾是台湾令人闻之色变的军事法庭与监狱,李敖、柏杨在这里被囚禁过,蒋经国的小舅子也在这里被关过,吕秀莲、施明德等人因“美丽岛”事件在这里受到军法审判。甚至当年主导刺杀作家江南的台湾情报头子汪希苓也一度被禁锢在这里。这里还藏了哪些秘密?  相似文献   

20.
姚同发 《黄埔》2007,(6):46-49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