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09年以来,东亚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导致了中美邻互动关系的新逻辑,由此降低了中国传统经济外交的战略效果。"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战略,正是在中国外交转型背景下经济外交模式调整的产物,其着眼点在于运用市场和经济资源开拓中国与周边及世界的外交新局面,以缓解周边战略压力和构造地区新秩序。"一带一路"需要发挥中国经济外交引擎作用,让地区关注点重新回到"共同发展"议题上,改变粗放的传统经济外交模式,以双边关系为节点有序缔结网状多边合作,通过打造周边战略支点国家,推进差异性经济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自由贸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很多国家相继缔结了区域贸易协议 ,东亚地区最近也开始摸索建立FTA。但日韩之间的FTA ,因农水产品和贸易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仍无进展。为此 ,可先缔结阻碍因素较少的“地方性FTA” ,然后逐渐扩大 ,建立日、中、韩 3国间的地方性FTA ,也就是“环黄海自由贸易地区” ,使该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并保证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相似文献   

3.
正韩国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无论该地区的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还是次区域开发合作,韩国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展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走向和前景,思考我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措施,都需要深入分析韩国相关战略与政策特点及走向。一、韩国实施FTA战略的基本特点截至2014年4月,韩国已经与49个国家签署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4.
试析美国的区域贸易协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美国已签署和正处于谈判过程中的RTA为研究对象 ,探讨美国RTA政策的演变、动机和当前布什的政策。本文认为 ,美国的RTA政策更大程度上是为其政治外交服务的。现阶段 ,布什政府的RTA政策对东亚地区造成的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能不优先考虑的课题。那么,由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我国的周边地缘环境,东南亚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可以这么来说,它虽不算是一个热点地区,但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区。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这一地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我国国家安全始终存在着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在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表的《1999年环球竞争力报告书》中,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去年排名第二的中国香港,今年则被美国迎头赶上,退居到第三位。世界经济论坛在对近4000名商业执行人员进行经济调查后,发表的常年报告中也显示,台湾(地区)和加拿大是分别排在新、美、港之后的经济体。在这次的排名中,亚洲国家(地区)的整体表现参差不齐。在前10名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中,只有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阶别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四位。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是排名14、马来西亚排名17和韩国排名22等。这份报…  相似文献   

7.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11事件”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周边地区的力量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 ,周边形势特点是北面平稳、东面复杂、西面危急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的战略压力 ,印、日的国家走向及一些地区热点 ;从地区力量相对稳定、各力量对华需求增多及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等方面看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术界对于斯拉夫、欧亚地区包括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在最近三、四十年中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酝酿和开始改革阶段。应该讲当时中国改革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我们对于上述地区的关注和研究,包括对其从六十年代开始的改革教训的关注和研究而积累下来的分析与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改革的成功与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分不开的。第二次研究高潮与苏联解体有关。当然这基本上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其中包含着总结教训的意味。但是苏联的解体反过来对于中国90年代走向市场经济的高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次研究高潮即与新世纪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关。面对欧亚大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我们国家的决策和战略需求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俄罗斯与欧亚问题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更要不断地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推出《2007年阿拉伯国家竞争力报告》.该报告认为,思想意识更新是充分开发地区潜力的主要因素;教育制度改革是提高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生产率的先导条件.报告指出了阿拉伯国家经济的差异性和不同经济体的国家竞争力表现,与前相比,尽管阿拉伯各国经济近期取得长足发展,但教育、低效率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以及较弱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周边的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主要体现为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防范、政治上警惕、经济上挤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中国需要调整、更新原有的周边战略,通过全方位的周边外交打造一个稳定友好的周边。原则上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资源应继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将中国周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经营。一方面要平等对待周边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要与重点周边国家构建政治互信,经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从升级对华关税制裁、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严控高新技术获取、扩容货币互换协议、打压中国概念股票、推进产业链自主化和"去中国化"六个维度,对中国实施选择性"挂钩"和关键领域"脱钩"的经贸规锁。其行为逻辑,一是为满足国内多元化经济集团的利益诉求,二是基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威胁认知"和大国战略竞争的"权力逻辑"。从战略约束看,美国开放性利益集团的经济理性、其他经济体的行为取向、中国的结构性国家竞争优势,构成了美国对华经贸规锁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应对,中国需确定"全政府"的战略模式,理解"双循环"的科学内涵,贯彻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崛起与全球安全治理转型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领域两个备受瞩目的全球性现象。文章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安全制度安排和安全规范设定为主要分析路径,以全球政治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安全治理为主要分析单元。一方面,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可分为"单边全球主义"和"全球单边主义"两个阶段,并且每一阶段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均可分解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治规范和经济规范四个领域;另一方面,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各个时期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在上述四个领域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剖析,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性集中表现为正在进行中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转型,崛起的中国在此次转型过程中开始发挥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作用。在传统全球安全治理体系陷入危机之时,中国崛起在相关领域所带来的制度效应和规范效应正在逐渐潜移默化地嵌入到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中国的政策和实践也将相应日益形成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新马华人社会与华南互动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新马华人社会的社会群体及经济组织在新马及华南的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依赖的基础,希望弥补以往研究新马华人社会与华南侨乡互动时只注重实际交往的不足,而进一步探讨这一实际交往的基础即无形的信息流动。另一方面,跨国社会联系又是建立在国家的基础上,因此希望能在探讨跨国社会网络的同时也回到国家层面,进一步揭示国家在网络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韩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韩三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当前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留有“雁行模式”的痕迹,制造业在三国均占有主导地位,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三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而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日本形成了竞争,韩国在少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中国也存在竞争,三国产业在原先以互补性为主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e year 2021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is also crucial for China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wards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China's century-old development has benefited from absorb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on the one hand, and has contributed wisdom t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ir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paths suited to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 ,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 ,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合作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东盟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促进了金融合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合作的深化也必将提升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水平,这种良性的互动有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从国家利益角度来阐述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并以此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把握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