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社会民主党自30年代执政以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社会主义”,引起了国际上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被称之为“瑞典模式”。它在30年代称为“福利社会主义”,其基本思想是社民党领袖汉森“人民之家”的口号和主张,认为应当把平等、福利与合作置于社会化长远目标之前;60年代末,卡尔松提出了“职能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对形成所有制的某些职能实行社会化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80年代初,瑞典议会通过了“雇员投资基金”法案,使“瑞典模式”演化成“基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瑞典社民党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实现这一目标的障碍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半个多世纪以来,瑞典社民党对如何改造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所有制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一、从“社会化”到“福利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社会党国际以及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将瑞典社会民主工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其实践结果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并冠之以诸多美名。如“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橱窗”,“现代福利国家的楷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试验室”,“第三条道路”,等等。剖析“瑞典模式”,对于我们了解究竟什么是瑞典道路,深刻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何谓“瑞典模式”? “瑞典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混合经济+福利国家+阶级合作。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混合经济是指在长期保存私有制前提下,限制资本家的某些职能,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权力,以和平手段发展国有企业和劳动者集体资产,避免失业和各种危机,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福利国家是指实行从  相似文献   

4.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从根本上消灭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少数人富有而多数人贫困的状况。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腐败现象成因浅析王淑梅腐败现象的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究其原因,既在国家制度方面所存弊端和缺陷所造成,也受传统落后观念影响所滋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制不健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既实行私有制,又以夺权统治社会,因而腐败现象始...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首先涉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即过度时期的终点。为此,需要分析历史上的三种过渡时期理论。马克思的中过渡理论。在马克思看来,过渡时期的终点是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从而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我们把这种理论叫做中过渡理论。马克思的这个理论把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作为过渡时期,把消灭了私有制,但还存在私有制影响或旧社会的痕迹的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把不仅消灭了私有制,而且消灭了私有制影响或旧社会痕迹的社会叫做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其内容大多是老调重弹,人们并不感觉陌生,但也有新的曲调。如拿瑞典和中国比,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如瑞典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如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中国效法瑞典,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同主张中国效法美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实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瑞典是社会民主党执政,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和政策,在国外甚至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这样一来,讨论的问题就转到了社会主义运动方面。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是怎样分裂的? 社会民主党,有些国家叫社会党,有些国家叫工党,瑞典  相似文献   

8.
我们过去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把握的重点往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和马克思的思路在着眼点上有所不同.在马克思概括的小生产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否定之否定"中,是把生产资料公有作为未来社会的前提,落脚点却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小生产私有制的否定,它自身又要被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所否定.今天,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真领会这一深邃的思想,进一步感到它对当前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方励之在将我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得一无是处的同时,对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推崇备至,尤其对瑞典的“社会主义”赞不绝口,以此作为他“全盘西化”论调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下瑞典的“社会主义”,对于进一步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很有必要的。瑞典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方励之宣扬瑞典“社会主义”的重要根据之一,是他认为瑞典经济中国有制占了很大比重。我们暂且不论瑞典国有制经济的社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作过一些美好的描绘。如对所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已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① 。又如对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 ,指出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统一有计划按比例组织生产 ,他们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革历程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从此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宗旨。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坚持公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上走进理论和实践的误区:其一,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维护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维护社会主义,就是革命的。其二,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设模式是“一大、二公。三纯”,只有生产资料公有制范围上…  相似文献   

12.
从八大一次会议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这十年(1956—1966),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发挥政府雇员制的“鲶鱼效应”,目前在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鲶鱼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带来的竞争效应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明确法律定位,政府雇员与公务员身处不同体系、缺乏相应行政职权和职业保障,相关制度制定过程中缺乏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因此,发挥政府雇员制的“鲶鱼效应”,应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明确政府雇员的定位,完善政府雇员录用体系与考核机制,维护政府雇员的权益,打通公务员岗位和政府雇员岗位的通道,提高相关制度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度.  相似文献   

14.
政府雇员制产生的动因:一是建立“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需要;二是满足政府职能动态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雇员制有三种模式:即吉林模式、珠海模式和深圳模式。这三种模式对中国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冲击:首先,它突破公务员的永业制与稳定性,增强了政府雇佣关系的弹性;其次,改变公务员管理的“规则控制”,实现了工作考评的“结果取向”;再次,它改变了公务员的“通才性质”,实现了“技术精英”管理。若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监管和行政体制改革配套而行,“政府雇员制”可能呈现“双刃剑”效应,积极作用与负面效应同时并存。因此,在推行“政府雇员制”时应着力解决:制度创新与制度连续性问题;政府职位“公共性”与雇员“自利性”结合的问题;政府与雇员双方与权利规范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继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产权等理念。“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首先,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其次,广大劳动者拥有自己的资产;再次,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既允许竞争又加强协作,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赵炳章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当时面临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策的“瑞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策的“瑞典模式”[俄]盖·里布曼、柳·拜尼亚高娃毕肖辉(译)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深化改革的今天,尤显迫切和重要。本文作者曾亲往瑞典考察其社会保障制度。文中所言,即无论是对“瑞典模式”的介绍,抑或是评论,对...  相似文献   

18.
客观事物与人发生关系时,即全显示出某种功能或属性,如果这种功能于人有益,为人所追求,这种功能或属性即称为客观事物的价值。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在于它是否和人发生关系。所谓与人发生关系,即是成为人的认识与实践对象。社会形态,作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在人的眼中是具有价值的。阶级社会价值远高于原始社会,但在不同的阶段,价值也是不同的。奴隶社会中,占人口多数的奴隶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封建社会中“神”至尊至上,人至卑至微。资产阶级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把雇拥工人变成了资本的“自由”的奴隶。在私有制社会中,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剥削阶级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劳动群众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真正有价值的人也并非没有,那是为消灭旧制度而斗争的革命分子,以及以各种方式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先进分子。对人来说,具有最高价值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虽然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价值,但它已具有以往一切社会所不可企及的价值。由于目前有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现象,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都没有制定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一个很大错误就是把一国一时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这一模式。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关系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苏联三十年代建立的经济体制中那些对社会生产发展不利的因素去掉,代之以能够适合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并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要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要对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发展目标、发展步骤进行研究和估量。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和估量,就必然涉及到初级阶段延续的时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点。对于初级阶段的起点,毫无疑义,都同意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也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开始,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统一的。而关于初级阶段的终点,现在通行的提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