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的通过,不仅仅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里程碑事件,更可说是整个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民促法》的颁布实施,必将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随着2003年9月1日《民促法》的正式实施,其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的办学体制改革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在管理观念上仍存在一些与现代教育管理要求不合拍之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7,(10)
<正>2017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从1997年民进中央提交《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到如今的修订,民进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结缘二十年。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2011年民进中央考察团在江西进行的"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民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6,(6)
正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修订是一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这里的利益博弈,涉及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从总体上讲是不到位的;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总体上讲是力度不够的;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接纳,从总体上讲环境是比较紧张的。这一切,都源于《民促法》存在法人属性、产权归属、合理回报等诸多问题,并因这些问题的不明晰,连带造成学校权利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民,办教育跨世纪的超越,本文对民办教育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1、思想观念解放,认识到位,始终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种所有制的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职教法》、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些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都体现了国家对民办学校“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  相似文献   

5.
电影《今天我休息》的主人公——马天民,作为一个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民警察,曾在六十年代传颂一时。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的“马天民”活跃在人民中间。比起二十多年前的“马天民”来,他们的身上更体现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 长春市东盛路派出所,可以说是一个“马天民”群体。  相似文献   

6.
自从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00年通过“关、转、招、辞、退”五条途径,以转、招为主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以来,国家已下达了15万名专项劳动指标用于落实“民转公”.省级地方政府也采取措施,共为“民转公”调剂了5万余名劳动指标.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制定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五年计划.但一些地方在制定和落实“民转公”计划中,在几个关键问题上认识不统一,导致“民  相似文献   

7.
大概笔名上有个“公”字的原故吧,给人的印象:此人已是个老头。收到过不少这样的信,称呼我为“公老”,“公今老”或“今度公”,有一个干脆称我为“老公公”。 称谓亦是门学问。一字颠倒,  相似文献   

8.
“廉吏,民之表也。”语出《汉书·文帝纪》,是汉文帝十二年一个诏书中的话。表者,表率也。《汉书·何武传》云:“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汉书·韩延寿传》云:“幸得备位,为郡表率。”可见,做民之表率,是当时对官吏的要求,而能否为民之表率,关键又在于一个“廉”字。至于实际做得如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只有廉吏才可做民之表率呢?自古穷不苟求,为人所难;临财不贪,见贿不受,为官所难。  相似文献   

9.
史海威 《党政论坛》2012,(19):62-62
《人民日报》8月22日发表石严的文章《重在以实践取信于民》(以下简称《重》文),文章指出:“取悦”有讨好之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是通过自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来取信于民。这个观点没错。但文章通篇强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现实,着重“取信于民”,而对“取悦于民”颇有点不以为然。对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十分丰富,它几乎贯穿于始终,既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又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哲学思想,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流变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当时一些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从桀、纣的亡国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和“敬德保民”(《尚书·康诰》),开始重视民的力量。《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罔不唯民之…  相似文献   

11.
吕不韦“平得于公”的行政理念蕴涵了一个关于政民关系的观点 ,即“宗庙之本在于民 ,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他一再告诫“君民者”及“有司”们 :“执民之命 ,重任也。”其中明显流露了一种行政道德责任的感悟。他的行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规定了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途径 ,具有较为明确的对社会公正的政府营造意向 ,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行政文化意义上。然而 ,由于吕不韦没有意识到建构社会公正实现机制的必要性 ,因而他的思想也就难免要局限于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论思维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记者在西安翻译学院目睹了一张由当地有 关部门开据的收费清单,上面写道:“临街门前清扫费、生活垃圾清运费、居民清洁费、义务植树绿化费,共计32351元。”据悉,这类收费的对象只限于几所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显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教育事业应享受的“国民待遇”,在这里还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6)
<正>近年来,在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指引下,民办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随着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即将施行,民办基础教育发展格局必将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个别地区民办教育份额占比明显过大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民办中小学在校生  相似文献   

14.
一勺 《瞭望》1998,(17)
苏曼殊·章太炎·陈独秀苏曼殊《本事诗》最受人喜爱,其中的一首“春雨”尤著名于世,诗云:“春雨楼头八尺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他当年养病时的自画像,反映了他的寂寞心境。曼殊在清末民初,颇多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狂言奇行,...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是界定和调整产权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产权制度的建立。围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四项权能分析民办教育机构的产权制度,有助于民办教育的依法管理和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民办教育机构产权制度的分析更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家和作主     
利平 《瞭望》1985,(23)
几年以前,河南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轰动一时,后来拍成电影《七品芝麻官》在各地放映,也是场场爆满。这个戏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知县唐成的“当官”座右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封建时代的“芝麻官”,敢于为民作主,敢说敢为,那是颇为可赞可敬的。 现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作的是人民官——人民的公仆,更应当为人民当家,为人民作主,才不  相似文献   

17.
古话今读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汉·刘向《说苑·政理》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我以不贪为宝——《左传·襄公十五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天,我有机会参加关于民办教育的一些调查研讨活动。在研读有关法律、法规,听取情况介绍,考察几所学校,初步接触民办教育的实际之后,深深感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第226号令公布,以下简称《条例》)第五条中关于“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规定,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与有关法律的精神也不一致。《条例》的这一规定,看来  相似文献   

19.
《论语·卫灵公》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这几句话,是否可以当作如何讲故事的美学原则来理解? 不消说,《论语·雍也》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也是大家承认为文论的说法。那么,上引《卫灵公》中的几句话,是否可以当作文论来读?查阅了《论语正义》,觉得论者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和我的揣测并不冲突。解释云:“……故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所谓善导人,是指“欲其(受导者)自得之也”。我对“欲其自得之”一句很  相似文献   

20.
颁布于2002年12月28日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民办学校具有法人的法律地位,但直到2011年“两会”仍有代表提出,“民办学校法律地位不清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其中诟病最甚的是民办学校“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类属的问题。法人类属决定着法人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及实现方式,民办教育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于这个问题。民办学校之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到底有什么样的纠葛?这是个值得认真从法律角度厘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