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沫沙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十年浩劫中,由批判他写的《有鬼无害论》《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开始,使他蒙冤文字狱,又身陷牢狱,惨遭迫害.但他心胸豁达,处变不惊,终于熬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任记者,听说沫沙同志在朝阳医院养病,连忙赶去看望.后来又向他约稿,有过多次接触.当时他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仍热情洋溢,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2.
曾克 《瞭望》1984,(41)
丁玲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女作家曾克与丁玲交往已有四十多年,她写的介绍。丁玲的文章,读来分外亲切。  相似文献   

3.
一张 《瞭望》1993,(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以一个“沙”字为笔名天天在新民报上写三五百字的评论,大至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小至市井琐闻、街谈巷议,很有林白水所说的“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之干政局”的风趣,尖锐泼辣,雅俗共赏。此人不但引起国民党注意,也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所赞赏。他是谁?他就是后来名满全国的杂文家林放。  相似文献   

4.
苏晨 《各界》2010,(1):6-9
我是陶铸手下“八竿子打不到”的“小萝卜头”。最早见到他,是1949年新年过后,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任上调到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在北平外围先后召开“四野”各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会议,布置北平和平解放与部队相关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我奉命去给两会作记录,那时候我是“四野”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的干事,天知道干吗会让我去给这两会作记录。  相似文献   

5.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6.
郭蒸晨  王国平 《各界》2010,(10):22-23
熟悉梁漱溟的人应该都知道,1931年到1937年他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事乡村建设实验。我就是邹平县人,以前陆续听说过梁先生的一些情况,但真正开始接触他是从198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李平 《民主》2007,(3):42-42
金有景先生是浙江义乌人,1931年5月15日出生,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后改称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他还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政法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应用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潜科学》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8.
9.
1947年,胡宗南进犯陕甘宁边区的紧张时期,绥德分区群众剧团的全体演职人员都疏散到山西碛口一带继续排练演出.同年秋天,胡匪全军溃逃,解放区军民人人欢欣鼓舞,剧团立即返回陕西,一过黄河,就在佳县螅蜊峪一带,开始为遭受胡匪残害的广大群众进行慰问演出.  相似文献   

10.
钱默存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虽不感意外,却不免为之怆神.我没有资格写正式的追悼文字,因为我们之间并没有私交.但是二十年前,我以偶然的因缘,两度接席,畅聆先生语妙天下,至今不忘.先生昔年挽陈石遗有"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之句.我写此短文只能表达第一句之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杨炼 《各界》2019,(17):40-43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热闹非凡、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有一位异常活跃、同时也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类环境、加强南北合作等重大国际事务不辞辛劳、终日奔波活动,并已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的理解、支持和赞誉。他就是原埃及著名外交家、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加利在1992年1月1日正式出任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前,是埃及主管外交和移民事务的副总理。由于工作关系,我于1991年在开罗与加利先生有过数次接触,并于1991年下半年作为中国记者在他的外交部办公室专访过他。在那次独家采访中,这位身材颀长、满头银发、彬彬有礼、戴着黑边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瞭望》新闻周刊一直委派资深编辑赴港常驻,策划、组织或采写各类报道。仅从1997年迄今,前后有5位骨干编辑轮驻,他们亲身经历了香港回归10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徐珣 《各界》2010,(5):11-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这个知青队伍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聂绀弩、吴祖光、丁聪和丁玲这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名家。  相似文献   

17.
郭汝瑰将军系黄埔军校第5期、陆军大学第10期、国际研究院第1期毕业。曾在国民党军队任兵团司令以下各级指挥官、各级幕僚长、陆大兵学教官、驻外武官等。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阎锡山是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不倒翁”.鲜为人知的是,阎锡山还对其貌不扬的毛驴情有独钟.抗战时期某外国记者在秋林见阎锡山后,曾写通讯戏谑阎为“毛驴将军”. 1929年9月30日,阎锡山陪同冯玉祥一家游五台山.阎锡山让冯玉祥一家都骑上高头大马,自己却骑了一头灰脊背、黑嘴头的老毛驴.冯玉祥不解地问:“百川老弟,你这是取什么样儿?兵营里有的是好马,你为什么骑了个毛驴?”阎锡山回答说:“大哥骑马我骑驴,这本是应该的,我总得比大哥矮一头吧?”冯玉祥哈哈大笑道:“你这个人哪,穷讲究真多!”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听到柯灵这个名字起,迄今已五十多年,他比我年长十五岁,我一直以长辈敬仰他,而他却总以平辈待我,于是与他相处备感亲切,一旦离别犹感失落。抗战初期我本可跟温济津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偏偏遇到潘汉年嘱我留在上海,说是同样闹革命。举的实例中既有坚持抗日牺牲的烈士,也有遭日寇威胁、逮捕严刑迫害的许广平、柯灵等,当然还讲了沦陷区人民也需要有人和他  相似文献   

20.
认识我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4,(1)
“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之所以留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我们要发展自己。必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要发展我们的国家,就必须经常地“认识我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