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8)
黔江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又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探讨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黔江区和重庆市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4〕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小组评审和审议,同意将《望娘滩传说》等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以公布。附件: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6]2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钟云舫民间故事"等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68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通: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长黄奇帆2013年1月5日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据《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推荐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专家评审工作。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第五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第六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成员不少于8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专业领域的专家不  相似文献   

5.
渝府发[2011]2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5]223号)精神,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际联席会议审核,市政府同意将《吴癞子的传说》等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予公布。附件: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保护好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丰富多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支持天池坝民族村寨扩建工程?近日,重庆市武隆县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代表们进村入户,走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坪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白鹤村75岁的黄华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坪木器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坪村83岁的王国仁,以及《后坪神韵》作者余国钦,听取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还实地考察了天池坝民族村寨扩建工程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
这次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议十分重要,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现在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  相似文献   

8.
闫新新 《前沿》2011,(1):185-18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为了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与保护,可以将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确保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宛政[2015]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成平 《人民论坛》2012,(14):132-133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时化的时代背景下,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该文从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有效地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保护对策,对推动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磊 《前沿》2011,(21):188-19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之间联系密切,这体现在两者主体、要素以及最终目标相同等三个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两个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自身建构;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加大我国文化形象的宣传力度,打造能够集中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全球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5.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它以人为载体。它的拥有者、储藏者存在于民间,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一旦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这一点,在2007年刚出台实施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也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17.
梁尚明 《当代广西》2010,(19):43-43
临桂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但使很多流传民间的草根文化得到有效的抢救、保护,还有一些更是进一步做成了品牌,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临桂县共有135项非物项目入选临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项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四塘牌灯舞、两江板凳龙舞、四塘豆腐乳制作工艺等人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8.
刘魁立 《中国人大》2012,(11):27-3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志鹏 《前沿》2008,(11):89-9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成为我省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教育和传承的交汇点,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高校应主动承担起文化建设的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