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敏 《南风窗》2007,(15):46-48
"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问题,中国北方缺水的现状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三峡引水"方案的设计者们对南水北调提出了批评,而"三峡引水"的治黄思路及整体效应,尚有待综合论证。  相似文献   

2.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矿工,却突然之间以一部荣获金狮大奖的电影《三峡好人》男主角的身份而名扬海外,从来没有学过电影表演的他怎么能够将一部厚重的电影男一号演绎得那么准确、深沉,且令人嗟叹?清看记者采访这部电影男主演在拍摄《三峡好人》的过程中,际遇真实的“三峡好人”的感人经历。  相似文献   

3.
中国长策     
历史学家唐德刚曾有“历史三峡”之说: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大致要历时200年。中国能在2040年平安通过这条“历史三峡”,就算是幸运了。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将开始蓄水,现在,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大搬迁和滑坡治理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但迭传的滑坡消息,令人忧心。据悉,国家已准备在蓄水之前,投入40亿重金整治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交给后代一个安全的三峡,一个青山绿水的三峡。  相似文献   

5.
重庆奉节县的一对老年夫妇,在晚年异想天开地从城市搬进窑洞,寻根三峡文化,投资开辟旅游圣地……  相似文献   

6.
正三峡工程,不仅提升了中国水电工程建设水平,推动了国产装备的设计制造进步,形成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成果,同时,三峡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体现出的"三峡精神"也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内容。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曾涌现出以王家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管理工作者,以郑守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曾涌现出以蒋再英、张文平、女子电焊班等优秀基层产业工人和群体。  相似文献   

7.
南书坊     
《南风窗》2005,(22)
《中国崛起: 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用转型来定义崛起,是此书最大的特点之一。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艰难的转型,借用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观点, 作者将这些转型统称为“通过历史三峡”。目前的崛起,则是转型性崛起,属于历史三峡的一个阶段,作者将其概括为六种:1、工业化转型;2、市场化转型;3、知识社会转型;4、全球化转型; 5、民主化转型(或宪政转型);6、文  相似文献   

8.
程必忠 《南风窗》2007,(3):57-60
随着三峡建设接近尾声,三峡地区的主要矛盾已由工程建设逐步转移到移民安置和坝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和理顺坝区的体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走过     
走过峡谷走过春秋格物致知是不朽的永恒亲我三峡走过五千年文明是今天创造千秋辉煌走过@晨声~~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06,(18):42-42
王焕忠字敬之,北京人,工山水,通诗词兼书法篆刻,现为中国三峡画院副院长、九洲书画院副院长、高级美术师等。  相似文献   

11.
半月大事     
1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断航67天的长江黄金水道开始恢复通航。 为期两天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第36届外长会议16日上午在柬埔寨首都开幕。其主题是“迈向东盟经济共同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的建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因为修水库,中国的文物工作者们在时间和经费上都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发掘机会。三峡历史的千古之谜,终于在一件件文物的出土、整理后,被慢慢研究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田磊 《南风窗》2010,(17):20-22
2010年这场算不上太大规模的洪水,将中国水利的强大与脆弱同时呈现在人们眼前,面对洪水,各方面多纠结于三峡的利弊,但事实上,真正饱受洪灾折磨的是那些远离这个旷世工程的偏远山区、江河支流。  相似文献   

14.
施江城,1946年生于上海,江苏武进人。原湖北美术馆馆长、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现居北京。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作品曾参加国内外许多重要展览,曾应邀赴美、日、新加坡、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访问、举办个展、参加联展和艺术活动。作品为中南海、国务院、中宣部、外交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日本海上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长江三峡画卷》、《施江城长江三峡图卷》、《施江城长江万里图卷》等画集数种。2007年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三峡大坝合龙》主题画主创画家。  相似文献   

15.
网战龙虎榜     
(1)(转帖)台湾评论够狂的:上海与大坝大陆准备牺牲哪一个作者mooninthesea点击91水量19 www.nationfield.com中华军事网某岛内媒体引自美国(国防周刊)的报道说,美国防部《中国军事评估报告》提到,台湾为了阻止解放军攻击,可能袭击三峡水坝,也可能瘫痪大陆的电脑网络、交通枢纽及指挥中心。该台湾媒体便据此对一旦两岸发生战争,台军是“攻击大陆沿海中心城市,还是攻击三峡水坝”做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分析,其结论是“对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的打击要比时水坝的打击更起作用”。这样不着边际的说法恐怕连台军自己也很难相信,台军手里那一点可怜的打击力量在解放军第一轮饱和攻击面前还能剩下多少恐怕都很难说、哪里还谈得上从容的选择打这儿,还是打那儿了。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8,(1)
28岁的广东中山市东升镇私营企业老板胡志标,1997年11月8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宾馆多功能厅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在1998年度中央电视台广告黄金段位招标会上,他的“爱多 VCD”以2.1亿元的价格挫败群雄,成为令人刮目的新“标王”。当天,长江三峡大江截流合龙,举国欢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全中国24小时都在开工,建一座叫‘现代化中国’的建筑物。”诗人郑单衣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这是莎士比亚的牢骚。我国的文物工作者们在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挖掘现场,却禁不住高声感慨“这简直就是一个考古发掘工  相似文献   

18.
一代政治伟人的世纪梦想——高峡出平湖,今天即将成为现实,三峡大坝即将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已经和即将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但是,当人们为这一旷世奇迹喝彩的同时,却不能忽视为其作出巨大牺牲、甚至远赴他乡的人们,这就是为大坝建设而离开家园的百万库区移民。三峡百万大移民被  相似文献   

19.
三峡迁坟     
在三峡库区,有5万座坟墓正往高处迁移。 ——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也为了“不让祖先泡在水里”。 它肯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迁坟活动。 它虽只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很小部分,却深深牵动着百万移民对于祖先、土地与历史的感情。 《南风窗》记者深入现场,感受大历史,更体贴着每一个平凡人的小历史。  相似文献   

20.
各地工会     
正重庆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购买过渡性岗位7月14日,刚大学毕业的困难职工子女、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王多松,与重庆知行卫校签订《意向性入职协议》,作为过渡性工作岗位。在接下来两年时间内,缴纳社会保险费后,他每月可到手工资2500元。这是重庆市总工会通过购买过渡性工作岗位的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就业的一个案例。据悉,重庆市总工会出资500万元,通过购买工作岗位的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就业,变"资金输血"为"就业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