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析商品化权的定义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界就对商品化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本文从奥特曼案引出这个问题,进而对商品化权的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的姓名或名称、角色、形象、名誉,著名作品的名称、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另外,探讨了商品化权的性质,阐明商品化权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都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在频繁发生的利用企业名称权侵犯驰名商标权的案件中,侵权行为的共性在于:以企业名称权侵犯驰名商标权,是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恶意冲突的表现,并会导致对驰名商标的混淆和淡化,从根本上来讲,对此可通过到侵权地法院维权的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经济》2009,(23):21-24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命平等、自由的普世价值已经不仅仅只考虑人类的基本权利。其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思考其他动物作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以人类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环境下的生命权、健康权。以及人类应该给予他们的最为基本的福利和待遇。  相似文献   

4.
商品化权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商品化现象日益突出,商品化权就是将能够创造大众消费需求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形象、著名作品的名称或片段、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等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本文借鉴了民法中民事权利的基本原理,对商品化、商品化权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商品化权的保护提出了建议,指出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商品化权适用不同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鑑文  王双 《法制与社会》2015,(2):242-243,247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该条规定确立了我国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使债权的平等受偿从形式平等延伸到实体平等。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27日公布施行了《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明确了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效力范围、行使期限以及相对于其他权利的受偿顺位等问题。批复对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期限规定为竣工之日或约定的竣工之日起六个月内。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未竣工工程,这些已停工工程以后可能复工也可能不复工,若停工状态持续超过合同约定竣工日期后6个月,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如何得以保护。本文对未竣工工程的优先受偿权及各地法院的指导意见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非在食物权是否应当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这一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支持者往往从食物权与反贫困、食物权与食物的可得性、饥饿与民主的关系、食物权与其他人权的关系以及食物权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等角度来进行论述。而反对者则从基本权利的消极属性、经济发展、意识形态以及懒惰滋生的角度来进行反驳。其实,这场论争涉及"普遍接受的基本权利"具有何种意义上的普遍性、如何理解权利享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定位政府的职能这三个较为根本的问题。南非食物权定性的论争对于思考与完善我国食物方面的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商业标志权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合理的变动模式的构建。目前,商业标志权的变动有意思主义、登记对抗主义和登记生效主义三种模式。基于商业标志权的无形财产权属性和其绝对权的性质,以及交易安全和效率价值的制度目标,我国可以规定所有的依登记取得的商业标志权的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通过商业使用取得的商业外观权等类型的商业标志权,其许可使用变动采用登记对抗主义,但其专有权的移转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8.
蛇鼠共舞     
从公安局长到普通干警,上上下下心照不宣,沆瀣一气,对贩卖野生保护动物以罚代刑、任由泛滥,甚至见利忘义干起了贩卖野生动物的勾当。正当他们屡屡以权敛财时,检察官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相似文献   

9.
我国知识产权学界对有关商号权之间以及商号权与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即阐述和归纳冲突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解决原则等,这对现实发生的商号权之间以及商号权与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的解决无多大实质性帮助,也缺乏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现实发生尚存争议的商号、商标冲突个案的深入剖析,探寻各方争议的焦点和实质,归纳此类冲突案件合理解决的思路和要点,以期从方法论上为实务操作提供办案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一、著作权中商品化权的基本含义商品化权是一个逐渐进入我国司法界和学界视野的法律概念,著作权除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外,随着商业活动中的实践,又衍生出一类新型的权利——商品化权(Com m ercialization R ight或者M erchan鄄dising R ights)。所谓商品化权,是指将作品中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形象、著名作品的名称或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商品化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的特征。商品化权的出现,是由于在一般民法的人身权与版权之间,以及在商标权、商号权、商誉…  相似文献   

11.
路磊 《法制与社会》2013,(17):290-292,294
关于财产罪的保护法益,历来存在着法律财产说、经济财产说以及本权说、占有说的争议。我国刑法理论中,财产罪保护法益以所有权说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该学说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本文认为财产罪保护法益的确定既要体现法律规范的整合性,同时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拟制的本权说,将财产罪的保护法益界定为本权与基于事实占有而产生的拟制的本权。  相似文献   

12.
蒋芳庆 《检察风云》2002,(18):28-30
从公安局长到普通干警,上上下下心照不宣,沆瀣一气,对贩卖野生保护动物以罚代刑、任由泛滥,甚至见利忘义干起了贩卖野生动物的勾当.正当他们屡屡以权敛财时,检察官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相似文献   

13.
王建学 《法学家》2014,(1):162-174
西耶斯并非决断主义制宪权观的源头。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制宪权仅限于决定政制,而人权作为价值规范是其前提和目标。制宪权的至上性只是相对于宪制权而言,它服从于国民主权原则之下的代表制,且蕴含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大革命之后,西耶斯意识到制宪权的危险并将其掩藏,构想了宪法审查会以实现违宪审查、宪法改良和人权的终极保障。我国"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的主张者在论战中各执制宪权与人权,但都忽视了西耶斯这个重要的理论源头。特别是前者在阐释西氏的制宪权理论时切断了与人权的关联,将制宪权的客体从政制扩大到政治体本身,将规范主义替换为决断主义,忽视宪法在民主正当性之外的规范正当性。"政治宪法学"应当以积极姿态有效地融入人权话语,从而走出理论泥淖。  相似文献   

14.
法官释明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积极释明权和消极释明权。从审理到执行各个阶段法官释明的内容各有侧重和不同。释明权对当事人无拘束效力。法官怠于行使释明权以及滥用释明权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动物福利权立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动物福利发展的重心不应仅是立法,也不应停留在法学和司法判决上,而应体现在在社会和市民观念本身。动物福利权立法应当注重自下而上的生态道德习惯之教化和自上而下强制法律的制约,二者相辅相成,自在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确认债务加入人的追偿权,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债务加入人能否向原债务人追偿这一问题的法律漏洞,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债务加入制度。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应当区分三方共同订立债务加入合同、债务加入人与原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以及债务加入人与债权人加入债务而构建相关制度。关于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制度构建,该解释采取基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法定连带债务或不真正连带债务路径确定,但债务加入行为大多具有担保的功能,且从有利于鼓励第三人积极加入债务出发,应当采取类推适用保证人追偿权规则的路径。对于追偿权的数额及追偿权的限制,应当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的基础上,分别依据追偿权性质的不同进行确定。追偿的数额原则上不得超出债务加入人承担债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王金根 《北方法学》2012,6(5):96-108
基于保护消费者免于遭受侵略性商业行为、去除跨境、在线交易障碍,以及保护复杂合同下处于信息弱势之消费者之目的,欧洲民法典草案明确规定了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并对消费者撤回权概念、适用范围、行使方式、期限、告知义务及效果等作了规定。民法典中规定消费者撤回权,体现了民法理念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民法主体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从强而智到弱而愚者的转变。欧洲民法典草案撤回权制度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辩护人委托权辩护人委托权,即指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一般而言,刑事追诉程序的结果是归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的,其将来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因遭受追诉而承受的经济损失、心理压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13年8月新通过的《商标法》第59条第3款规定了商标先用权规则,该规则首次在我国商标法中得到确立;新修改的商标法不仅认可了现阶段未注册商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而且通过该规则的设立,较好地平衡了商标注册权人和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人之间的利益。由于新法第59条第3款规定比较抽象,如何理解和适用商标先用权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商标先用权是一种正当使用的行为,但在我国商标注册确权制度下,商标先用权的构成要满足相关要件,商标先用权的行使也会受到诸如使用范围等因素的限制,该条规定的先用权中的商标可延伸到其他商业标识。  相似文献   

20.
苗文龙  刘莉 《行政与法》2008,(4):111-113
本文从一个涉及优先购买权的实际案例出发,讨论了在审判实践中当法律没有做出规定,关于房屋优先购买权的知识、常识与情理发生冲突、相互纠葛时,律师、当事人以及旁观者的态度和法官所做的选择.通过案例试图说明,由于法律系统中缺少可以把知识运送到法律系统中的制度性社会维度,使得法律系统缺乏正常运行的自组织能力,难以实现社会与法律之间的交流,也就无法使法律的合法性来源从国家转向社会,进而使法律获得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