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万理 《北京党史》2015,(2):54-57
本文将数理统计中的词频统计法运用到党史研究中,以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文本素材,选取符号人物这一核心要素,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两位领袖人物的词频使用统计,窥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镜像,为党史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2.
刘福臣  杜金莹 《奋斗》2009,(3):61-62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200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又喜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全省各级党组织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省委副秘书长、省直工委书记王晓明同志主持编著的《轨迹——从元旦社论看中国的发展》一书,可谓正逢其时,对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从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共产党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以来,共产党人在执政过程中一直坚持把赶考意识作为执政理念,并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坚持赶考意识,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给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政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也逐步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作为不同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过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记忆文本。通过对《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服务对象、时代特征和历史主题、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的概况,还可以了解转变的动因及取得的成效,在新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古代"天人合一"理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作出的实践和理论创新。这一思想的基本实践方式在坚持"五位一体"建设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全球视野与国内发展相结合,坚持当下利益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动态平衡与终极关怀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心,对党章中关于群众路线的表述进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中共全国执政时期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中共八大的党章反映了执政党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中共九大和十大的党章取消了群众路线的有关要求,群众路线受到歪曲。中共十一大党章恢复了群众路线的有关要求。中共十二大至十八大的党章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群众路线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中心,对党章中关于群众路线的表述进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群众路线从孕育到正式形成的轨迹。中共一大至六大的党章提出了组织群众的任务,确定党支部为联系群众的基层组织,这表明群众路线开始孕育。中共七大的党章全面体现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正式确立了群众路线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正式形成和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作战胜利,使广大志愿军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在全国人民及赴朝志愿军中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针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本文主要考察《人民日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维度,《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文本变迁反映着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演进规律,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理论创新与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历史发展与现实实践的客观需要、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的内在诉求。党的政治建设理论阐释与现实实践,深刻体现出党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对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自我净化进程、改进自我纠错机制、主动提高自我革新能力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为形塑民众的国家认同,国家以冬学为农民业余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回忆、诉苦、"挖穷根"以及基本国情教育等方式,培育民众的国家认同。在朴素的爱国情感之下,抽象的国家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并被赋予了道德力量。"国家"观念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也是农民与国家新型关系的构建过程。农民国家认同的成功构建,对推动1950年代农村互助合作的开展、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及乡村社会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共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对"十月革命的道路"做出了动态的认知与阐释。"十月革命的道路"从"苏联的道路",到"苏联的基本经验",再到"反对现代修正主义路线",继而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释嬗变,反映了中共探索十月革命道路与本国具体实际关系的复杂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对十月革命的道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一条把十月革命道路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需求,2008年9月中央及时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这是指导和完善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宪法”。县(市)委党校更要借此春风,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基层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强调和弘扬"民主精神"、"民主与团结"、"民主第一"等成为中国共产党言说民主的主旋律。在颂扬英美自由民主传统和精神的号角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批判国民党破坏民主团结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尤为注重树立在思想文化、基本人权和政治体制领域的民主要求,其认识实现了"破"和"立"的结合。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大背景,此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尚未真正成形,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贯追求,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力所在。《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思想为当前党的纯洁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要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是收录建国后毛泽东的讲话、谈话、手稿等最多的文献集,其中,有关江青的批示、书信、电报或诗词很多。透过这些文稿,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态度的演变,也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