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行政复议和应诉统计工作是行政复议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行政复议法实施两年多来,统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使统计工作反映复议制度整体情况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拟就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的统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阐述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发展历史中,其基本功能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内部监督和自我纠错.在当下行政纠纷日益激增的情形下,这种功能定位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已逐渐显现,因此,行政复议的基本功能应当向解决纠纷转变,以实现制度存在与制度效能的正向关系.功能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机制,当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于纠纷解决之后,独立性的复议机构、司法性的复议程序以及多元化的复议方式便是其应然内容.  相似文献   

3.
参与原则作为行政程序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的适用保证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复议机关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作出裁断,有助于防止或抑制复议机关的专横和武断,增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内容及其运作的信赖度和信服度.参与原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的适用具有充分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申请人在行政复议中所享有的获得通知权、卷宗阅览及复制权、申请回避权、陈述及抗辩权、申请取证权、质证权和声明异议权等程序权利上.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运作规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荣 《行政论坛》2010,17(1):67-71
在中外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中,行政复议制度都被视作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行政法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其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具体适用性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行政复议的受理规则、申请规则、审理规则和复议决定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的深人贯彻实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复议意识越来越强,行政复议第三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案件中,部分案件可能引起重复复议,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下面谨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建立以来,经过一系列的编纂和修订,在行政救济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客观看到,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复议现存的问题,对行政复议法在立法方面存在的缺失和矛盾给予补充和修改的意见,针对实现行政复议机关的准司法独立地位和对现行复议程序和制度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过去的行政复议制度是以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为主建立起来的。近十年的复议实践证明,以前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应运而生。新的《行政复议法》在许多方面对原行政复议制度作了改良和发展,有些方面还有重大突破。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现出倒挂现象,说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的缺陷。改革的重心应当放在行政复议程序的完善上,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指导,充分贯彻行政公开原则,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增强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行政复议主体对行政纠纷的共治。其条件是适当调整现有行政复议机构、科学规范行政复议程序及复议委员会人员资格与组成、增设律师代理制度、遵循行政公开原则。通过复议主体双方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的理性交往,实现沟通、理解,达成共识,促进良性化纠止争,可以实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走向司法化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进行充分救济的必然要求.行政复议反司法化的种种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本身定位错误;行政复议机构缺乏中立性,违背了自然公正的原则;行政复议机构不统一,不独立;行政复议法某些规定不合司法化要求;对行政复议行为本身缺乏监督;复议期间不停业执行原则的规定流于形式等.行政复议司法化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法国的行政法院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国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所谓行政复议中的适当性审查,是指复议机关对被申请人在法定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进行审查的活动。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如何适用对具体行政行为适当性审查的原则,是审理好行政复议案件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守斌 《行政与法制》2002,(10):16-16,23
大胆、适时、恰当地运用协调手段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对及时解决行政争议,化解棘手矛盾,推动行政复议机关更好地履行复议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弘 《行政论坛》2000,(6):38-39
应该说,大部分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后,行政复议决定并非是终局的,相对人如果不服,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一些法律、法规规定部分行政案件是复议终局的,即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相对人即使不服也无权起诉,人民法院也不能受案。本文认为,行政复议终局弊多利少,有侵犯公民诉权之嫌,应该予以取消,由相对人自由选择。 查阅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终局的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1.《商标法》第22条、27条、29条、35条规定,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  相似文献   

13.
梁涛 《学理论》2012,(11):107-10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赋予了公民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选择权。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合法性,而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在某种程度上行政复议具有优越性,因此有学者提倡"穷尽行政救济原则"。但是行政相对人经行政复议之后对复议结果仍不满意欲提起行政诉讼,何为被告?是原行政行为做出的机关还是复议机关?学术界莫衷一是。因此对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的被告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后,泰兴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针对案件多、范围广、难度大、课题新等行政复议工作的新特点,严格按照合法、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坚持“五制”,切实履行行政复议法赋予的各项职责,认真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确保复议案件的年查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之后,行政复议工作同样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认识WTO规则对行政复议工作的影响,如何针对WTO规则的要求,进一步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夏议制度的作用,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认真深思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10余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和行政复议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使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制度逐渐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7,(4)
行政复议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忠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行政争议。以周到、严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要通过行政复议工作,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办好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使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每一起行政争议,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复议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萌芽阶段,我国广泛设立了 各种申诉制度。复议作为制度纳入其中,是以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的《财政部设置检查机关办法》为标志,其特点是复议为终局裁定。  相似文献   

19.
不予受理行政复议决定可诉性问题指的是:如果提出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对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是否可以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司法机关的态度似乎倾向于肯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复议法》)的实施,此类案件明显增多,这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中的问题便日益凸显,行政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意见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与法制》2002,(3):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将这类侵权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有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自然资源确权主体和国有资产代表者的职责.《行政复议法》将因这类行政争议引起的行政复议,列为复议前置,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救济功能,有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工作量和复议机关的讼累,充分体现了《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然而,在执行这一法律规定中,尚有很多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