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社会公平、分配公平作为主要选点。科学发展是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和谐是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底线,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的实物底线。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建立和谐党群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实事求是》2008,(4):43-45
党群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命题。当前党群关系总体状况是好的,主流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当前党群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建立和谐党群关系的新思路,营造和谐党群关系,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基本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是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关系、防范脱离群众危险的重大举措。虽然目前党群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问题和紧张的情况,但不影响党群关系的大局,党群关系的总体状况仍然是好的。消除党群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本在于制度创新,在于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突破口,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总体上都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关键是要高举法治的大旗,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以各种面目出现的人治思维与人治做法。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5.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常雪 《世纪桥》2012,(13):10-11
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在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是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关系、防范脱离群众危险的重大举措。目前.党群关系的总体状况是好的。消除党群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本在制度创新。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突破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高举法治的大旗,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以各种面目出现的人治思维与人治做法。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党群关系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党群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干部选拔机制、政绩评价机制、民意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党群关系状况考评机制,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发挥实效,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业和劳动保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善民生,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八件民生实事,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分析判断形势,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人际和谐是改善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人际和谐,必须体现和实践公正、关怀、尊重、信任、互惠、合作、沟通、民主等理念,需要构建民情联系、民惠提供、民利调处、民主参与、民风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无锡市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导向,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着力建设和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凝聚人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能力,形成基层党建与科学发展齐头并进、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8,(10):27-29
几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关注群众利益,积极构建和谐海淀。经过几年努力,海淀区社会建设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9,(22)
正改善民生促和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公共资金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全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侯晋雄 《求实》2012,(7):22-25
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课题。文章对党群关系作了理论探微,并概括了和谐党群关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又作了较为深入的现实分析,并着重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党群关系是我国的一种根本性政治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决定着我国国家治理的深度、广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合法性及合理性。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社会利益关系面临着深刻调整,人们的权利和法治意识日益增强,民生权益的保障、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及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逐渐成为当前群众普遍关心且深刻影响我国党群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3):8-9
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责、主动作为,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谐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党群关系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效能等方面探索构建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