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运作的规范和制约,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科学配置权力,严格制约权力,加强依法制权,确保各级干部能够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异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的必由之路。权力配置科学化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权力运作机制,保  相似文献   

2.
执政的共产党的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的理论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削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特定的历背景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并且,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社会的征程中,它必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理论财富。围绕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探讨四个问题:第一,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基础;第二,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体架构;第三,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第四,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走向预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执政党建设的内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概括地讲,就是执政党既要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又要正确处理好政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察一国执政党建设的状况,可以有两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一是执政党建设的维度。在民主社会中,执政党的建设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建设,其本质是要解决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问题;执政党自身素质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理论、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执政党与国家关系的建设,重点是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建设。二是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可以概括为:利益代表的广泛性;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政党组织的社会性;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政党执政的有效性。一、国外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问…  相似文献   

6.
政党执政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如何建好执政党,这是时代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把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同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特定目标的方式、形式的总称。归根结底,就是执政党在国家权力系统内怎样运作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党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世界各国的执政党,加强其自身建设已成为趋势。由于政党性质、执政环境的不同,各国执政党的建设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某种单一的模式。但作为执政党,这些党的建设仍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方执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各国执政党协商民主涉及执政党内部不同派别、执政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公民之间协商等领域,呈现出权宜性、功利性、失衡性、辅助性、开放性、程序性等特征,通过议会党团协商、共识会议协商、协商民意测验、网络远程协商、新的协商试验等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包括党内协商、政党协商、党群协商等范畴,丰富的党内协商资源、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党群协商的有利环境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协商民主的适应性条件。党内协商要防止转变成为精英式民主,政党协商要防止运作过程的低效率化,党群协商要防止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执政党协商民主应该加强党的主导能力,发挥政协的民主效应,利用网络媒介,循序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9.
列宁是马恩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在去世前短暂的三年时间里,列宁对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创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尤其是针对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国家治理新形势提出了可贵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但由于个人、政党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未能落实,留下了遗憾,也给我们对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出发,始终不渝地抓住执政党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为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战斗力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林晓妹 《新东方》2013,(3):29-3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表明我党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的时代,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型"中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修复、自我创新的过程,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本质就是建设创新型执政党,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则需要以学习型执政党、创新型执政党建设来促进。  相似文献   

12.
列宁作为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教材中的第6章专门讲了一节。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本文就这个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评析。一、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提出的历史条件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1月列宁去逝,他对执政党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仅仅只有6年多一点时间。在这期间,前3年,主要是进行国内战争,党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军事斗争;后3年,党的工作重心才真正向经济建设转…  相似文献   

13.
构筑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是政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在执政条件下,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公共权力,其运作的各方面各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如何培养和造就自己的领袖人物的世纪课题。在战争年代,领袖人物的出现是严酷的战争环境筛选和造就出来的。和平年代则不同,领袖人物的产生具有与战争年代完全不同的规律:良好的教育、科学的选举、完善的监督,是和平时期领袖人物产生的制度条件。对于执政党来说,既需要领袖人物自身的才能和奋斗,也需要执政党加强对自己的领袖人物的宣传。党应该把自己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道德操守、从政经验和奋斗精神告诉公众。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10)
建设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对"服务型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积极响应。随着世情、国情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党的执政条件及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的本质、内涵的论述的基础上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探索 ,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本质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新论断 ,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内涵即列宁所说的“政治领导”的层次作出了新的论述 ,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执政党领导理论 ,为我党领导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依法治国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建国以后,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开始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时期。执政党的地位使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而这种考验又确实是十分严峻的。第一,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党在执政前进行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对执政党的建设是十分宝贵的,但是,执政以前和执政以后是党的建设的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政党关系、不同的政治目标与运作方式;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还有着鲜明的比较优势,优势一是有利于执政党自身建设,优势二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势三是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现阶段,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制度建设在执政党的建设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仍然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的问题。笔者认为,执政党应当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即以制度建设为主,并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项建设的全过程。这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战略条件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解决执政条件下党内的突出问题和搞好党的其他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把党的制度建设放在执政党建设的首位,对于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各项建设,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家骥 《创造》2012,(10):48-49
科学认识民主集中制理论层面上民主与集中在党内运作的的相互关系。这是今天执政党建设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个危险”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执政者政治素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