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墨非 《北京观察》2009,(5):58-62,F0003,F0004
4月15日,经过一个月集中休整的国家大剧院重新开启舞台幕幔,以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托斯卡》拉开了2009年歌剧节的序幕。在这之后,五月音乐节及夏季演出季中的一系列精彩剧目将陆续上演。  相似文献   

2.
3.
《时事资料手册》2007,(6):112-113
近期,湖北等地读者来信,希望本刊介绍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本刊集纳相关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志  李漠  王帆  李谟坤  卜大炜  芒刺 《小康》2008,(2):66-70
她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建筑,她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她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演出中心,她就是国家大剧院……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始运营。从1958年曾经立项到现在整整49年间,我们的建设者们做了哪些筹备工作,艺术家们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参与施工的企业和工人克服了哪些困难,上马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争议,期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政治环境变革?本刊为你独家揭开国家大剧院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卜大炜 《小康》2008,(2):74-74
吴祖强先生今年适逢八十寿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是向他最隆重的生日献礼。国家大剧院的开幕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大剧院的第一个开幕国际演出季刚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高潮,令人兴奋。在开幕后的几场重要音乐会上,有一位名人的身影频频出现,他的名字与大剧院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开幕运营两周年的大日子。在过去的730天里,这座国家表演艺术殿堂已经成功地成为中国和京城表演艺术的重要场所,以其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续写着中国艺术文化的新篇章。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性、国际性和人民性的原则,使得大剧院从无到有,并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董锡健 《小康》2007,(4):92-93
细节虽微小,却能折射出城市和国家的面貌,欧洲的美、欧洲的风格,就在一个个小细节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 《友声》2015,(1):32+46
<正>"氤氲缭绕的烟雨湖边,羽色粉红的朱鹮款步而至,时而展翅掠过血色夕阳,时而以赤色脚掌轻打涟漪,恬静唯美、优雅高贵……"这令人心醉的诗意画面展现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舞台上。《朱鹮》这部以濒危保护动物朱鹮为题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理念的舞剧,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歌舞团共同策划并创作的,并于20...  相似文献   

9.
由建筑物界定的客观空间对城市居住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受到建筑设计界极大关注。城市空间的发展既要重视对经济利益与功能设计的考量,更应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纪念性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处理方式要更多考虑经济、文化、生活、交通、旅游等城市各要素,全力创造一批具有现代都市气息、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新城市。  相似文献   

10.
浑厚而悠远的铜鼓声律动铿然,经久不绝地回响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里。动人心旌的《八桂大歌》,以一种极致的美,点燃了台上台下的激情。3月1日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化厅重点主抓、柳州市倾力打造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为祝贺全国“两会”召开献上的一道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1.
意象之美     
《台声》2009,(7):88-89
中华传统民间建筑物的装饰,长久以来直接反应了民间生活的特色.不论是绘画、雕塑.都深刻保留了民间艺术建筑成就。在庙宇装饰中.则具有多样繁杂的代表,如彩绘、交趾、剪粘、泥灰塑等等,虽然材料表现上不一样.但都有着共同题材。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都会深情地凝视着屹立在广场西侧的那座宏伟建筑——人民大会堂。这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首都人民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敬献的一份厚礼;是工人阶级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也是代表新中国那个时代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精典杰作。  相似文献   

13.
沐泽 《台声》2009,(7):30-31
6月5日,应北京国家大剧院之邀,与其他三支国内外优秀儿童剧团一起参加今年“第二届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的台湾著名纸风车儿童剧团首度与北京的观众见面。当天100多名来自中华骨髓库的白血病患儿、志愿者及其家属成为了第一批幸运观众。演出中,孩子们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与桑丘一起劝说唐吉柯德“风车不是巨人”,与唐吉诃德一起激战从舞台飞到观众席上空的四头巨龙,在5000颗星星灯中畅游星河世界……这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场景,也让北京的小朋友们体验着来自宝岛台湾的精品儿童话剧。  相似文献   

14.
城市管理者如果把城市建设视作政绩,在拆拆建建中寻找GDP,怎能会多考虑适宜人居、富有文化、坚固耐用的城市建筑。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众多的短命建筑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式原则?它已经走过的里程留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我在感受着城市地域高速变迁的同时,也思考许多令我担忧的问题,为此,我和本市一些著名建筑师进行了交谈。其中,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总建筑师王士桐教授的一些观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共鸣。  相似文献   

16.
城市管理者如果把城市建设视作政绩,在拆拆建建中寻找GDP,怎能会多考虑适宜人居、富有文化、坚固耐用的城市建筑。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众多的短命建筑  相似文献   

17.
傅阳 《江苏政协》2013,(2):32-32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量增大,建筑垃圾急剧增加。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垃圾围城现状,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为:一是堆场面积缺乏。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堆场,而目前一些城市开展资源化利用的墙材企业用地规模都较小,无法满足建筑  相似文献   

18.
傅春媚  周之毅 《台声》2005,(7):90-92
这个家,处处透着奇异的异域之美,欧式的古典家具旁伴有中东风情的挂毯,泛着浓郁的蓝色地中海风情的餐边柜里摆着中式的古陶,山西瓦当打造成的茶几上有来自印度的精美茶托……看似毫不相关的风情装饰品在这个家中共融,混合之美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12):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海滨之族     
《今日广西》2010,(5):108-112
岘港是越南南方第二大海港城市,风光明媚,建筑多呈白色,从远处望去,任阳光照耀下的岘港就像千万只海鸥在展翅飞翔。这里无处不是红色的尖房顶、白色的窗、满阳台的花花草草,而这些街边随手拈来的、美轮美奂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