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美主义及表现主义的衰落,使艺术的解释美学化成为可能。海德格尔的诗化美学,是关于"是"的诗灵体验,是抵抗并批判否定的或中性的文学与美学;伽达默尔倾向于将审美理解扩展至历史性、伦理性的维度;而大全性的解释美学,是对日常世界的还原与净化。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阐释了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傅守祥  应小敏 《探索》2006,(4):131-135
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到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当代美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范式,进入到新型的社会行为学范式.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3.
毕达哥拉斯的音乐思想属于科学的音乐观,与此相谐的还有净化论以及性格论音乐观。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他开启了西方美学尤其足数一比例一和谐音乐美学的论题及概念,其中灵魂的和谐的音乐观一直影响到19世纪。一、音乐的概念1、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的概念从科学上来说是"和谐的理论",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即和谐,而和谐的本质在于:①差异一各个不同部分的协调关系,也即"一"与"多"的关系。②对立一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从强调"社会的人化"变为强调"人的社会化",从强调社会主体性变为强调个体主体性,从执持历史唯物主义变为执持人道主义伦理主义,实质上是从实践本体论美学转到了生命本体论美学.而从其理论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来看,并不见得必须完全放弃实践美学的立场,因为,一方面,实践美学自身的发展并不真正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到了尽头了,另一方面,生命本体论美学与实践本体论美学之间,其亲和性是大大高于对立性的.  相似文献   

5.
温朝霞 《唯实》2004,(8):180-183
"出位之思"在德文里是Anders-streben,指一种媒体欲超越其本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体的表现状态的美学.它作为西方的一个美学概念,经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叶维廉先生,基于中国传统的美学立场的再诠释得以拓展,而使之成为一个兼具中西内蕴的,带有普适性的诗学概念."出位之思"为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建设带来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行政美学概念的产生,是西学输入中国进而改造和整合中学的结果;作为一种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学问,行政美学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性,从美学的角度探究和理解行政活动是行政实践和行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学术界对于行政美学的研究尚在讨论和摸索中;行政美学的研究不仅是要发现行政活动的主观和客观的审美关系,而且还要充分利用人的审美体验塑造和改善行政活动,以促进行政活动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行政美学”研究不应只是单纯地构建一个封闭的学科体系或思想逻辑,而应将其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先秦孟子发端,经宋代陆九渊奠基,至明代王阳明集大成的心学思想,内在地包含通向美学的契机.心学本体和心学工夫论的宗旨指向"无入而不自得"的人生境界,本体--工夫--境界则是王阳明心学美学的内在逻辑.学界已展开了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笔者则直举"心学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韩书堂 《理论学刊》2006,(2):112-115
赛义德发展了一种重要的政治批评,其批判锋芒直指殖民主义的美学式政治,即以美学想像的政治形式把东方想像成纯粹的美学式存在,从而掩盖殖民主义话语侵略与压迫的实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这种学术策略不过是以一种软弱的美学行为去反抗另一种美学行为,以政治批判的美学方式批判美学式政治方式,与殖民主义者一起共同完成了对美学的政治作用的认同与憧憬,从而使其东方主义理论陷入悖论式窘境。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详尽的中日近代关学编年史看,东方美学学科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群体性"事件,生成于各种历史的、地域的多元因素之综合的作用力,中日同受西方影响,中日之间亦相互作用.王国维对中国近代美学学科之贡献甚巨,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如"美学"一词是否产自王国维?中国美学的范畴系统如何生成?王氏新学语与西方和日本学术之关系到底如何等,笔者认为,能够明确的必须明确,应该审慎的必要审慎.  相似文献   

10.
寇鹏程 《唯实》2003,3(1):90-93
潘知常教授等人极力倡导的生命美学 ,除了人们通常已经指出的“生命”这个概念太笼统、太宽泛 ,因而没有真正意义以外 ,我认为它在三个方面的论述仍然是有疑问的 ,是尚待深入研究来完善的。一、中国美学并非就是生命美学生命美学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们的美学研究都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1 ] ,这种错误主要是指传统美学固执地坚持从主客关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美学问题 ,这导致对美的一种符合论的知识追求。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使得我们虽然总在辛勤地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 ,但却总是收获极少 ,他们由此提出“从超主客关系出发去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针。"素质拓展法"有助于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更好地实现德育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作为一种起源于户外拓展训练的方法,"素质拓展法"不仅可以在德育课堂中应用,而且还因其具有"落实体验""同伴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优越性,所以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德育功效。而要引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则需要转变思维,以"活动"去代替"灌输",用另一种方式去拥有教学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飘雪的季节     
银色的世界,轻盈的飘雪,真有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又可谓"雪沃山川银花飘,冰凝大地玉柱寒"。想到此,真想融入到雪的天空和雪一起去飞舞,去体验一下风动、雪飘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王宏波 《奋斗》2013,(6):60-62
正于志学是中国冰雪画的创始人,他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建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其画作成就是巨大的,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和影响力。于志学在潜心中国冰雪画创作的同时,从对自然景物的个人感受或审美体验中,追求人类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我作为一个美学课教师,一个高校美育工作者,近几年来,在课堂内外,努力以美的事物扣动大学生的感情之弦,使他们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并通过情感的体验,产生颂善贬恶、扬美抑丑的态度与评价,从而得到道德上的“净化”,情感上的陶冶,精神人格上的升华。一、以美怡情现代人才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情感作为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既受制于思想品德,同时又是思想品德的心理要素和心理条件。在这方面,美学课教师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与使命。美育“以情动人”的情感性特征要求美学课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且应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的理论大厦,建基于对人类生存现象层面的密切关注,形成了从艺术生理学的角度关注美与美感问题的传统。朱光潜的美学把西方的哲学美学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生理学美学圆融贯通,构筑了中国近现代中国艺术美学研究的一座高峰。但是,自1950代美学大讨论后,美学的古典传统、艺术生理学美学隐而不彰,代之以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美学,改革开放后又演变为纯粹西方的哲学美学研究,造成中国美学研究的现实困境。因此,复苏朱光潜美学的巨大生命力,接续中国艺术生理学美学传统,找到中西美学的接合点,是建设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徐晓钟是继焦菊隐、黄佐临之后的著名戏剧家和导演艺术家.新时期以来,面对电影电视的空前发展给戏剧带来的重大冲击,他清醒地意识到,要"唤醒戏剧本性的复归",必须把"导演创造意识的觉醒"放在首位,提出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观,创造了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戏剧导演艺术.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提出的“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就是用“同感”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体验古人和古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检讨应当以同情的了解给予分析评价.在理论上,同感不同于移情和内摩仿,它与体验紧密相关,宗白华在寻绎中国传统文化时,正是强调只有用敏感而富同情的心灵,才能真切体悟到古人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鲍曼的文艺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后现代时空体验论”,后现代社会时空体验的变化是理解鲍曼思想的重要脉络。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的感性体验,时空则是人类两种感官的纯形式,社会转型期的时空裂变必然影响人类的感性体验。鲍曼对于自由、权力、道德、共同体等问题的思考,是以时空体验的变化为线索的,并含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这为社会理论与美学理论的沟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后现代时空裂变为审美和艺术体验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引发了对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问题的关注,鲍曼对文学艺术的读解和体验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学特征,他提出的写作社会学策略体现了社会学家的介入和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9.
罗亮亮 《当代贵州》2020,(10):30-30
"这个APP很实用,在这个特殊时期,避免我们去办税大厅扎堆。"2月21日,家住湄潭县城香江半岛小区的唐雨果对记者说起了他对贵州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云上贵州多彩宝的使用体验。作为个体经营户的他,在疫情防控期间体验了一次云上贵州多彩宝APP代开发票的功能。2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发布通告,暂停线下办税服务,减少公众交叉感染和降低传播风险,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没有时间"做领导的恐怕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把时间性较强的工作交给繁忙人去做,反而能较快地得以圆满完成。而交给闲暇的人去做,反倒一拖再拖,误了事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繁忙人有时间观念,有紧迫感,而闲暇人不习惯于时间的"紧迫",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