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生态必须首先实现振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乡村被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可以促进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夯实乡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又深化了乡村振兴战略,更加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引导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人才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又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综合能力提升的问题。通过对河南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造农村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通过政府、高校、社会等进一步完善引导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及协同机制,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立足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党中央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资本投资方向的选择,是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考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把握新思路,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重大课题,首先应该把握其价值意蕴,总结、汲取有益经验,其次要解决衔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注重人才培养,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乡村发展的美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命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来促进“三农”的全面现代化。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意蕴,构建适合于乡村社会发展的现代农村社区治理制度,形成多元参与和政社良好互动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夯实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处理好技术化治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由此,使农村社区最终达到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点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后,乡村振兴被进一步引向深入。显然,深化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加快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也是适应中国国情农情和新时代新要求的战略考量。要以习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根本遵循,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进行思考和把握。应从处理好乡村振兴几对核心关系切入,深刻把握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要点,巩固和完善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培育"一懂二爱"人才队伍,不断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特别是要有效防范"样板化"流于"同质化"、"铺摊子"变成"烂摊子"、"政府包办化"导致"主体错位化"以及"盲目圈地化"趋于"发展非农化"等潜在风险,合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今后要把乡村与城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尽一切力量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定位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当涂县在安徽省最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本价值。乡村要全面振兴就必须要给自己准确画像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如何选择,应从乡村自身无可替代的生态环境优势、乡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乡村所处地特殊区位等关键资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2021年,湖北省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省委提出,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迫切需要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近日,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在汉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灿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如何深入推进?怎样聚焦主题,抓住主线?重点有哪些,精准发力方向在哪?本刊特推出特别策划,解读相关会议精神,集中呈现公安、黄冈、大冶等地工作经验,供广大党务工作者及各基层党组织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内在、本质、必然地暗含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应该于实践中高质量谋划、高质量推进,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然而就实际情形看,一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却是过于强调速度、规模、排场与气势,而对高质量发展置若罔闻。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终至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尚停留在城市土地储备阶段,加快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对于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农村集体土地储备制度,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储备制度的主体关系、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管理及监管等全链条进行重新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农民作为实施主体,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来稳步推进。总体来说要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就要加强农村的生态保护;重点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努力构建农耕文化、乡愁的精神乐土。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宗教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宗教治理,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宗教治理还存在少数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宗教治理能力不足、非法宗教与合法宗教交织、宗教治理难度较大、基层宗教治理力量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宗教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宗教治理,要在宏观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在中观层面坚持农村宗教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提高农村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微观层面贯彻习近平关于党的宗教工作关键在“导”的重要论述,多途径提升农村宗教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然而,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着农村地区经济活力不足、人才短缺、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生态环境、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在内的全面振兴,尤其在当下总体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应该聚焦重点、弱项和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既平衡又充分,如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村养老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激发村民群众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让驻村干部更好担当作为等。立足“人”这一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做文章,便能更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稳步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家和19个省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软件对规划文本进行聚类分析,以把握战略规划的焦点与异同点。通过分析发现,各省份主要以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本为指导,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文本。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整体框架上,与国家层面规划大致匹配;在聚焦内容上,都以"农村""乡村"为核心,以促进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及乡村"产业"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上,都更加注重对"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评价指标的完善。同时各省份也存在立足实际但创新不足,层级清晰但权责不明等问题。因此,各省份有必要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乡村振兴规划,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瑶族文化的重塑或再建构,就是在充分尊重瑶族文化自身选择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瑶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瑶族文化的重塑与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存在着互动耦合关系,瑶族文化重塑对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促进作用,瑶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有利于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探讨瑶族文化再建构问题,既需要清醒地认知瑶族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时代机遇和重大挑战,又需要清晰地把握瑶族文化再建构的重点内容、基本理念和遵循原则,更需要科学地构建瑶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制度设计。应在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优化、保障支撑、机制创新等方面着力,强化两者互动,提高耦合度,形成最大化耦合效应。要摸清家底,夯实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基石;解放思想,增强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意识;把握规律,提升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效能;创新机制,强化瑶族文化重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艰巨、工作千头万绪,为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各地应抓好四大关键工作环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我国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该战略进行唯物主义审视,会清晰地发现:该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伟大实践;进一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展现了我党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