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国兴 《新视野》2002,(5):53-55
社会道德体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存其秩序而产生和发展的,生存方式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道德体系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不可能靠在另一种生存方式下形成的道德体系审视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集体加以发展和改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这要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人们生存方式的差别。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一个人都被固定在一个单位里,不能到外面自由活动。单位就像一个个房间,人在其中没有多少自由,如同被捆绑了手脚…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即法律,指令即规则,服从行政指令即是秩序。而在一般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平等竞争被视为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准则和市场规则。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要求按照生产力标准建立一种“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运行规  相似文献   

3.
宋嘉 《新长征》2012,(9):57-5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但企业的合作秩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良好发展,尤其是经济领域诚信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企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非公有经济的信用含义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侠义性的信用、功利性的信用、本原性的信用。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非公有经济的信用缺失容易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造成非公有经济的总体信用不高、部分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非公有经济的信用建设仅靠独善其身是难以奏效的。非公有经济的信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加强全民信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在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分离出来 ,把市场从市场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市场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计划经济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中分离出来 ,把计划从计划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利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 ,邓小平提出新体制要吸收计划和市场两者的优点 ,社会主义要利用计划和市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实现市场与计划的内在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紫薇 《世纪桥》2012,(11):155-15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越南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的革新开放,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其主要内容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经济,改变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实施对外开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在政治与社会改革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条方针,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十条方针,贯穿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坚持计划经济,在这个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怎样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要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陈云同志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中也明确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是,多年来,上述这些正确意见和主张没有能够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在  相似文献   

8.
如何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与政府和企业管理的关系,是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不少的行业组织在人财物的关系上与政府部门并无二致,名誉上与政府脱钩,实际上不分彼此,在职能分工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也不利于行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更不利于企业行为的规范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新定位行业管理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管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业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计划经济的行业管理是纯粹的行政管理,而市场经济的行业管理则既受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大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进入了许多改革者的思考。围绕计划与市场的争论绵延不断,直到1992年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方才硝烟散去。“计划与市场”争论第一波自从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集中计划体制以后,人们就感到计划经济的实际运转远不像理论上讲得那么好,问题很多,需要改革。但是,当时改革思想的主流,仅仅是在计划经济下允许市场力量起某些补充作用。即使如此,几度萌生出的一点市场的成分,很快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正式提出计…  相似文献   

10.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形成调整变革创新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波澜壮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初步调整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几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逐步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制度,并相应确立了以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前苏联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更主要的仍是根据建国初期的国情所作出的历史性必然选择。新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旨在构建单元的经济结构,从当时的决策看,确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巩固新生政权的客观需要。而目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则是对多元经济结构的肯定。对这一政策性转变,不少人尚存疑虑。本文试就这一重大是非问题作一辩析、认为发展非公有经济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辩证否定。  相似文献   

13.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贫困陷阱",即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积累能力极低,剩余高度分散。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势必要求国家加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单一公有制,建立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这一时期国际局势的紧张和1954年灾荒造成的农产品短缺,又进一步促使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使改造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党校的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而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搞好县级党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县级党校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 1.必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明确县级党校的办学目的。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对干部的培训也是指令性计划,而不问这些计划的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我们党第一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必将  相似文献   

16.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没有现成样板可作借鉴。我们又是在计划经济逐渐削弱而市场机制发育尚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去从事这样一次伟大实验,其复杂性与艰难性是不小的。这样的伟大变革,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宣布建成,需要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问题上,既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在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桎梏下,对市场经济不敢探寻,仿佛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讲得非常明确,非常透彻,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的这些精辟论述,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当作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并无多大争论。但是,在如何理解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涵义,以及阐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重大的意见分歧。学术界有些同志只讲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的一面,而忽视或者否认两者之间对立的另一面。近年来,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论”,(或称“相容论”或“趋同论”)甚为盛行。我们认为这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而且给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因此,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正确理解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问题,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为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选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基本适应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被推向极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思路下,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一选择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两人作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邦维 《探索》2001,(6):115-116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现状和难点分析 (一)全民资产政府代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冲突 1.全民资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全民资产是计划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能造成产权不清.市场经济要求以不同所有者为经济参与主体,其产权界定必须清晰.虽然已通过非公有经济主体的培育来建立市场经济不同参与者,也通过承包经营来模拟市场参与,但除流失资产外,国有资产总量并没有减少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