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介绍了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和手段,然后,提出了加油站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构成和主要功能。加油站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通过对加油站油罐液位、卸油口与加油区可燃气体浓度、油罐与加油机漏油、卸油过程静电等安全参数的实时监控预警,实现加油站的安全监控预警和分级监管;出现事故时系统自动启动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在GIS地图上显示出事故危害影响范围、事故现场周边的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救援设施以及最佳的人员疏散路径,为划定事故警戒和人员疏散范围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对提高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的效率和控制事故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台风灾害下交通疏散方案设计中对疏散主体的随机选择行为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台风的等级、危害及相关疏散内容进行调研,以台风灾害下交通疏散方案设计中的疏散主体离散选择行为和疏散流程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对疏散主体的随机离散选择行为建立二元Logit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SP调查方法完成了疏散行为选择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完成了随机离散选择行为模型的参数标定,最后以深圳市南山区某片区为例,在设定的台风等级与疏散场景下进行了基于选择行为模型的台风灾害交通疏散方案设计,并且采用Arc GIS软件完成了其中的最优疏散路径分析,对实际台风灾害下的应急交通疏散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过程,结合事故实例进行风险识别、信息传递、疏散、堵漏等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探讨,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事故提出应急处置建议,为相关监管及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交车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载客量大、属密闭空间且所处交通环境复杂多变,若发生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相对困难。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对某城市典型公交车发生火灾时进行人员疏散过程模拟,分析疏散出口位置的不同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内发生火灾时,在现有疏散情况下,增设车厢后排窗口和接近前排挡风玻璃的窗口,共计面积为6.76m2作为疏散出口,其疏散时间为47.9s和39.8s,节约了13.5s和21.6s。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交车人员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听力正常人颅顶慢反应阈值与行为听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听力正常人的颅顶慢反应(slow vertex response,SV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探讨SVR检测技术在听觉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听力正常的46名志愿者,分别对双耳进行0.125~8kHz频率范围内的PTA阈值及0.5~4kHz频率范围内的SVR反应阈测试,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0.5、1、2、4 kHz频率范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异,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频率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结果各频率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在1kHz频率时最小,为(3.86±6.12)dBHL,而在0.5、2、4kHz频率时的差值分别为(5.98±6.72)、(7.12±6.56)、(8.53±7.90)dBHL。不同频率之间的SVR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力正常人的SVR反应阈在各频率均稍高于行为听阈,在运用SVR反应阈推断行为听阈时需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日本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的方法、结果可信度的对比,分析事故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日本事故疏散时间相对之下能更好地反映换乘地铁站的站体设计、疏散设计的要求,建议在今后的换乘地铁站的疏散计算中参考日本规范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付翠 《政法学刊》2008,25(2):37-40
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技术(简称ERP)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心理测试方式与传统的多道心理测试技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基本原理方面,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是根据被试对相关刺激的脑电反应来判别他与所调查事件的关系,而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则是根据被试对相关刺激的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来进行评判;在测试内容和程序方面表现为行为样本、评分标准和测试结论上的差异;在效度、信度方面,多道心理测试技术具有优于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信度和效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人脸识别技术的验证、辨识和分析功能正在不同场景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由于人脸识别信息具有敏感性和唯一性的特点,信息处理者对其的分析与利用一旦超出原初场景的内在一致性,就有可能损害信息主体的人格、财产甚至人身安全。虽然我国立法对人脸识别信息等生物识别信息进行了特别保护,然而单独同意原则在适用过程中的机械性会与人脸识别技术的便捷性要求相抵牾,目的限制原则与诚信原则也会因忽略场景而在适用时失去抓手。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人脸识别技术的场景化法律规制模式,厘清场景化法律规制的概念,并在场景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明确场景划分的内在逻辑。我们应根据信息主体在不同场景中的合理预期,对人脸识别技术施以相对应的规制手段,依场景特点确立评估制度,建立尊重信息主体合理预期的动态同意模式,完善因应场景风险的责任体系,并最终形成兼顾人脸识别信息保护、流动与利用的场景化法律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9.
疏散拥堵是火灾中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解决疏散过程中的拥堵问题对于提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此问题引入延迟疏散法,运用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模拟研究,重点讨论不同反应时间间隔对疏散时间的影响.通过某高校宿舍楼的模拟研究发现,反应时间间隔为5s时,人群的疏散时间最短,疏散效率最高.当无反应时间间隔时,疏散时间增长20s;随着反应时间间隔增长,疏散时间也不断增长.该结果对疏散预案的制定和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人群疏散,进行建模仿真,研究人群的特性对疏散的影响。本文研究人群反应时间、人群密度影响下的疏散速度和人群分类三方面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忽略反应时间,会因人群同一时间开始疏散而加剧出口拥挤,所以在模型中加入人群反应时间;分析场景中个体之间互相作用,把动态的单位面积个体数(即人群密度)所决定的速度,作为该个体疏散运动的速度上限,研究人群密度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由于个体差异,如运动能力等综合因素,把疏散场景中群体,分为男、女、老、少,对比不同的分类人群的比例对疏散时间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疏散场景下,忽略人群特性而得到的疏散时间,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从人群特性出发,对模型完善,使其更贴近于实际灾害场景。  相似文献   

11.
地下商业区是一类典型的建筑形式,同时具有地上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其消防安全性甚为重要.本文选取某典型地下商业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消防性能化验证.5个火灾场景的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L的疏散宽度不足会导致人员疏散不及时,建议采用镂空吊顶提高该分区的集烟能力,增加可用疏散时间,确保发生火灾时所有人员能够及时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间频率扫描翻转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SPVER-A)检查在法医学客观评定视敏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眼共40只眼(矫正视力均≥4.9),分别测试行为视力(主观视力)及SPVER-A(客观视力),将客观视力、主观视力的数值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1)40只眼SPVER-A得出的客观视力的均值(x—)4.96,标准差(s)0.08,变异系数(CV)0.02;(2)40只眼的SPVER-A的客观视力(Visus值)与主观视力值的相关性(r=0.7097);(3)40只眼的客观视力数值均等于或低于主观视力数值。其中差值≤0.1者为39只眼,达到了97.5%,只有一只眼的客观视力数值与主观视力数值差值大于0.1。结论在正常眼人群中,SPVER-A所得客观视力与主观视力值有良好的相关性,是法医学客观评定视敏度极具潜力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塔楼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消防人员派遣,人员疏散,信息平台和组织结构等问题,分析在塔式高层建筑火灾事件下,应急管理预案的设计等。模拟了人员疏散的路径和时间,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机构、信息平台以及平战模式的切换等响应问题,从职责和功能上论述了各个部门在应急管理预案中的任务。本火灾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将塔式高层建筑的特点与实际工作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对今后塔式高层建筑的火灾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应急决策方法研究是应急领域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实施有效的应急决策,一直是相关部门和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目前常见的应急决策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根据获取事故信息的质量,将现有的决策模型分为经验直觉方法、"预测-应对"模式、"情景-应对"模式三类,概括了传统决策模型的不足,并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舆情控制应急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应急信息素质(EIL)表征了大学生信息素质和应急能力的内在品质,是科学评估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素质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之一。通过界定应急信息素质的定义及其内涵,运用AHP法建立了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分标准。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为例,进行了抽样调查,验证了建立的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多元回归得出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评分方程,编制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评估系统,并在中劳和台科大进行了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大学生应急信息素质一般表现为应急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等4个核心要素,通过软件测试及多元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为评估大学生应急素质进行了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少环境事故因未能及时或准确报告而蔓延和扩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应急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难以保障规范性与长效性报告行为;责任主体缺乏责任感,失职致使报告行为延宕;环境事故报告渠道不畅,延误污染控制与处理并诱致公众恐慌;跨行政区域报告程序缺失,难以形成污染联防联控格局等.提高这一制度的实施效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全民,特别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观念,完善应急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搭建专门的环境事故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健全本区域和跨行政区域环境事故应急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芯片厂的应急反应组织属于一个非常设性组织,故在应急反应组织架构与应急反应计划的设计上容易与芯片厂实际的日常运作组织产生矛盾,不易产生有机结合,导致在意外事故处理过程中,无法达成应急反应的最佳预期效果。本文在研究分析美国的事故应急反应指挥系统组织与架构、应急反应逻辑与操作法则的基础上,参考芯片制造厂的日常工作组织与职能,为芯片制造厂规划设计符合芯片制造厂的应急反应组织与流程,分析其间的异同点,并为芯片制造厂建制应急反应体系过程提供参考资料,以有效降低意外事故对芯片制造厂的营运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事故调查和重建方法无法完全满足事故调查实际需求的问题,基于汽车事件数据记录器数据丰富、精度高等特点,综述了EDR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梳理了EDR的典型数据项、EDR数据的作用和EDR数据获取方式。通过3个实际案例分别研究了EDR在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事发前驾驶人应急处置行为、多车碰撞顺序确定等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事故调查方法相比,EDR能够拓展事故重建的时间尺度,获取驾驶人采取的应急措施,确定多次碰撞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于准确判定车辆是否超速、确定事故致因、研究事故中驾驶人的应急操纵行为和还原复杂事故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经济中心迅速向城市集中,高层建筑栉比鳞次。高层建筑因楼层高,疏散救援困难,一旦发生事故灾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在高层建筑的灾害灾难大大增加。面对灾害的突发性及复杂程度,面对因灾情导致现场环境极度破坏,救援人员无法深入灾害现场展开救援等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科技手段防灾救灾,完成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防灾体系,使高层建筑安全有保证,发生灾害时,救援及时有效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应急防灾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双面的影响,为有效削弱其对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应从经济法主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再从政府调控、法律和企业自身三个方面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放大效应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