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警察武力法的正义价值标准由标示正义价值方向的基本理念和标示正义价值尺度的基本原则两项基本要件分级承担并贯彻。中国警察武力法有: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有机统一、保权与控权有机统一和价值、规范、事实有机统一三个居位"法上之法"的基本理念和危害行为与武力行为法定、危害行为与武力行为相当、武力行为克减和多样化和正当程序四个居位"法上之法"的基本原则。上述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对系统理解、把握中国警察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和构成要件、各种规范的内在关连性,以及构思未来的、"应然"的中国警察武力立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影响警察武力使用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杜 《政法学刊》2009,26(6):120-124
警察武力使用是警察进行自我防护与打击制服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法律、技战术、心理以及装备等因素都对警察武力使用有影响,应提高警察武力使用的水平,增强警察武力使用的效果,使警察在执法实践中能依法、及时、有效地使用武力,确保自身安全,顺利完成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华忠 《政法学刊》2013,30(4):16-19
中国警察武力分为徒手武力、警械武力、武器武力和其他武力四个类别.每一类武力都有其使用合法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存在于中国人民警察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监狱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看守所条例和公安民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海关工作人员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等部门规章中.其中,既有使用警械武力、武器武力规定,又有使用徒手武力规定,且内容较为详细的是公安民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戴钧涛 《法制与社会》2010,(13):295-295
警务活动是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为保证警务活动的正常实施,法律授予了警察一部分权力。被誉为“现代警察之父”的罗伯特·比尔在19世纪初就提出了“警务九原则”理论,其中第六个原则是:“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确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并且,警察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仅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实现警察目的。  相似文献   

5.
蒋小兵 《政法学刊》2005,22(6):109-111
使用武力是人民警察自卫和打击、制服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警察执法实践中,思想观念陈旧,安全意识、法律程序意识乃至人权意识淡薄,违法使用武力、使用武力过当造成的伤害事例时有发生。因此,改变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强化警务技能与战术训练,建全法律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警察武力法规定了警察使用武器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且每一要件均包涵一些特定规则。人民警察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这些要件和规则,才能把握使用武器的特定内涵,才能严格做到依法使用武器。  相似文献   

7.
“武力攻击”的法律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力攻击”是已发生的或迫近的武力攻击 ,其定性是以对使用武力、侵略和干涉的法律禁止为参照的。“武力攻击”是最严重的非法使用武力形式 ,是武装的侵略或武装的干涉。一国对另一国的反政府武装或以他国为目标的恐怖主义组织只有在各个方面行使了实际控制或实际卷入他们的活动 ,这类非国家行为者的最严重武力行为才能在法律上归于干涉或支持国家或一国事实上的政府的“武力攻击”。“武力攻击”的概念不包括不甚严重的使用武力形式、政治与经济侵略或强制、干涉或支持国家或一国事实上的政府对非国家行为者仅仅提供武器、后勤、庇护或其他形式的支持。仅仅威胁或潜在的危险更不是“武力攻击”的固有意义。先发制人或预期性自卫不符合自卫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警察防卫权的来源、行使主体及目的等要素进行了剖析,阐明了警察职务防卫行为的构成要件,指出了其与公民正当防卫行为的异同,得出了警察防卫权是国家权力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刑法实践中的归责问题首先是一个行为及其结果是否与法律的要求相冲突的违法性问题,而违法乃是一个法益侵害与规范违反相统一的结构,当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法益侵害的结果时,行为人是否应当对该结果负责,首先决定于行为是否违反规范,而规范违反并不是抽象的,按其实质内容而言,亦即行为人的行为对行为对象制造了不被允许的风险。故客观归责理论乃是违法论中的归责理论或归责理论化了的违法论。由于构成要件并非构成特定结果之原因的构成要件,而是构成特定之违法、有责行为的构成要件,故客观归责理论并非判断因果性的理论,而是一种判断犯罪构成符合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实施境外武力反恐主要有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以自卫为名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单边主义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等四种情形.在现行国际法下,经安理会授权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和经他国邀请实施境外武力反恐的合法性明显,但以自卫为名实施境外武力反恐合法性存疑,采取单边行动实施境外武力反恐更是缺乏法律依据.因此,要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安理会主导的境外武力反恐国际法律制度,明确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情势的界定标准,完善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机制,明确境外武力反恐的对象以及需要遵循的适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计划 《法学研究》2013,(6):147-164
我国现行的警察主导侦查模式具有重大缺陷,尤其在控辩式庭审改革的背景下愈益暴露出弊端:不仅难以满足检察机关有效指控、惩罚犯罪的需要,也无法适应侦查监督、保障人权的要求。实践中自发的检察引导侦查的改革是对现行接力型检警关系的突破,其本质是检警一体化,构成了当下诉讼程序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检警一体化模式的实质是检察机关参与侦查权的行使,而非检警机关在组织上的一体化,亦非二者角色的混同。我国建构检警一体化模式,不仅存在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法律依据。采纳这一模式有助于提升侦查质量、强化检察机关指控犯罪的能力,也便于检察机关践行侦查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2.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03,20(5):61-62
人民警察权力的运作,是警务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警务规范化的实质就是人民警察权力的规范化。人民警察权力与警务规范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加强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与完善警务规范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成 《政法学刊》2009,26(6):101-105
基层警察位于公安组织架构最底层,在一线或现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执行上级的决策,同时又有自己选择和决策过程,拥有自由裁量权,现场工作场景中处于信息有利方,而且与群众之间也存在着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其所处的特殊行政生态使得他们表现出以庸碌无为追求“闲暇效用最大化”、在规则依赖中寻求责任免除、在利害权衡中选择行为等典型的行动逻辑。故此,对于基层警察的管理应通过公安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警务规范化、通过法律责任控制加大对基层警察的监督、通过警务社会化实现对基层警务工作的政治控制、用提高职业道德来实现基层警察的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4.
黄国彰 《政法学刊》2011,28(3):109-111
警察使用武器打击犯罪是法律赋予的警察强制手段的最高层次。为了在警务实战中有效地使用这一强制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警察自身的安全,每个警察都应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技能。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的民警是用而不练或练而不精,甚至不用也不练,这就给民警执法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甚至因此发生流血、牺牲的个案。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民警武器使用训练,教官应更新观念,提升执教水平,加强训练管理,认真严格施教,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警的武器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伤亡。  相似文献   

15.
“警察人性化执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玉功 《时代法学》2007,5(5):87-94
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在警察人性化执法中,严格执法是前提,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内容,人文关怀是方式,实现执法公正是终极目标。而"懦弱执法"、"人情执法"、"不平等执法"和"首次不罚"的执法都不是警察的人性化执法。警察人性化执法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完善公安法律制度;二是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的素质;三是加强监督,从严治警。  相似文献   

16.
田景荣 《政法学刊》2013,30(1):20-24
警察维权是公民维权工作中对应的一个特殊群体,警察权益应包括警察行使权力和警察享受利益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法律加以规定和保护的,不容侵犯。但警察维权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人民警察权益保障缺位有诸多原因;有效保障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应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13,30(3):25-31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特殊性.积极探索公安院校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努力建设符合公安院校内涵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公安院校今后的建设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警务是世界第4次警务革命的产物。我国推行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有其时代背景,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公安机关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是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的有效手段。加强我国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划分警务区、合理配置警力,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的建设。明确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条件与要求,强化民警的职责,规范民警的工作方式,加强对民警的管理与考核,提高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陈菲 《政法学刊》2007,24(1):100-102
警察文化是当代人民警察在公安实践中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增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化,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对于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建构警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加强警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章昌志 《行政与法》2004,(11):26-27,29
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公安机关内部法律监督部门,客体是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内容是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开展公安内部法律监督,是保障公安执法权依法行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解决公安队伍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保证外部法律监督措施得以落实的必然要求。公安内部法律监督主要通过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对各类案件的审核把关、对执法过错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等方式来实现。强化公安内部法律监督应当建立监督的力量机制,树立监督的权威地位,加大监督的力度,加强监督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