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虐待学生的行为容易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厌恶和仇恨心理,还可能使学生形成反社会的变态人格。究其根源,在于教育领域尚未肃清封建主义教育观影响,部份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法制观念淡薄,要制止教师虐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管学校工作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惩治和清除教师中的“害群之马”,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真正教好书,育好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学校帮教工作者,“育好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与学生进行谈心,都是一次心理接触,使其对照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衡量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育好人”的目的。帮教工作是青少年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谈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帮教人员可以在谈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述内容和心理动态进行分析,采用深入谈话和适当引导的策略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历“排斥——敬佩——信任”的过程。有了信任感、就会引起被帮教学生的积极态度,加快达到…  相似文献   

3.
谈教师惩戒权的使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点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把惩罚与体罚或变相体罚区别开来,则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宜用“惩戒”代替“惩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要注意避免踏入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雷区,在行使惩戒权之前要比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行使惩戒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校规的严肃性,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教师要把惩戒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其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吴贤伟 《工会博览》2010,(5):182-182
职高生从年龄上看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青少年时期,渴望成熟、自主的愿望与知识,能力不足的焦虑混杂,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反差。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思想状况等,正如孔子所说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像解牛的疱丁一样针对他们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千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教育浓缩地讲就是培养习惯.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甚至还要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对此,我通过疏导一名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了更深的体会。本班有一名姓赵的学生,一向活泼开朗,每天第一次与老师见面总会主动问好,是班内公认的“最尊敬老师”的同学。本学期初,我发现他上课神思恍惚,课间也独坐一边不言不语。向我问好时也是没精打采的,整天耷拉着脑袋。可当我找他谈心时,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什么事,真的没什么事。”但我从他那飘忽的眼神中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于是第二天…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正式存在的唯一教育模式,其以升学率统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特点必然造成诸多负面效果,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造成大量学生厌学,并发展到逃学、辍学、退学,从而导致正常社会化的中断,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统一价值的不认同和缺乏实现社会统一目标的手段,必然使其陷入个人“失范”状态。要控制这种现象,必须切断“应试——厌学——违法”模式的第一反应链条,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961名学生发展到3000多名学生,被誉为“实施平民教育摇篮”的重庆市首所农村联招学校——重庆市木洞中学,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崇高的教师。从教20年来,她始终如一地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她如丝丝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百花园地的花朵。她.就是被学生亲切地誉为集“良师”、“益友”、“慈母”于一身的李远梅老师。  相似文献   

9.
郭威 《工会博览》2005,(10):63-63
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和。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的要求,通州区自1996年开始普遍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官二代”犯罪现象不是一个伪命题,其蕴涵着机会不平等的重要社会问题。法律平等应当是在充分保障机会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实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基于此法律平等理念,应当确立以弱者倾斜保护为原则、兼顾利益平衡的法律准则。刑事司法也应当平等对待“官二代”犯罪,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以宽济严,宽严有度。  相似文献   

11.
张立先 《工会博览》2005,(18):62-62
本刊讯 日前,通州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区教育工会在潞河中学召开了“通州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群体”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对26所“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84名“师德之星”和51名“从事农村教育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与会500多名教师在全国劳模李银环的带领下进行宣誓。要保持教育的先进性。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副区长刘淑华、区委教工委副书记鲁新洪、区教育工会主席赵淑香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现在社会复杂了,学生中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多了,教育帮助指导这些学生是一件很苦、很细致的工作。我最重要的感受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或行为偏差,一定要“双管”齐下,帮学生还要帮家长。有一个女学生,生活在一个干部家庭,父母望女成凤,要求她考试一定要考前几名,电视也不许看,还出了三万元,让她读基金会中学,学习难度增大,仍一个劲地要女儿考班级前几名。女儿心理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发展到与父母感情淡薄,甚至对立,不愿与父母讲一句话。对母亲只是一个“喂”,不愿叫“妈妈”。有一次吃饭时,她在小房间睡觉,父亲去叫她…  相似文献   

13.
牢骚满腹     
王蒙 《法制博览》2008,(16):16-16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始终存在的。任何形式的不平等都是表现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其实,不平等是很有限的,可是我们感觉到的不平等却要严重得多,因为那往往是被自己反复咀嚼,无限放大,不平等就变得很沉重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教育事业要顺利、健康发展,必须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各类国家机构、学校、教师、学生及其他公民共同参与的法治活动,在此活动中,中小学教师是主力军,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是实行依法治教的前提。然而,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还不高,尚不能适应依法治教的需要,具体表现为:1、法律基础知识欠缺;2、违法行为时有发生;3、用法、护法、守法能力不强;4、没有形成一种学法的氛围;5、法治观念谈薄,对法律素质认识不足。中小学教师法律…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期间,青少年成长环境与青少年立法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徐承楠在会上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具体内容是: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巳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在第三章中补充:“学校和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和作业量,保证未成年人的必要休息、娱乐、劳动和其他有益活动的时间;”在第六章中补充:“由于学校的要求不当,引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造成了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给责任人以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16.
学业不良学生归因分析及其辅导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不健康非正式群体等外因和学生自身的智力、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内因,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民主平等、鼓励性、合理性、适中性和反复辅导的原则给予帮助,并采取相应的具体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代表大会决定,在保持自由、平等、团结互助等基本价值为“我们政策的尺度和指导原则”的条件下,制定新的基本原则纲领。在制定纲领的讨论过程中,关于公正原则的讨论占据了重要地位。自由主义把“平等地进入自由市场的条件,也就是机会平等”作为“实现公正的足够的条件”,而社会民主党却认为,以不是由于自己过失造成的成就差别为衡量标准是“不合法的”。只有当人们力图减少“没有道理的社会不平等”时,平等原则才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实现。至于自由,社会民主党人认为,20世纪的经验证明,自由必须包含享受那些使自由行动成为可能的社会物品的权利,而教育机会、收入保障、健康保护、社会分享是这些社会公共物品中最重要的。讨论涉及三大基本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民主党人虽然一再强调三者相辅相成,但也承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而实际上从维利.勃兰特起,他们就把“自由”放在首位,这是他们所认同的制度框架决定的,尽管他们力图在自由的理解上与资产阶级党派、特别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时应当首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研室作为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它直接联系学生、面对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是最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前沿阵地”,是联结教与学双方的纽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在教研室。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工会博览》2009,(3):138-138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中学生源减少,中专学生素质不断下滑,多数学生往往对教师的管教怀有深深的敌意,经常惹事生非。笔者在近年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针对中专学生难以管理的现状,努力通过缩小心理距离,平等参与,采取鼓励和期待的策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意讲究策略,积极发挥舆论导向和环境的育人作用,使师生情感得到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授的问题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2):62-62
1990年,社会学教授带着学生到山村调研,看到一个10岁男孩在河边钓鱼。教授把男孩叫到身边,问:“你怎么不去上学?”男孩大声回答:“我要钓鱼。”教授又问:“你为什么要钓鱼?”男孩回答:“拿到集市卖钱。”教授接着问:“卖了钱做什么?”男孩不假思索地答道:“娶媳妇生娃!”教授再问:“生娃之后呢?”“和我一样,钓鱼、卖钱、娶媳妇生娃……”男孩快乐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